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四十九章 皇帝的休养生活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四十九章 皇帝的休养生活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8:14:38 来源:23小说

且说,如今是贞观第十四个年头,人们的传言中骊山成了一座受尽世人非议的仙山,这种非议来自骊山对世界的理解,经纬度一说自面世以来,世人议论众多。

沙盘铁摆实验的论证,在中原掀起了一场讨论风潮。

能让骊山成为仙山,是因骊山产出了南瓜这等祥瑞,骊山又培育出了能够在关中种植的葡萄。

这世间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简单的。

只要骊山能够做到寻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它就是仙山。

今天,张阳带着熊大走在山林中,察看着骊山几株果树的状态,苹果树长得很慢,去年的果子也酸涩得难以下咽。

再看一旁的橄榄,去年它结出来的果子很小。

“这些果树也是你的心血?”

听到身后的话语,张阳见到了李世民,这皇帝闲来无事就喜欢在骊山到处走。

“朕在你们骊山的铁厂没有见到火炮。”

“快了。”

张阳给出的答复和几天前一样,话语依旧是从容不迫。

“快了?快了?你连敷衍朕的话语都不愿多换一句。”

“谁说我在敷衍陛下了。”

山林间传来一声哨响,原本在寒冷的早春熊大萎靡不振,听到哨子顿时来了精神,它寻声跑去。

那是小主人在呼唤它。

站在山腰上可以看到远处,现在蓝田县内也有了工坊,可以见到一个占地十余亩的工坊内,有乡民来回走动忙碌着。

李世民皱眉道:“有人说你是仙人。”

张阳揣手惆怅道:“陛下,有时候觉得人活到三十四岁是毫无准备的,我觉得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个少年。”

“可现在世人都传言骊山是仙山,你是个仙人。”

“那是外界对我的传言,与骊山无关。”张阳叹息一声,“一边要面对大唐无聊的律法和规制,一边还要努力的活下去,不如做个仙人,避开世俗,活得更自在一些。”

这番话听着很有深意,要不是这小子被冷风吹得打了一个摆子,还真以为他成了圣人或是仙人?

骊山脚下,稚嫩的嗓音还在背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姐姐背诵一句,小心安也跟着背诵,姐弟两各自骑着一头熊,一前一后走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小清清又背了一句。

小心安也跟着念一句。

充满了童真的嗓音,在这寒冷的早春中格外的动听,骊山的小郡主和小侯爷,也是全村人的珍宝。

但凡这姐弟两从家家户户走过的时候,总会送到村子里长辈们送来的最大的敬意。

“县侯与公主殿下的孩子是这天下最珍贵的人。”

这是村民们的认知。

直到跟在小清清与小心安身后跟着的同龄孩子越来越多,也在跟着念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十六个孩子跟在后头也跟着念出来。

这一刻好像是骊山的孩子也成了诗仙,他们背诵的每一首诗都足以传世。

骊山的孩子们手中有一卷书,这卷书上写满了诗文。

有道是骊山的县侯与汝南公主成了仙人。

红楼一书已传遍了中原,成了为之传阅最多,议论最多,书中人物就像是人间的缩影,说尽了人心冷暖,人心无常。

欧阳询闲来无事,便会将孩子们念诵的诗篇写下来,而后无比感慨诗篇的意境。

这些诗篇也从骊山离开,传入长安城。

“大唐出仙人了!”张柬之兴奋道。

“骊山那位能写出红楼,想来不足为奇。”秦怀道说着。

言至此处,张柬之神色上带着失落,他拿着一张纸,这些纸上写着就是诗篇。

忽然间,张柬之哭了,哭得很伤心。

狄仁杰问道:“柬之,你哭什么?”

“在下自以为才华斐然,见骊山诗篇才知这世上有诗仙,教我等将来如何写诗。”

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又拿着一叠纸而来,他一边道:“又来了,又来了,骊山的诗篇又来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张柬之痴痴念道:“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此处酒肆内安静许久,忽道:“柬之!柬之!”

狄仁杰拉着他道:“你何苦要跳窗?”

张柬之带着哭腔哀号道:“往后世人谁敢作诗,在下不想活了!”

终究,张柬之还是没有跳窗,他喝得伶仃大醉。

有道是大唐有诗篇传世是好事,大唐的读书人又疯狂了,崇德坊内有人欢呼,有人在哭。

阎立本这些天很忙碌,近日里刚忙完了太液池的修建,陛下又送来了旨意,改建曲江池。

曲江池以前在骊山县侯的手中,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此刻将曲江池改建成坊市的重任就落在了工部的头上,随着迁入长安城的人口越来越多,往后的长安城也会变得很拥挤。

要在曲江池规划出更多能住的地方。

这两年也是阎立本自任职工部尚书以来最难的两年。

只是三两天之后,阎立本又得了一场病。

李泰安排了侍卫前来看望。

也不知道最后说了什么,阎立本将工事交给了自己的弟弟阎立德,也去骊山养病了。

因陛下在骊山修养,朝中诸多事也放缓了脚步。

“近来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着凉的人很多。”张阳坐在渭水河边,低声道。

李世民皱眉看向骊山的医馆,此刻这座医馆前排起了一条长队,看病的人不少。

就连阎立本也病倒了。

张阳又道:“渭水河的鱼在早春时节最鲜嫩,到了夏季的时候最肥美,到了秋冬季节吃法就要不一样。”

“为何?”

“因为鱼会变得很肥腻。”

说罢,张阳钓起了一条鱼,放入了竹篓中,又道:“以前我觉得这里鱼和别的地方一样,后来才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