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仙侠 > 我自九天来 > 第669章 我与龙虎斗(一百二十七)琅琊青天

李桃歌既不骑马,也不乘轿,迈开两条长腿,朝郊外走去。

他是无极境的修行者,体魄强悍,真元流转不息,狂奔一天都绰绰有余。

只是苦了琅琊郡的官吏,一帮身体孱弱的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溜小跑跟着,几里地之后开始气喘如牛。

吴贤之蹚起流星大步,额头已然见汗,纵然用尽吃奶的力气,也和闲庭信步的小侯爷拉开十丈之远。

王吉王郡丞还好,常年在田间地头忙于农事,脚力强健,本来能跟在侯爷后边,但不敢越过上司,始终与吴贤之差出半个身位。

今日是艳阳天,走了没多久开始出汗,王吉敞开衣袍,挽起衣袖和裤腿,俨然农夫打扮,边走边悄声说道:“吴大人,这位侯爷,似乎与传说中的大相径庭,立足未稳,便开始示威发难。史书记载,琅琊城距今已有三百余年,不问任何缘由,说推倒就推倒,那可是祖宗之地呀,咋能这么草率呢?就不怕后世子孙,戳他的脊梁骨吗?”

吴贤之眉头微皱,低声道:“安西两年,小侯爷养了一身行伍习气,重兵事,轻政事,来到封邑先筑城防范于未然,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不知修葺城墙的主意,出否出于李相授意,若是有备而来,咱们可就要有的忙了。”

王吉摇了摇头,抱怨道:“简简单单一句话,上千万的银子都要打水漂,数万人都要围着他团团转,城墙而已,有啥可建的,自己兵强马壮,谁敢来攻城?真有敌军来袭,死守也不是办法,孤立无援,迟早有破城的一天。要我说,不如把钱放到开荒,有粮,就有兵,有兵,底气就足,这就叫做养己自重,不战而屈人之兵。”

吴贤之放缓脚步,喘匀气息,说道:“你我苦读几十年圣贤书,自诩满腹经纶有栋梁之才,细细想来,不过是在与权贵和百姓打交道,何曾与虎谋过皮?侯爷虽然年纪轻轻,但久经沙场,帐中攥有敌首无数,战功比咱们履历都厚。别忘了,他可当过一军主帅,并非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想要建城,定然有他的道理,东花甲士一旦翻过背驼山脉,琅琊郡首当其冲,没有城池依仗,一日之内会变成大坟茔。”

王吉不屑一顾笑道:“郡守大人危言耸听了吧?背驼山脉全是高耸入云的天堑,神仙都难翻越,再说东边不是还有三道关呢吗?又不是摆设,东花敢犯境,一定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吴贤之沉声道:“东方三关,驻兵不到两千,且器械陈旧,军心散漫懈怠。你信不信,一旦起了战事,东花铁甲会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屠戮三关,消息都传不过来。”

王吉擦拭着脖子汗水,质疑道:“有那么邪乎?两千兵卒,又不是两千条狗,在城头放放箭,凭借地形优势,我就不信挡不住十天半个月。”

吴贤之慎重说道:“别忘了,碎叶城一战,征西军虽然初次交锋未取得优势,可鄂城打败贪狼军之后,侯爷杀了一记回马枪,换上安西军服饰,混入碎叶城,从入城到擒住郭熙,只用了一天。”

王吉倒吸一口凉气。

西域第一雄城,屯兵数十万,还是被誉为武勇第一的西军,竟然被几千人轻易冲破。

东方三关的两千散兵游勇,能挡多久?

想都不敢想。

路边接连出现北庭流民,春江水暖的季节,依旧裹着大厚棉袄,个个面有菜色。

闻到流民身上传来的恶臭,随行官吏忍不住用袍袖掩住口鼻。

吴贤之轻叹道:“也不能怪李氏族人把流民撵出城,想想看,自家后花园来了一帮乞丐,要供他们吃穿,忍受在里面吃喝拉撒,还要提防他们身上携带的瘟疫,没准儿还会偷盗财物,谁能受得了?”

“也是。”

王吉频频点头,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幸亏吴大人高明,没有将这些流民置之不理,一天送两次粥,他们才不至于饿死。”

吴贤之愧疚道:“为官者,已是沾了一身污泥,唯有心缝里,留有一线洁净之地。见死不救者,与禽兽无异。”

二人正在阿谀奉承,李桃歌已经率先走到河边,流民层层叠叠,围成一个圈,不时传来激烈争吵声,李桃歌钻过人群,见到中间立有十几名锦衣华服的男子,手中握有长剑,一派趾高气扬,脸上露出狰狞神色。

河边躺着一名溺水老翁,全身泛起青白,早已断了气。

身高九尺的巨汉苗春娇握紧哨棒,冲李氏族人怒目相向。

流民当初遭遇山贼洗劫,苗春娇一夫当关,拦住数名胡子去路,将二当家的脑袋打爆。

李桃歌看在眼里,觉得这人力大无穷,棒法炉火纯青,是名不错的武将胚子。

见过面后,觉得这家伙说话颠三倒四,所言牛头不对马嘴,可惜了一身蛮力武艺。

李氏族人显然没把这年轻汉子当回事,一名尖嘴猴腮的家伙叉腰喊道:“奶奶个熊!从北庭过来的泥腿子,你们有几条命啊,活腻歪了?!敢挡住大爷去路,信不信本公子一声令下,调集官兵过来,把你们全扔进大牢里,秋后问斩!”一名头发花白有几分书卷气的老人抱拳道:“公子,我们是逃难来的流民,只想苟活下去,哪敢惹事生非。你们杀了人,犯了王法,想要一走了之,天下没这般道理。”

尖嘴猴腮的男子跳起来骂道:“你个老不死的!满口胡言乱语!那老头失足掉入河中,本公子想拉一把,却没有拉住,到头来想要倒打一耙,是为了讹我几两银子吗?草!也不出去打听打听,琅琊郡谁说了算,东庭都护府谁说了算,大宁谁说了算!讹人讹到李家人头上,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啦?!”

大宁依法治国,死了人,放到哪里都是天大的事。

跋扈如李家子弟,也不敢承担杀人罪责。

老人可怜兮兮说道:“我们是浮萍无依的流民,哪里敢得罪公子,只想等官府的人来,讨一份公道。”

相貌丑陋的男子提起长剑,耍起蹩脚剑花,蛮横道:“一群刁民,竟敢围攻我们李家族人,试图抢夺钱财,再不滚蛋,本公子可就杀到血流成河!”

见到这家伙颠倒黑白,满嘴喷粪,苗春娇死死攥紧哨棒,手背鼓起青筋。

他要是发起火来,打倒这些纨绔子弟并非难事。

一众官吏赶到,驻足观望的李桃歌使了一记眼色。

吴贤之心中泛起凉意,清楚侯爷是想看看这帮族人成色,无奈正好衣冠,壮起胆子,走入人群之中,高声道:“本官乃是琅琊郡郡守,你们为了何事争执?”

“呦,吴大人,您来了?”

之前还飞扬跋扈的家伙收起长剑,拱手笑道:“多日不见,大人风采依旧啊。”

宰相远亲,遇到地方父母官,也得以礼相待,这是李氏传承下来的门风。

吴贤之无动于衷,有侯爷在,不敢和他攀交情,转身朝老爷子问道:“你们是北庭百姓吧?为何把他们团团围住?”

老人颤抖着行完礼,说道:“青天大老爷,您可得为我们做主,他们不许我们入城,还把人推进河里淹死。我们是听信琅琊侯的承诺,跑到本地讨一条活路,可侯爷没见到,城也进不去,人也被他们杀了,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大老爷,事到如今,我们不入城了,草民就想问问,琅琊有没有王法?”

吴贤之听的竖起剑眉,扭过头,冲上蹿下跳的公子厉声道:“李沐,老人家说的可是实情?!”

“吴大人,冤枉啊!”

瘦如猴狲的李公子堆出无辜神色,摊开双手说道:“我们兄弟在河边踏青,见到那老人家落水,于是前去相救,人没救到,没成想他们反咬一口,认定是我把人推入河中,这分明是想讹诈钱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吴贤之默不作声。

“来人!”

张都尉大声喊来捕头,“是你奉命传北庭百姓入城,老翁落水时,你可曾在旁边?”

捕头哆哆嗦嗦,神色慌乱。

说出实情,会得罪李氏。

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小侯爷就在旁边,事情过后,是否拿自己开刀?

见到他犹豫不决,张都尉呵斥道:“实话实说,敢有一句谎话,我把你关进大牢问罪!”

捕头急忙说道:“下官亲眼目睹,是李沐李公子,将老翁推入河中。”

“你放狗……!”

李沐跳脚开骂,骂到一半,被人摁住嘴巴,回头望了一眼,便把怒气放回肚子里。

一个举动就令暴躁的公子闭嘴,当然不是普通族人,这名男子生的高大英武,既有富贵之气,也生出浓重官相,他朝几名官员依次拱手道:“见过诸位大人,李子舟有礼了。”

他怎么也在?

吴贤之暗道不妙。

这李子舟是李家旁系数一数二的公子哥,祖父是李季中,是李季同堂弟,曾担任并州长史,父亲李非焘,如今贵为太常寺少卿,主家一脉单传,论亲疏远近,李子舟算是旁系血脉里最近的一支。

吴贤之不敢过分熟络,淡淡说道:“久违。”

李子舟扬起笑容,侃侃而谈道:“既然诸位大人都在,草民想说几句话,是否中听,相信大人们心中自有公论。这些北庭的百姓,千里迢迢而来,想要在城中定居,美其名曰奉侯爷之令。令呢?一无信物,二无书信,无凭无据,红口白牙,就想在城中落户,是否过于儿戏了?”

“众所周知,北庭和安西遭遇战乱,百姓食不果腹,瘟疫横行,他们身上的虱子,摘下来足有半斤重,一旦恶疾肆虐,琅琊城可就成了一座死城,几十万人的生死攸关,该挂到谁的账上?”

“前来投奔侯爷的,不止他们,还有逍遥镇两千余凶徒,其中有小半是朝廷悬赏的要犯,把他们放入城中,究竟该是一番怎样景象?天天目睹他们杀人放火么?”

“我们李家一门两相,如今族弟又高封二品侯,相信以他的为人,不会置城中百姓安危于不顾,更不会把要犯当成善民,其中原委,定要等他来了之后,再妥善为之。”

李子舟所言,不无道理。吴贤之扶须而立,面色凝重。

迟迟不肯开口,似乎是在等待侯爷出马。

李桃歌走出人群,湛白云纹绸袍极为醒目,一张与父亲有九分相似的脸庞,身份呼之欲出。

当吴贤之四人躬身后退,李子舟猜到了来人是谁,眼眸一亮,一躬到底,“草民见过琅琊侯。”

李桃歌皮笑肉不笑道:“你是我族兄?”

李子舟含笑道:“草民与侯爷,同为琅琊李氏子孙,只是年长几岁,不敢称兄。”

“巧了,本侯也不敢与你们这些案犯称兄道弟。”

李桃歌话锋一转,语气冰冷道:“张郡尉,把杀人嫌犯押往大牢!”

“诺。”

张郡尉从捕头那里取来随身绳索,套住瞠目结舌的李沐,简单绕了几圈,用力一拽,顷刻间五花大绑,捆成了粽子。

李子舟皱眉道:“侯爷不问青红皂白就拿人……”

没等他说完,李桃歌眯起眸子道:“十几名案犯,怎么就抓一人,是你们衙门的绳子不够?”

张郡尉和捕头立刻心领神会,从随行捕快身上取来绳索,一个接一个捆起,正如李桃歌所言,确实没带那么多绳索,正犯难呢,见到流民手中高举裤腰带,会心一笑,接过后,把十几名公子哥儿捆的结结实实。

李桃歌朝流民深深一揖,朗声道:“乡亲们,是我请你们来琅琊作客,有怠慢之处,是我之过。以后琅琊城就是你们的家,只要我当一天郡侯,就有你们的栖身之地,咱们荣辱与共,我李桃歌绝不食言!”

流民沉默片刻后,齐声高呼。

李桃歌负起双手,侧身望向脸色铁青的李子舟,轻蔑笑道:“滔滔不绝说了那么多歪理,想讲给谁听?”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先把命债偿还,再来搬弄口舌。”

李子舟沉声道:“侯爷一下绑了这么多族人,有天地和祖宗看着,不怕遭来流言蜚语吗?”

“我敬祖宗,与你何干。”

“至于天地……”

李桃歌勾起嘴角,笑容中带有狂妄自大,“从今往后,我就是琅琊的天。”

喜欢我自九天来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自九天来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