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2004章 再开朝会,文理并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崇祯右手虚抬,待群臣起身之后,也不废话,直接道:“诸位爱卿,朕离京八个月,一些紧急的事务内阁和军机处没法处理的,都六百里加急送给朕的,

能处理的内阁和军机处该处理的都处理了,不着急的且没有处理的朕会在半个月内给出批复,耐心等候就是。

今天的朝会,朕先谈几件重要的事情。”

说到这里,崇祯看向了礼部尚书刘宗周:“刘爱卿,说说三级学校的具体情况。”

“是!”

刘宗周立刻出班:“回陛下,三级学校从去年七月开始在整个大明铺开,以各地查抄的富商士绅、勋贵皇室府邸、贡院为基础,

加以整改,大明、辽东、朝鲜、中南半岛,共计有社学两千七百二十四座、郡学两百四十七座,大学有两座,以南北国子监为基础,各有一座。

部分府、州县会有两座以上的社学、郡学,以沿海布政司为主,因为这些地方稍微富有,读书人比计较多,

尤其是运河两侧的几座大城,诸如通州、济宁、淮安、扬州、苏州、杭州等做府城,基本每个县城的社学都有两到三座,郡学也都是两座以上。

相对应的,诸如甘肃、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社学、郡学等基本县、府各一座,郡学还招不满,共计耗银一百八十万两。

社学每座三百到四百人,郡学每座五百人,共计可容纳学生一百二十万人左右。

另外,大部分社学、郡学都留有余地,只要给足两个月的功夫,就能再增加两到三成的容纳数量。”

“社学招生九十八万,其中原本童生是三十二万人,新入学学生也是六十六万,占了我们统计的七成。

郡学招生十七万七千人,都是原本的秀才,占了统计的秀才的六成半。

大学招生六千人,南北各三千,占了统计人数的三成。

秀才中老体衰的除去四万七千人、进入各卫所三千余人,其余皆进入社学担任讲师,平均每座社学十六人。

因为社学是启蒙,所学课程门类不多,每个班三十人。

举人中年老体衰的三千五百人,不愿意继续读书而进入军中卫所的两千四百人,余者八千人进入郡学,平均每座郡学三十二人。

郡学中会涉及到简单的建筑、水利、财赋等等普及,每个班是二十人。

大学都是专业的课程,每班依旧是三十人,但存在着个别学科招不满,个别学科人数超多。

诸如算学、工程、律学、阴阳学、水利、工业等六科人数较多,经学、史学、子学等学科人数相对少一些,两者之间的比例大概是六比四。”

听着刘宗周的禀报,崇祯眉头轻皱了一下。

招生人数这一点上与去年预定上是相差无几的,尤其是社学新生入学上,虽然朝廷宣传的很好,可依旧是很多人在观望。

这其中有序毕业后从胥吏干起的犹豫不定,也有朝廷如今大力推动商事上的考量,例如进入一个工坊或者商号,当个学徒。

三年社学后能不能升到郡学继续学习,只有十分之一的概率,更别提郡学晋升到大学只有三十分之一的概率了。

而只有郡学毕业才能在社学和卫学中谋取一些营生,可那也是小概率事件,因为毕业人数太多了,供远大于求。

三年社学、三年郡学,六年的时间去当个学徒,学个一技之长,或许比郡学毕业了生活的更好。

可问题是,不去读书,或者说不读个两三年,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是读书的那块料,或许很多孩子被家长的浅视给耽误了。

另一个皱眉的原因是理工科和文科之间的比例问题。

学子们为什么会选择理工科的算学、工程、律学、阴阳学、水利、工业等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毕业之后,特别优秀的会进入工业研究院、水务水利部、火器研究院等。

再不济也能在州府的六班胥吏中选择一门,学以致用,肯定会比文科学生强,因为六班中,只有礼部一个文科的六班。

经学,主要学习六艺、十三经;

史学,主要学习,正史编纂,如二十四史,典章制度,诸如《通典》《文献通考》等等;

子学,主要是儒家(孔孟)、道家(老庄)、墨家(兼爱)、法家(韩非)等的哲学。

前两者毕业之后大概率会成为文史人员,负责王朝的历史记载,以及在布政司、州府县担任纂修官,负责省志、府志、县志等等的编写等等。

除此之外,还可能三科的讲师、清议名士(学术评论家、文学批评家),以及书院山长与私学大师。

出路不比理工科少,现在的情况是似乎被他废掉孔家、废除科举制、大力发展商事等政策给误导了。

适龄孩童入学没有达到预期算不是好事儿的好事,不至于一下涌进百万适龄孩童,减轻了社学的负担。

至于说会不会因此埋没了人才也无所谓,百万以上的学生,按照概率算也不差那几个。

等到以后读书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找个商铺伙计的活儿都需要社学、郡学毕业的时候,家长们就会砸锅卖铁的也要送孩子入学。

后者的理工科和文学的事儿,崇祯想了想后,出声道:“刘爱卿,朕废除科举制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发挥所长,

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及相关的学科,文科也不能放弃,华夏五千年历史,在文学上那是一座瑰丽的宝库,不能因为科技而荒废。

科学技术要发展,文化传承也要,两条腿并行,这一点你们要明确下来,目前看学生们似乎是有些偏了,或许是跟毕业以后的工作有关系!”

听着皇帝的话,不止是刘宗周,皇极殿内的众官员皆是在心中松了口气,包括军机处的众人也都是如此。

他们虽然赞同皇帝的科举改革,但他们都是从科举走出来的,自然还是想保留住华夏的精华的,而皇帝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

“陛下所言极是,这一点礼部在统计之后也做了探讨,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法!”

喜欢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