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四百六十二章 王记印坊

女学霸在古代 第四百六十二章 王记印坊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8 12:42:49 来源:言情小说阁

这时候也有活字印刷了。

不过活字刚出现的时候,并不比雕版的成本更低。

每版印刷需要人排版且不说,因为一般用的都是泥活字,一个字烧制出来,印刷不了多少遍,字迹就模糊不清了,需得重新烧制新字。木活字亦是如此。

铜活字的印刷次数倒不错,但这么一套制下来,一次投入的成本太高,一般的作坊都不敢制,生怕生意不好,自己经营不到赢利的那天就倒闭了。

另外如果有图案,或是想要把字印得小一点,活字印刷根本没办法做到。

反倒是雕版印刷,一个石雕版刻出来,只要印刷的次数多,成本就降下来了。比如四书五经,因为需求量大,不怕卖不出去,印坊都会用雕版。

但不管用活字还雕版印刷,成本都是昂贵的。

在历史上,直到145o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锡活字和油墨,并制出了第一架印刷机,印刷成本这才降了下来,从而推动了当时的欧洲文化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现在,尚德长公主她们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

像女子报纸这种,一旬一刊,因为针对的是女子,这时代女子识字率又低,开始的时候能卖出百来份就不错了。

就算不赚钱,一张报纸也需得卖上一、二百文钱,除了不差钱的贵族女子,有几个平民女子舍得去买报纸呢?

如果只发行一百来份报纸,她们倒是可以采取手抄报的方式进行。但她们的初衷是让所有识字女子都能通过报纸获取知识,从而自强自立。发行的数量少,就起不了多大作用。

而想要发行量大,就得印刷。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报坊不能收支平衡,也意味着它走不远,恐怕办过几期后就夭折了。

这也是古代没有报纸的原因。它完全受客观条件限制。

朝廷倒有邸报。在中国古代,宋时邸报都是手抄报。直到明末西方铅活字传入中国,邸报才发行活字版本。

在古代,不到一定级别的官员,也看不到邸报。

赵如熙是一个走一步看十步的性格,在给崔夫人出主意的时候,又怎么不知道办报面临的困难?她早就在这里等着了。

她制作了铅活字,制了油墨,制作并改进了古登堡的印刷机。

她建议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办报纸,不光是为女子提供精神食粮和就业机会,更是要把这种印刷术和印刷机带到这大晋,推动大晋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所以她的印刷作坊虽在年前就开张了,但并没有到处去招揽生意,只默默地印了一些四书五经堆在那里。她一直在等着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提出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早在我提议你们办报的时候就想到了。”赵如熙笑道。

她走到桌前,掏出炭笔和记事本,写了一个地址,把那一页扯下来递给崔夫人。

“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印坊,我打听了许久也不知印坊的主人是谁。但他家印刷好像是用了一种新的手段,能把字和图案印得极好,价钱也不贵,速度还快。你去打听打听看看。”

崔夫人大喜,接过地址看了一眼,发现就在京城的城南,她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我现在就去。”

赵如熙行礼告退:“那我先去上课了。”

打从过年回来,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就不再让她跟同窗们上课了,而是让夫子给她单独辅导。

夫子们难得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打起精神,在检查了一下赵如熙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后,给她制定了一套方案,务必让她在童生试上能一举考得好名次。

这段时间培训班没有开班,赵如熙完全沉浸在四书五经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崔夫人进了京,在城南找到那个印坊,发现这个印坊位于一个巷子里,门口挂了一个牌匾,写着“王记印刷”,匾额陈旧,宅子墙体斑驳,十分的不显眼。

王是大姓,赵如熙上辈子的母亲姓王,她便用了这个姓氏,以免这个作坊随着别人追查,容易把它跟她、许家、萧令衍等人联系上。看到这个作坊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去查京城姓王的家族。

这是个碍眼法。

崔夫人明显中招。

看到这个牌匾,她第一反应就在脑子里搜寻了一下姓王的世家,这才让下人敲门。

敲了许久,久得她们都以为里面没人了,门这才“呀”地一声开了,出来个瘦瘦的中年男子,问她们道:“什么事?”

“你这里是印坊吧?我们夫人想印些东西。”下人道。

那人打量了站在车旁的崔夫人一眼,点头道:“进来吧。”

崔夫人带了三个侍卫和一个丫鬟一个婆子,倒也不惧,直接走了进去。

领着崔夫人一行人到厅堂里坐了,那人就去了后面,隔了好一会儿,这才跟在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儿身后走了出来。

“你要印东西?”老头儿连寒暄都省了,直接问道。

崔夫人点头:“正是。”

“印什么?”

崔夫人把给赵如熙看过的那张报纸拿出来,递给老头儿。

老头儿看了一眼:“你要印多少份?”

崔夫人迟疑了一下:“三百份。”抬眼盯着老头儿,“要价几何?”

老头儿扶了一下胡须:“三两银子。”

崔夫人不敢置信地看着他:“三两银子是总价,还是……”

一两银子是一千文,三百份报纸,平均下来一份报纸的印刷价格才十文钱,这价格完全不可能。连纸的成本都不够,更遑论印刷成本了。

可如果三两银子是一张报纸的单价,又太贵了,似乎也不可能。

“总价。”老头儿道。

崔夫人皱眉。

这怕不是个骗子吧?收她三两银子和报纸,完了不承认接了她这单生意。她为了三两银子也不好去报官,只能吃个哑巴亏。

老头儿一看她这样子,就知道她想什么,不耐烦地道:“要印就印,不印就出去。印的话先交一百文押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