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殿下 > 第 263 章 灯灭之六六

殿下 第 263 章 灯灭之六六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01 19:54:2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荣烺说宫务小菜一碟,人家完全没夸大。

没南北军这事的时候,她就跟着掺和过年的事。如今有比过年更要紧的,她可来精神了。晚上就把第二天的宫务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一早,她就让内侍到大长公主府把大长公主请了来。

荣烺跟祖母郑太后说,“姑祖母在嘉平关许多年,肯定知道练兵的事,先听姑祖母说说,这里头定有诀窍。”

姜颖刚过来,她昨日听丈夫细说了南北军的一些境况,闻言笑道,“诀窍就是用可靠的人。若将领清廉,自然不会贪墨手下兵饷。若将领擅兵,自然就能将兵练好,打胜仗。”

“这道理我也知道,可怎么才能选出可靠的将领呢?”

嘉平大长公主平时也常进宫,不过因着年节将至,宫里事务忙,她公主府也有许多庶务处理,方来的少了。

荣烺特意着人请她,她就笑着来了。荣烺一见大长公主来了,立刻跳下去快走两步扶着大长公主,“姑祖母你可来了,你说把我盼得哟,望眼欲穿。”

她走的比姜颖都快,姜颖慢两步,扶住祖母的另一侧手臂。大长公主笑,“阿烺找我什么事?这样急。”

“大事。”把自己原本坐的铺着软软的狐皮垫的椅子让给大长公主,荣烺补充一句,“特别要紧的大事。”

姜颖眼中带笑,捧茶给祖母。宫人又搬了张椅子过来,荣烺指挥宫人,“给我放姑祖母这里,我挨着姑祖母坐。”

大长公主端着茶盏跟郑太后说,“皇嫂,叫她俩把我侍奉的,我这心里怎么七上八下的。”

郑太后笑,“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想是有事求你。”

大长公主就摸不着头脑了,荣烺坐在大长公主身边儿,亲亲热热的说,“南北军的事,姑祖母您听说没?”

“听到了一星半点。”可这跟她也没关系呀。南北军是禁卫军,嘉平关是边军。

荣烺便将南北军的堕落内情告知了大长公主,“昨儿我跟阿颖姐亲自去了南军衙门一趟,现在这案子交三司查办。”

大长公主颌首,“军务不能轻忽,一旦有失,就是自毁长城。交由三司是对的。”

“祖母已经在挑选新将领。我想姑祖母你对军务熟稔,就把你请来,跟我们说说嘉平关的军事。嘉平关有没有这样的事?”

大长公主笑,“哪有耗子不偷油的?”

荣烺震惊,“难道嘉平关也有贪腐之事?”

“自然。”大长公主道,“为什么要治军?治军并不仅指练兵。其实军中大半事务并不直接与练兵相关。相反,大部分军务都属文职。所以,治军很大一部分是考察军中官员,将官可有练兵的真本事,官员是否有贪墨,是否有渎职,这些加起来,才是治军。”

荣烺追问,“那一般都是些什么事?”

大长公主眼中有几分不以为然,“那些犯事的,不为钱,便为权,要不就是包庇亲族,受牵连。没旁的。”

大长公主反问,“钱有多少是够用了?哪怕手里有星星,也想再要月亮。贪心一起,多少钱都不够。”

“姑祖母,那你们平时都怎么查的?我看嘉平关这样的事并不多。”

“我跟驸马刚到嘉平关的时候,驸马虽是三品将领,却非嘉平关大将军。当时军中军纪松散,还有手下将领做生意的,也是我生平仅见。”大长公主道,“全靠一点一点磨,先把手下人数清点明白。光这么件事,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肯定也是手下吃空饷,欺瞒你们。”

“是啊。”大长公主道,“可只要用心做,一点点磨也能磨好。你看楚白两位大将军,一天就能把南北禁卫人数弄清楚,可见朝廷对南北禁卫掌控力很强,这就无需太过担忧。”

荣烺很会问问题,“当时朝廷对嘉平关的掌控力很弱么?”

大长公主不急不徐的呷口茶,慢慢的说,“我堂堂公主、朝廷驸马亲去掌兵,连清点手下兵卒人数都要花费三个月之久,这能说掌控力弱?根本没有掌控力!那时嘉平关兵马是宋家说了算。”

荣烺读过国史,“我记得宋武襄公后来年迈,回朝任太尉,在太尉上病逝了。这么说武襄公还曾有弄权之过?”

大长公主摇头,“这样说也不大恰当。打仗跟文职不一样,当年又是刚平定天下未久。嘉平关兵马是宋家一手带出来的,真是一支悍兵,军中文武跟随宋家多年,自然感情深厚。太祖皇帝立国,他们都是与国有功的人。”

“打仗会死很多人,乱世时,父子兄弟、妻子儿女,多少人在战乱中家破人亡,举族被灭。拿宋家来说,武襄公原有兄弟五人,族兄弟十三人,到太祖立国那年,武襄公那代的男丁就只剩了三个,他曾娶妻四次,前三位妻室都在战乱中死去,子侄战死八人。武襄公的长子就是为救太祖皇帝身亡。”

大长公主道,“这些事,国史上记录的怕没有我知道的详细。”

“自然。”大长公主面容温和平静,评价宋家也极公道,“那时大家真的太苦了。亲人、同僚、战友、至交,许多人都在战乱中死去了。好容易江山靖平,太祖皇帝登基,自然不能委屈这帮子老兄弟。功臣之家封公封侯,权掌一方,大家便富贵了。”

“朝廷不委屈他们,他们也不会委屈手下人。能活下来的,无不是九死一生。跟在身边的老将老兵,哪个不是一身伤痛。太平了,该过过好日子了。”大长公主道,“什么是好日子?他们读书读的少,觉着富贵就是好日子。可富贵无限极,人心也就慢慢不一样了。”

“看来,朝廷看在武襄公功高的面子上,还是容了情的。”荣烺道。

大长公主道,“开国功臣不一样。我当时刚到嘉平关,了解到军中一些事,也颇气愤。我性子又急,还是驸马劝我,让我缓一缓。宋家也有宋家的难处,手下这些将领,没事儿的少,也不能一气都杀了。宋家也算骑老虎背上了。”

“那两年过的,天天想着怎么把老虎安抚住,先让宋家从虎背上平安下来。”

荣烺就不大理解了,“凡事有军法有国法,姑祖母你们是对的,为何反是你们战战兢兢?难道宋家敢谋反?”

大长公主失笑,“不是那样说的。阿烺,你想边军是宋国公一手带出来的,他们对宋家感情深,还是对朝廷感情深?”

荣烺沉默片刻,“姑祖母您这一问,我心里没底了。”

“可见你是个明白人。”大长公主道,“何况,乱世打仗,那会儿没什么君臣。我父皇自封大将军,宋国公他们都是我父皇手下将领,我们都是以叔叔称呼的。乱兵来时,我们兄弟姐妹与宋家孩子都是躲一处的。这情分上就不一样。”

“宋家在边军威望高,这并不是他有心弄权,这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是袍泽之情,是生死之交。边军的将士们,都是我朝百姓。能平安过度,就绝不能轻启战端。不然,就成了自己百姓杀自己百姓。”

“所以,再如何艰难,都得一点一点磨。平平安安的,比打仗好。”

大长公主笑,“就是过程得有耐心,而且,也没戏词上说的那样风驰电掣,雷厉风行的事。听着有些枯燥吧?”

“没有。”荣烺说,“我看姑祖父举止斯文,很有儒将风范。听说他老人家年轻时打仗极勇猛,原来还这样富有韬略。”

大长公主含笑抱怨,“可有韬略了,火烧眉毛都不急。我时常要急的。”荣烺直乐。郑太后道,“这正是驸马的好处。当年我就说,你们一文一武,一急一缓,必然合适。”

大长公主脸上闪过骄傲,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由衷认同,“皇嫂看得准。”

虽则嘉平关的情形与南北军不同,但听大长公主讲故事也极有趣。荣烺拉着大长公主,一直说到午膳后,荣晟帝荣绵父子祭陵回宫,天色不早,大长公主方辞出宫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