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天龙从攻略王语嫣开始 > 第474章 侵天下之亲

天龙从攻略王语嫣开始 第474章 侵天下之亲

作者:桃花仙人儿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4-30 16:17:27 来源:泡书吧

面对大金气势浩荡的关外大军,纵使徽宗不想做这千古罪人,也只能先忍痛割让土地,来保证现有的安定局势。

他不敢赌,也不敢打。

甚至在做出这个决定时,徽宗都想过先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桓,以此来规避史书上记载,是自己把土地割让给大金的,来保全声誉。

但眼下他正值壮年,而皇太子赵桓也不过才堪堪十九岁而已,且不说皇太子能否担此重任,就是他自己也舍不得这皇位。

最终,经过内心的天人交战后,徽宗还是以大宋割让云、应、朔、蔚、寰五洲给大金后,才停息了此事。

不同于慕容复追求是的天下百姓的认可和大燕国未来的发展跟延续。

大金的做法则要简单粗暴许多,只有一个字,就是“抢”。

他们毫不掩饰自己身为强盗的身份,堂而皇之的仗着自己的武力欺压大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谁让对方兵马强盛呢?

而面对大金无耻的强盗行为,大宋却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只能选择逆来顺受,一味的息事宁人,这何尝又不是那些被贪官污吏所欺压百姓的真实写照?

此事过后,大宋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无疑是跌到了谷底,朝中赞同此事的官员,无不受到那些心怀正义,文人墨客的口诛笔伐,而徽宗,更是被打上昏庸无能的标签,成了百姓心中谩骂的对象。

江南一有内乱起义发生,朝廷二话不说的就派兵镇压,态度之强硬,可谓是破釜沉舟,不留余地,但面对大金女真族的欺压,朝廷别说是派兵镇守了,就是连吱都不敢吱一声,对待同胞百姓我重拳出击,对待外族强敌就唯唯诺诺,如此欺软怕硬,岂能让天下人信服?

经此一役,那些居住在云、应、朔、蔚、寰五洲的百姓直接心灰意冷,非但没有南下避难,反而纷纷北上,前往了大燕国。

就连余下十一州的大宋百姓也有所动摇,唯恐女真族越过长城,占据大宋内州后会再起战事,于是便未雨绸缪的迁往大燕谋求生路。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北上迁徙的大宋百姓,不幸在关外遇到了大金女真族的军队,只见那些女真族的将士各个气势汹汹地向他们而来,素闻女真族在战场上杀伐残忍,当看到这样一支队伍向他们而来时,一众百姓都被吓得瘫软在地上。

不过那女真族的将军虽一脸的凶悍之气,但起初却并没有为难他们,而是问他们此去何处。

他们不敢隐瞒,却又不敢说实话,直到有一人口快,说出了他们是云州的百姓,要去大燕逃生。

听到这话,那女真族将军的脸色登时便阴沉了下来,就连那些女真族的士兵也一脸不善的看着他们,似乎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将他们砍成肉酱。

毕竟大宋官家刚下旨把云州割让给他们大金,这些百姓就一个个背井离乡,拖家带口的要逃亡别处,这不是将他们女真族视如蛇蝎鼠疫,唯恐避之不及吗?

然而,就在那些百姓以为这位女真族的将军即将发怒,要把他们全部杀害时,那女真族的将军却是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随即就带兵离开了。

之后北上的百姓聚集在大燕后,纷纷讨论起了这件事,有的人运气好,一路畅通无阻,有的人则不幸的连续遇上了好几路巡逻的女真族军队,但令人细思的是,素来以彪悍残忍着称的大金女真人,却并没有为难他们,所遇之后,皆是直接放行,端是古怪。

最后也不知谁传了消息出来,说是只要他们心系大燕,便会受到大燕的庇佑,那些大金女真族的人虽凶悍,却也畏惧大燕的威名,当知道他们是去大燕后,就不敢将他们如何。

而百姓闻言后纷纷称是,毕竟每次遇到女真族的人,他们都会提前问一句去往何处,也是每次听到说他们去大燕后,才肯放行的。

于是乎,这个说法迅速在逃亡大燕的百姓中传了开来,这让众人心怀感恩之余,对大燕国也更加认可了。

慕容承泽看着聚此百姓的脸上并无那种来到陌生地方的惶惑和恐惧,反而笑意盎然时,这才知道父亲为何没有在宋金开战的间隙,从中收取任何好处了。

不同于辽金之战的外族战争,无论大燕从中攫取多少好处,扮演着什么样的身份,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那对大宋的百姓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

大燕致力于民生发展,希望打造出一个没有种族歧视,任何人都能一起友好生活的太平天国,如今他们已经实现了一半,在大燕的渤海族、鲜卑族、契丹族和大宋的百姓都能和睦相处的生活在一起,没有战争,没有茹毛饮血般的仇视,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但慕容承泽知道,此法对宋金之战是行不通的,大宋的百姓千千万万,数之不尽,而且他们都有着极强的民族信念感和归宿感,如果大燕趁火打劫,在此战中向大金讨要好处的话,无疑是自毁城墙,将这么多年来打造的仁义之名毁于一旦。

大燕想要在不干涉宋朝覆灭,又能保全名声的前提下,唯有断绝与大金的过密来往,并明哲保身才行。

鲜卑族后裔这个异族的身份束缚着他们,同样也束缚着整个慕容家族,凋零的人丁注定了他们不能像女真族一样大刀阔斧地去侵占天下,以无可匹敌之势镇压一切。

哪怕拥有着统御天下的实力,他们也只能龟缩在一隅,通过各种办法笼络人心,积攒底蕴。

本来渐安于现状的慕容承泽,当看到不断从大宋涌来的百姓时他才深刻的感受到,为了大燕,为了自己的将来,父亲究竟在做着一件怎样伟大的事。

这时,一个颌下留着短须,面方脸白,一脸正气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看着背着行囊涌入城内的大宋百姓时,面带笑意:“陛下当真是百年难遇的圣明之君,虽说有些不得其法,但却能在保全我大宋百姓的安危同时,又能收获民心,以致众望所归。”

“此举,当真为上上之策啊!”

慕容承泽躬身一礼道:“学生拜见老师!”

赵鼎面露温和笑意,拱手回了一礼道:“太子有礼了!”

随即又道:“陛下圣明独断,每次又都能收获奇效,依臣之见,太子应当留在龙城,在陛下身边聆听圣言,多多揣摩圣意,这可要比陪在我们几个身边,有用的多啦!”

朱敦儒和陈与义走了过来,一边感叹,一边附和。

毕竟在教导慕容承泽的时候,他们也同样在成长,眼下慕容承泽早已不是当初懵懂无知的少年,而他们也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对方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