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八百开始崛起 > 第220章 大棒计划

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220章 大棒计划

作者:汉唐风月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50:04 来源:泡书吧

上等兵在极度的疲惫中,再度沉睡。

澹台明月连夜发出她的战地新闻稿件,讲述爆发于金山卫最前线无人得知的战场。

虽然那里,其实早已经被大人物们在地图上画上大大的叉。

那里的守军,从军令下达后,就已经被做为弃子。

他们所有的作用,只是用来阻挡日军一个小时,或是一刻钟。

包括松江,所谓的三昼夜限时,其实不过是大人物们随意在自己可以接受的时间线上划出的一个刻度,至于说守军是不是在三昼夜之前就已经全军覆没,那就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了。

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些弃子们,发挥一些作用,让他们尽可能的回本。

正在疯狂撤退中的数十万大军,是他们维系自己权柄的力量。

只是,谁也没想到,就算是弃子,也有自己的倔强。

仅是金山卫不过两千人守军,就拖住了日军第十军的脚步高达十二小时。

当松江指挥部将这个信息传给灯火通明的战区指挥部时,脸色铁青的将军们无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日军第十军主力竟然还在金山卫一带,67军和43军两军更是做出保证,必当守至9日夜。

这么一算,怎么说都还有96小时的时间。

而透过金山卫的战况,日军第十军的战力也没想象的那么牛逼,2000人都抵挡了12小时,67军和43军以及松江保安团超过3万人,拖延个两三天绝不是不可能。

这样一想,老子们貌似又行了。

一道道军令连夜发下去,严格规定前线各部的撤退时间,虽还不足以让军心已经涣散的大军重振旗鼓,但比之先前不管不顾,甚至顶着战区执法部队的机枪也要硬冲上大路的慌乱可要强的多了。

各军长师长不是不知道路一旦堵死大家伙都要彻底完蛋的恶果,只是危机之下,没有谁想走在最后一个,现在突然多了差不多快一天的时间,心中自是安定了不少。

原本已经准备丢弃在路边的伤兵,被不少营团又给抬上了。

可以说,强三娃这个上等兵差点没跑死送来的战报,虽然无法拯救危局,却挽救了至少超过五万伤兵的命,真正的大功劳,绝不亚于他的团长和近千袍泽尽墨于金山县城。

松江指挥部向战区司令部发完电报,在两名中将和以唐刀为首的参谋部的指挥协调下,利用这难得的十二小时,重新部署作战计划。

在唐刀的建议下,第一道命令,是发给各骑兵部队,他们需要重新返回松江城,携带一个拥有大口径迫击炮、37毫米速射炮和20毫米机关炮以及炮手组成的临时炮营,沿黄浦江两岸,寻找到合适伏击地点。

他们的目标,是肯定会连夜沿黄浦江南下的日军舰艇部队。

舰艇的舰炮是厉害,但他需要足够的射角和射程,而迫击炮这种曲线炮,躲在丘陵后面,干他们不要太爽。

虽然迫击炮的破甲威力小,炸不烂装甲厚实的轻型驱逐舰,但揍得他一脸血还是可以的,如果遇到小炮艇,速射炮和机关炮对付他们是最合适不过。

如果他们敢让步兵登陆,六个骑兵连接近一个加强步兵营的兵力也绝对会让日军狠狠栽上一个跟头。

哪怕是日军步兵超过想象,骑兵们带上炮兵撒丫子跑路就是。

总之,唐刀提出这个建议的策略是,就是让你不得好过,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代价。

何况用地面火炮打位于江里的舰艇,可不是唐刀独创,曾经时空中即将渡江的那支部队就这么干过,把日不落帝国吨位达3000多吨的中型驱逐舰都给干趴下过。

虽然两名中将对唐刀这种有些冒险式的主动出击有些疑虑,但最终还是被唐刀说服。

黄浦江距离松江最近距离不到十公里,松江城大半都在日军舰艇装备的大口径舰炮射程内,那一炮轰过来,就凭现在这种靠着十几个小时垒出来的工事,毫无抵挡的能力。

一发炮弹如果轰中,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步兵排完蛋。

与其坐等着这样被日军舰艇炮击,不如按照唐刀的想法,搏一把,趁着日军主力还未抵达,给先沿着黄浦江南下的舰艇兜头来一棒。

唐刀的作战计划,代号就叫‘大棒’。

如果这一棒砸好了,日军舰艇自然不敢肆无忌惮,松江面对的威胁也就相应减小。

搞不成,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六个骑兵连和一些炮损失惨重,三万多人把命都搁这儿了,还怕这个?

这也就是两人已经抱上了搏命之心,若是两军换成旗鼓相当,两个中将可万万不会做这样冒险的举动。

他们是军人,不是赌徒,绝不轻易去做什么单车变摩托的赌注。

幸好,唐刀说服了他们,他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

曾经的时空中,黄浦江上可也不是一片平和任由日军轻型驱逐舰肆虐。

中国已经不多的空军在此役出动,投弹重创了一艘军舰,可从数十公里外赶来的日本海航战机多达几十架,中国空军再遭重创。

淞沪会战,中国七十万陆军精锐打的很英勇很顽强,但在所有参战之军中,其实他们算不上最英勇的那一拨人。

最英勇的那一拨,也是最弱小的那一拨。

中国空军。

中国是最早退出战局的军种。

以300对2000,以落后的霍克III对日军明显领先的九六战机,不足一月半,淞沪上空几乎再也看不到中国战鹰的身影。

不是退缩,而是,近乎全军覆没。

那些出身名门的战士,用碧血洒长空的壮举艰辛了杭州觅桥航校的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或许,那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学校,它的校训宗旨,竟然是教育他们的学生去死,试问,这世上还有第二所这样的学校吗?

没有,纵观人类历史,从未有过。

可他真实存在,存在于中国最激荡也是最伟大的年代,那所学校的学生们,没有辜负自己的母校教导。

在整个卫国战争时期,全国一共有4321名空军战士战死长空,出自那所学校的,就高达1700人。

他们的毕业合影,永远会站在那座让他们去死的校训碑前。然后义无反顾,踏上征途,踏上那条永远也不可归来的路。

能操控飞机的,莫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原本可以背靠着不错的家世以自己不错的才干去做一份绝不会有多劳累的工作,但那些人依旧选择成为战死率最高的战士。

他们死了,但唐刀记得他们。

他并不希望这些已经硕果仅存的火苗前来松江送死,他们的机场已经转移至三百公里之外,但松江距离日军停在海面上的航空母舰却不足百公里。

所以,他得先干掉那些在江中横行霸道的家伙们。

除了派出机动性最强的骑兵去打日军轻型舰艇的伏击,两名中将还下达了全军修整四小时的军令。

从唐刀率队抵达,就已经开始构筑工事,到现在已经高达16个小时,很多士兵却休息了不足两小时,67军更是全军急行军10小时抵达之后就投入劳作。

人体是有极限的。

已经有超过百人被生生累晕在工地上。

有了这宝贵的十二小时,他们终于可以让自己的士兵们稍稍休息一下了。

军令一下,不用五分钟,松江就陷入安静,除了个别人累极呼出的鼾声,从将军到士兵,都进入沉睡。

就那么合衣睡在工地上相对干爽一些的角落,东南深秋的夜温度已经降到七八度,已经算是寒冷,那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互相依偎着入眠。

没人浪费时间,四个小时后,就是清晨,他们将继续起身完成还未彻底完工的工事,等待着日军的到来。

澹台明月记者半个小时前已经在广播里告诉所有人:“金山县城失陷了,在黑夜来临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