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96章 论现代玉米的增产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第96章 论现代玉米的增产

作者:壳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3:26 来源:泡书吧

[在建国初,玉米的产量是并没有今日这么高的,亩产大概也只有100公斤左右。

但我们刚才说,现在玉米的亩产平均700多斤。

大家肯定好奇,是发生了什么,才让我国的玉米有了今日的产量。

这我们就要说一个人了。

他名叫李登海,是我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同时,他也是“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与袁隆平并称为“南袁北李”。

又是世界玉米栽培史上夏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

还是我国感动中国“双百”人物中的两位农业科学家之一。

用50年完成了143年才能完成的科研工作。

是“时代楷模”,育成了我国首个具有亩产1000-1400公斤以上高产能力的夏玉米品种。

创造了黄淮海区小麦玉米一年两季亩产1761公斤的百亩丰产方。

开启了一亩地可以养活四个半中国人的新纪元。

这些可不是我说的,而是他靠着自己,实实在在获得的荣誉。]

伴随着虞美人的声音,天幕配上照片的同时,也哒哒哒的同步跟进信息。

看得各朝代众人目瞪口呆。

南北朝,北魏。

贾思勰都有些恍惚了,忍不住想,这真的是在介绍一个农学家吗。

又是“十大功勋人物”,又是感动中国“双百”人物,不敢置信。

就想想他们,写个农书,都要说一声,“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想想就一把辛酸泪。

特别是看看他现在这个时代,再看看天幕。

更酸了。

……

事实上,对于封建王朝那种“学者不农,农者不学”什么的,虞美人是真的不能理解。

弄不清楚明明是一群狗熊,居然还看不起英雄。

[大家看到这一系列的成就,是不是觉得,他一定有一个较大多数人更为深厚的背景,渊博的知识。

他才能做成这样的成就。]

各朝代众人都知道,一般虞美人说这话时,下一句一定是否认。

但,“难道不是吗?”在他们的认知中,能够这么厉害的,或者能够写书的,能够被认可的,不都是那些士人吗。

哪真的有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什么事。

就算有,看上期天幕中,不也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吗。

他们心中怀疑,但也期待。

这要真的是农民出身,那真的太厉害了。

无法想象的厉害。

秦朝。

嬴政看看那个100斤,再看看那个700斤,陷入沉思。

有能力的人是什么出身,他并不是十分在意。

就像他大秦,朝堂上真正的秦人可没多少。

但他统一六国后,谁敢说自己不是秦人。

祖龙就是忍不住想,他大秦的稷亩产130斤,后世亩产600-800斤

看来还得重用农家人,让他们好好研究一下,后世如何做到的。

百姓们更是激动搓手手。

想着,玉米他们期待不了,但水稻和小麦可以期待一下。

……

[说起李登海的出身,还真不是特别有权有势。

真要说,最初的他是个农民,还只是初中学历。

“1966年初中毕业后,我就回家务农了。”在一次的采访中,他是这样说的。

但他却是个好学的人,在家务农的那段时间,他时常围着技术员请教问题,直到弄明白为止。

几年后,在1972年的一天,他作为农科积极分子,被派到山东掖县种子站学习。

在那次学习上,第一次接触杂交玉米的李登海,从一份报告上看到,m国的一名农民创造了当年玉米最高的亩产量。

那高达1250公斤的数字,让李登海第一感觉,就是怀疑是不是印错了。

毕竟,山东地区当时的玉米亩产量也就100-200公斤。]

各朝代众人:!!!

救命,这个剧本怎么这么熟悉。

这不就是他们这个时期的亩产量,跟现代的亩产量的差距吗。

然后呢,然后呢?

他们感觉自己好像在听一个很传奇的故事。

有点遥远,但又因为主人公的身份跟面对的环境都与他们相似。

就莫名,非常有带入感。

……

[当时的李登海就在想,“m国农民能做到,中国农民也能做到。”

豪言壮语立下,他也不是光说不练空把式,很快也开始他的学习之路。

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李登海这人,怕不是痴人说梦,做梦都不做点现实的。

因为育种这件事情,没有一件简单的。]

虞美人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想起来自己还没说育种是啥。

[育种,是一种遗传学术语。

简单来说,育种的意思就是,用人工方法,选择和培育家养动物、栽培植物以及微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即通过引种驯化、定向选择、人工杂交等手段,培育出在产量和质量上能满足生产和消费要求的优良生物品种。

而现代很多作物的高产,就离不开这个育种技术。

举个例子,一种玉米它的优点是产量高,但抗病虫害能力不太行。

另外一种玉米产量平平无奇,但抗病虫害的能力特别强。

若是大家想要产量高+抗病虫害的玉米,就要想办法让这两种玉米杂交,然后生宝宝。

他们的宝宝,也就是下一代的玉米,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双高的玉米。

这样,大家懂了吗。]

虞美人说完,没再着急说下一句,而是给了他们一定时间消化。

各朝代众人闻言,先是迷茫了瞬,接着,农学家最先反应过来。

点点头,提笔,毫不犹豫先记上再说。

接着,大多数人又自己咀嚼了几遍。也都懂了。

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但问题是,他们是第一次听见这种理论,难免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除了这次,他们离这个知识点最近的时候,也就天幕上次讲的养蜂。

如此,听懂的兴致勃勃的对没听懂的解释。

没听懂的听完解释,也很快的恍然大悟。

跟天幕上次说的自交和杂交很类似嘛。

想着,他们瞬间自信起来了。

这好像也不是特别难嘛。

他们觉得他们可以。

完全有希望。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