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516章 各朝代众人:松一口气

[所以,我们想要了解东晋,总的来说就是,东晋皇帝傀儡短命、世家门阀掌权,中底层士族艰难求生,富人在东晋前期是被抢劫的对象,东晋末期怀抱黄金宝玉,还会因为没粮果腹饿死,普通百姓只在东晋末年时,享受了些好日子。

这就是东晋最真实的模样。

东晋一共有十一帝,我挑了挑,其中比较靠谱的就是-晋明帝司马绍了,他是东晋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肃清权臣,平定王敦之乱,停止对王敦党羽的追究,稳定了东晋的局势。

这话听着是不是好像就一句,听着十分没有排面,但一切有个前提,他在位的期间并不长,公元322年-公元325年,在位时间拢共三年。

且当时的局势并不算好,跟你们说一下啥是王敦之乱,这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于公元322年晋元帝统治时期,结束于公元324年晋明帝太宁二年。

这是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

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

你们也知道东晋皇帝什么身份嘛,傀儡,所以琅琊王氏能干出这种事情来,还真就没什么好惊讶的。

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们直接引用房玄龄的《晋书》,其前因后果还是说得很清楚的。

“帝聪明有机断,尤精物理。于时兵凶岁饥,死疫过半,虚弊既甚,事极艰虞。属王敦挟震主之威,将移神器。帝骑驱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昆。改授荆、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势,拨乱反正,强本弱枝。虽享国日浅,而规模弘远矣。”

翻译一下就是,皇帝(司马绍)聪慧而有决断,尤其精通事物的道理。当时战乱频繁,庄稼歉收,又发生了大瘟疫,百姓死亡过半,国家空虚疲敝,局势极其艰难危险。此时王敦依仗着镇慑君主的权势,想要篡夺政权。

皇帝(司马绍)亲自统率(将士),休养生息,以弱胜强,暗中谋划决断,肃清了朝廷。(司马绍)改变(王敦的)任命,将荆州、湘州等四个州划归(自己管理),用以分散(王敦)在上游的势力,(最终)拨乱反正,加强根本,削弱枝节。(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其政策)具有宏大深远的规划。

但琅琊王氏也确实根基深厚,“王与马共天下”终究不是什么玩笑之言,司马绍最后还是停止了对王敦党羽追责,全力重用丞相王导,借此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也是挺让人无奈的。

东晋皇帝就这一个独苗苗,被我拿出来讲了,这次的天幕就到这里了。

下一期大家想听什么,海上丝绸之路、败家子,还是其他,投票我放下面了,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天幕再次结束,让完整看完这期天幕的众人,有些缓不过神来,这期天幕怎么说呢,一点都不如第一期时痛快。

好吧,在听刘宋武帝刘裕跟隋文帝杨坚的时候,他们还是很快乐的。

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这期讲的很多明君都是处在乱世中的,以至于他们看到的很多明君,并不是一代代的接替,而是直接改换了朝代。

无论是三国还是东晋或是南北朝,其中都太过沉重,让他们有一种听了还不如不听的感觉,实在是太过于沉重。

而到了唐朝感觉更甚,除了一个李治以外,一个唐玄宗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剩下的三个更是磕药磕死的倒霉蛋,最后结局难免让人唏嘘。

东晋,不提也罢。

所以,这期天幕下来,给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其实是,为什么每个朝代都会有那么多搅屎棍啊。

那些人是不是有病,非得生命不息,内斗不止。

那些垃圾能不能不要再那么钻营权利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更加深刻体会了某些人“严以待人,宽以待己”的“优秀”品格,即使天幕并没有明说,但一个朝代怎么改朝换代的,算是被他们看明白了。

还有就是——那些明君的晚年为什么那么容易糊涂,有没有什么防糊涂的药给开一开,他们真的好慌啊。

众人叹了口气,觉得这期天幕下来,实在是太沉重了,乱世果然不太适合他们。

乱世人却觉得还好,虞美人话说得非常清楚,告诉了他们什么人能投靠,还让他们参悟了在乱世中的活命之道,他们觉得非常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