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41章 唐懿宗完,谥号庙号年号

贞观时期。

李世民阴着一张脸。

作为一个有凌烟阁的男人,二凤实在理解不了,大唐后面的皇帝是怎么敢让忠君之臣失望的。

他们知道学他玄武门之变,学他乱吃丹药。

那怎么不学学他的勤政和亲征。

不学学他能容得下能臣。

从天幕说起王朝兴衰开始,他早已能接受他大唐终有尽时。

可他如何能接受他大唐亡的那么狼狈,那么窝囊。

接受他大唐终究给中原大地的百姓带来如此多伤害。

向来肆意潇洒,威风凛凛的二凤陛下,再也忍不住落下泪来。

他的后代怎能如此。

他愧对百姓啊。

……

[但这并不是结束,懈怠朝政,任用奸臣,还只是李漼的其中一个标签。

我先前说过,唐懿宗的行事作风是跟唐穆宗很像的。

沉溺玩乐,大摆宴席,喜好音乐,是他另一个标签。

他与唐穆宗一样,每逢下朝后,就在宫中举办宴会。

每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

在宴席上,唐懿宗除了饮酒,还喜欢观看乐人的表演。

听得高兴了,随手的赏赐就是上千贯钱。

属于是杨玉环看了都要羡慕的程度。]

[除此之外,李漼还觉得,天天待宫里多无聊啊,这不得跑去郊外的行宫别馆耍耍。

你耍就耍吧,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他要跑哪里耍啊。

因此行宫中的官员每天都要备好美食,乐师,随时准备接待皇帝。

这皇帝当的那叫一个潇洒,民脂民膏用的那叫一个理所当然。

那是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真的,唐朝那么多皇帝,虞美人真就觉得,很少有像李漼这么离谱的。

毕竟,他不止挥霍,他还没啥自知之明,脸皮厚的要死。

[皇帝不都有上尊号这一件事嘛,在唐朝,尊号一般都是在皇帝死后才会上的。

但他不,他特立独行,他非要上。

朝臣没办法,嘀嘀咕咕商量半天,最后决定“睿文明圣德皇帝”。

李漼看了,李漼觉得不行,这配不上我的英明神武啊。

九年后,他又给自己加了几个字,变成了“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

唐宣宗时期。

李忱看了,李忱沉默,李忱扶额。

他只知道他这大儿子担不起大任,是个好玩乐的。

如今看来,是他看得不准了。

这分明还是个厚脸皮的。

也不看看自己配得上这几个字吗,就往上加,是半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了是吧。

这儿子怕不是不能要了。

[昏君李漼我们也差不多说完了。

只剩最后一件,他不信道,他信佛。

所以,很遗憾的是,他没像他父亲和唐穆宗那样,直接被丹药药死。

建寺庙,迎佛骨,还是日夜兼程的那种,也是被他弄得轰轰烈烈。

甚至还把高僧请进宫中,差点把皇宫弄成了寺庙的模样。

又怎是一个离谱了得。

值得高兴的,大概是此事后两个月,唐懿宗病重,太医也束手无策,最终与世长辞。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虞美人鼓鼓掌,决定说些题外话缓缓,再讲最后一个昏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对各朝代皇帝的称呼都是不一样的。]

她说的并不是直呼其名的那种不一样。

但不少皇帝却秒懂,不说对始皇帝称呼秦始皇。

毕竟始皇帝又没啥庙号谥号的。

但天幕确实,说起汉朝皇帝,如刘彻,就是汉武帝,是谥号。

到了唐宋,就是唐太宗,唐懿宗,宋高宗,开始称呼庙号。

明清很少提,但提明朝的时候,就说过,“永乐帝”“嘉靖帝”,是年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别呢。

虞美人能抛出这个话题,自然是要解答的。

[其实原因还蛮简单的,好记。

庙号谥号的起源很早,大概都是商周那会儿,后来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全给废了。

始皇帝嘛,多好听,多霸气,秦朝就这么叫了。

后来,汉朝逐渐恢复了庙号谥号的传统。

汉之后,唐之前的朝代,我们更习惯称呼谥号。

原因很简单,他短,还好记。

唐以后,宋之前,开始称呼庙号。

当然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谥号的长度就逐渐离谱起来了。

比如李世民,谥号“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赵匡胤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

明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虞美人看着手机,一口气念完朱元璋的谥号,忍不住大喘一口气。

[就这么长的谥号,让我们记住,这不是为难人嘛,而且他们的后人还有事没事往上加几个词的,这谁能记得住啊。]

被念到的皇帝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一时间不知道该悲伤自己还没死呢,就知道了自己的谥号,还是该尴尬被天幕点名了。

不过,这好像确实有点长了哈。

以后要不要学习汉朝,弄得短点。

对此,爹控李治表示不服。

他觉得自己起的谥号挺好。

而且他感觉自己输了,要不要再给他爹加点。

李世民:大可不必,再加你阿耶自己都记不住了。

[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记不住谥号怎么办,那就记庙号呗。

三个字,好记的很。

但到了明清,情况又不一样,我们一般用年号记皇帝。

特别是清朝,名字太长了,那是一个也记不住,但年号好记啊。

所以小时候的我,还真以为康熙帝名叫“康熙”,雍正帝名叫“雍正”呢。]

虞美人没说,时至今日,她也没记住元清皇帝都叫啥。

名太长,记不住。

[当然,明清之后称呼年号,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规定,一任帝王只能用一个年号。

不过明朝前期,也还是庙号年号混着记的,到了明朝后期一直到清朝,才开始只记年号的。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也可以称为“洪武帝”,或者“洪武大帝”。

看这称呼,多霸气。]

明朝。

朱元璋闻言,嘴角上扬。

十分认可天幕的话,这称呼确实霸气。

还是咱年号起的好。

……

[后世就主张一个,哪个短记哪个,能对号入座最重要不是。

好,我们题外话就说到这里,我们接着说唐朝最后一个昏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