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101章 小偃6号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第101章 小偃6号

作者:壳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3:26 来源:泡书吧

各朝代百姓:???

他们怎么就有点看不懂了呢。

不是在说小麦生病的问题吗。

这种病确实他们这些种小麦的也挺头疼,挺绝望的。

但是,但是……

这跟杂草又有什么关系。

明朝。

鼓励自家陛下快去寻玉米的村长挠了挠头。

地中海的脑袋上尽是问号。

“天幕,这是认真的……”

他实在是无法想象,杂草还能跟小麦有联系的。

“大概…是吧。”村民也有点不确定了。

突然觉得,后世种的地,也许跟他们种的不太一样。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振声又为何关注地上杂草呢。

原来,他是注意到小麦因为“条锈病”枯败,他身边的杂草却能依然葱绿。

他突然有了个十分大胆的想法,若是小麦和杂草杂交,小麦是不是也可以像杂草一样坚韧呢。]

……

“靠。”刘彻闻言,整个人直接从躺椅上蹦起来了。

几乎难以置信自己听见了什么。

后世农学家也太疯狂了。

这种想法是能实现的吗。

不,这种想法是人能有的吗?

赵过却抬眸,目光灼灼盯着天幕。

心中十分认可李振声的大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种事情哪是什么不敢想的。

而观天幕态度,合理猜测,是成功了。

……

[先给大家报个喜讯,李振声的想法虽然大胆,但成功了。

小麦患“条锈病”的问题,从李振声院士研发成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成为历史。

他又是如何成功的呢,我们细细道来。]

一听成功了,别管是哪个朝代,直接沸腾起来。

天幕能不能别磨蹭,赶紧讲了,快一点。

别逼我们跪下来求你。

虽然这杂草小麦想法过于疯狂,操作也过于高端。

但为了未来小麦不受“条锈病”所扰,他们也不是不可以一试。

……

[事情是这样的,在李振声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就很快凭着之前研究杂草的经验,选定了一种牧草,名叫长穗偃麦草。

计划通过基因转移的方式,将这个牧草中的抗病性转嫁给小麦。

大家直接看图,记住它长什么样就行。

基因转移的方式看起来简单,但其过程实际上却是困难重重的。

对此,李振声也作出简单易懂的解释:“比如马与驴的结合,因为是远缘的关系,因此它俩的后代骡子没有生育能力,而小麦与杂草的结合,最大的难度是如何让小麦的后代获得草抗病基因,然后再进行繁育。”

简单来说,那时候的李振声,他不仅想研究抗病性的小麦,更想要让它们抗病性强的基因稳定传承下去,而不是消耗的一次性良种。

但大家只是光想想,也知道牧草跟小麦……

怎么可能嘛。

但李振声却抱有了极大的期待,为此,还找到了植物学专家闻洪汉、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

得到专业科学家的赞同后,李振声大受鼓舞。

于是,他带着组建的团队,一头扎进了研究杂交小麦的道路。]

“然后呢,然后呢。”已经把自己带入进去的百姓们迫不及待想听下文。

救命,后世的育种,他们明明那么陌生。

但怎么这么有代入感呢。

牧草跟小麦诶,就算成功了,想来也不简单吧,过程一定是困难重重吧。

另一边,在各个朝代,山东各地都发生了不知名争执。

特别是姓李的,情绪尤为激烈。

想的大概都是,如何证明后世的“当代后稷”,应该放在自己的族谱上。

就,还挺离谱又合理的。

……

趁着喝水的功夫,让系统悄悄拍了几张照片,虞美人放下杯子,当做什么也不知道,继续科普。

[这道路是意料之中的困难,但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难。

因为太多人不相信,牧草跟小麦,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就因为长穗偃麦草和小麦,都是禾本科小麦族的吗。

那他们还说,它们两个所属都不一样呢,研究这个,不就是在浪费时间吗。]

各朝代众人:总感觉天幕又在说他们听不懂的东西。

算了,还是直接放弃挣扎吧,完全听不懂。

……

[但对于李振声来说,比众人的嘲笑奚落更难过的,应该是这个研究若是再不出现成果的话,就会被取缔。

那个时候的李振声真的很辛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了研究当中。

索性,皇天不负有心人,李振声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1979年,“小偃6号”成功问世。

李振声团队在经过无数漫长的研究,以及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地将偃麦草的抗病和抗逆基因转移到小麦中。

“小偃6号”拥有的抗病性,让它能够优于同期所有小麦,不再惧怕“条锈病”的存在。]

“耶!!!”随着李振声的脚步,百姓也像是走过了那艰辛的岁月,马上不能研究的窘迫,被人奚落的愤怒,看见了胜利的希望。

这期天幕听下来,他们也总算明白,为什么后世的亩产能那么高了。

他们太努力了。

最重要,做这样研究的人还不少。

又聪明,还有学识,那么厉害,居然不去当士人,而是帮助他们这些农民增产粮食,这也太伟大了吧。

……

[然而,这只是胜利的起点,从此,属于李院士的杂交小麦终于扬帆起航,驶向他该有的荣耀。

最难的坎已经过去,李振声却没有因此自满,他仍然走在研究小麦的前路。

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李振声说:“我们今天能吃到发面馒头和面包,应该谢谢大自然,也应该谢谢为小麦提供优良基因的小草。”

可事实上,“小偃6号”研发成功后,在陕西首先进行实验。

结局是喜人的,它以超高的产量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

不久后,“小偃6号”被陕西农业部门列为主要种植品种,新的杂交小麦开始小范围推广。

这还不是终点,后续小偃4号、5号、81号等,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横空出世。

这意味着,小麦的抗病性大大增强,条锈病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粮食产量更是被大幅度提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