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闲唐 > 第24章

闲唐 第24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6:05:1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24章

李元婴昂起脑袋看了眼大门上悬着的“国子监”三个字,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认为太子排第一,剩下的按辈分排,他该排在第二,所以仍是不慢不紧地挨着李承乾走。

进了国子监,李元婴才发现李泰没跟他们一起走,而是早早跑去跟着李二陛下做准备,这会儿李泰胖乎乎的身影正立在李二陛下身边陪着说话,显然是不让别人看见他是他父皇最疼爱的儿子不罢休。

这也符合李泰一直起来的好学人设,毕竟他那么喜欢文学创作,喜欢到在长孙皇后生病时还要求李二陛下给他在府里设个文学馆。

李元婴看到李承乾脸上的笑意又渐渐隐没,取而代之的是一如既往的沉郁。

李元婴想起长孙皇后病重时曾交待李承乾好好照顾几个弟弟妹妹,那会儿他还不太懂生死,偷听到长孙皇后那样说还兴冲冲地凑上去问“那我呢那我呢”,长孙皇后听后便笑了起来,温言托付道:“我也托元婴你这个幺叔好好照顾几个侄儿侄女。”当时他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现在看看,李承乾这个当大哥的真辛苦,得照顾这么多弟弟妹妹。弟弟要扎你刀,你真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

李元婴戳了戳李承乾这个好侄子。

李承乾垂眸看他,目光幽沉。他已经不小了,今年满二十一,算是成年人。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他年纪不大,但不代表他一点印象都没有,为了天子之位,兄弟阋墙很寻常,你死我活更是常态。

李元婴被李承乾沉沉地望过来,有点心疼这个大侄子。

唉,作为太子不仅不能像李泰一样跟他爹撒娇,还早早有一群人盯着他等他犯错。

要知道太子一犯错,那就是一场狂欢!谏官纷纷上奏,东宫属官纷纷劝谏,瞧瞧李二陛下给他大侄子东宫里塞的都是什么人吧,孔颖达、于志宁、张玄素,个个都是严肃到可怕的老头儿,动不动就给你摆大道理,想想就可怕!

李元婴觉着李二陛下一定是怕自己被他们骂,所以让他们把目标转移到李承乾身上。

他大侄子这个爹啊,坏得很!

李元婴大逆不道地在心里揣度完李二陛下,继续和李承乾说起了悄悄话:“我跟你说,现在在青雀府上修书的萧老学士学问很好,你有没有见过?”

李承乾听李元婴突然提起萧德言,有点纳闷,说道:“见过几次。”这位萧老学士八十多岁还能精神矍铄,李承乾自然也注意过他,可惜李二陛下把萧德言派去帮李泰修《括地志》了。

李元婴一听李承乾知道萧德言,立刻说:“那下次我们出宫时一起去拜访一下萧老学士吧,我老喜欢他了。青雀天天喊他老师,我还以为皇兄真让萧老学士给他当老师了呢,后来才知道皇兄只是让萧老学士去帮他修书。你说青雀这书怎么修老久都没修完?我的书一下子就印出来了!”李元婴自己挖不动墙角,又想怂恿李承乾去挖,“承乾,不如你也和皇兄说你要修书,等青雀那书一修完你就把萧老学士请过来。”

李承乾觉得李元婴的想法着实跳脱得很,摇摇头,无奈地说:“我修什么书?”他对这方面的事没什么概念,不得不承认于吸引文人这方面还是李泰更在行。

李元婴知道李泰修的是《括地志》,一本地理相关的书,讲的是各地的地形地势与风土人情。

不得不说,李泰这个选题很好,既有现实意义,又容易掺入文学意向,妥妥的好书苗子。

别的李元婴不敢说,论开动脑筋他是最擅长的,稍一思索便说:“他修地理,你修天文便是,天文涵盖四时变化,可以用来指导农桑。你就说,农桑是要因地制宜的,论天文也得知地理,把修《括地志》的人全都要过来。”

李承乾听得心中一震。

其他人不像李元婴一样亦步亦趋地跟在李承乾身边,自然没人听得见李元婴和他说的这些话,只看到李承乾突然停下脚步。

李元婴当李承乾停下来是认真听自己讲话,高高兴兴地说出自己的最终目的:“这样的话,我去找萧老学士请教问题就方便了!”

在李元婴看来,要去魏王府拜访萧德言实在太远了,把人拉到东宫多近啊!

李承乾静默片刻,答应下来:“好,我试试。”

李元婴觉得大侄子很棒,果然是好侄子!不像李泰,防他跟防贼似的!不就想和他借个人嘛!

李承乾领着李元婴和后头那群弟弟前去见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也刚到歇脚的地方不久,才坐定便见李承乾一行人过来了,李元婴还凑在李承乾身边不知和他说些什么!

待李承乾上前行礼,李二陛下注视着这个从小聪颖的长子。

自从长孙皇后去世,这个儿子便有些消沉,学业日渐懈怠,反而喜欢上出宫打猎游玩。罚他骂他他也认,就是不怎么改,眉宇间还越来越阴郁。

相比起来,还是李泰更讨他喜欢,胖得可爱,又喜好文学,瞧着就让人开心。

李二陛下免了他们的礼,目光转向李元婴,总觉得这小子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若不是这小子跑去磨孔颖达说想来参加释奠,他也不会下旨让李承乾带着李治他们一并过来观礼。要论这群小子里头谁最能闹腾,当属李元婴无疑!

李二陛下瞥着李元婴,毫不留情地警告他:“这次释奠不仅有大唐的生员参加,还有新罗、百济这些附国慕名派来求学的生员,你小子要是敢捣乱,往后就别想再踏出宫门半步!”

李元婴觉得自己太冤枉了,他只是来做个任务而已,李二陛下居然怀疑他会捣乱!

李元婴决定不理李二陛下,撒腿就跑,提前去看看李二陛下夸口的八千个学生。

抵达举行释奠之处,李元婴趴在栏杆前往下看,只见下头挨挨挤挤站着许多人,仔细数的话,怕真的有近万人立在那!

只可惜学生们对排队这件事似乎不太习惯,压根没列好队,三三两两站一起说话,吵吵嚷嚷的,瞧着乱糟糟。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乱子啊!

这时孔颖达也过来了,看着下头的乱象直皱眉头。

李元婴瞥见了孔颖达,跑过去和孔颖达感慨:“老孔,我看你们国子监的生员也不怎么样,连个队都不会排!”

孔颖达懒得理他。

李元婴想了想,跟人要了张大大的纸,卷成喇叭状,拿在手里颠儿颠儿地跟上孔颖达,随着他一同下了集队地点。

李元婴年纪小,胆子却挺大,拿着个纸喇叭狐假虎威地朝着那群监生喊话:“你们,都按班次排好队,没看到孔祭酒来了吗?孔祭酒那是谁?孔圣人的第三十一世孙,你们国子监的祭酒!看看你们一个两个的,经义学得不咋地就算了,连队都排不好,像什么样,丢人!看看人家百济新罗的人可比你们强多了,为了学习新知识,跋山涉水来我们大唐求学!”李元婴批评起人来一套一套的,见那堆监生都静了下来,顿时更来劲了,“我听说,新罗那边可是女王当政,可见人家女孩子比你们厉害多了,能当一国之主!要是你们再吵吵嚷嚷连个队都不会排,赶紧回家种地去吧,好好供养你们的姐姐妹妹、媳妇母亲来念书!”

见李元婴年方九岁,说出的话却句句扎人,众监生顿时面红耳赤,自觉地闭上嘴巴列起了队。

李元婴还在那中气十足地指挥:“从矮到高排好,前后左右对齐,这都不会吗?看好前面的后脑勺!”

这时一众国子博士和助教们也反应过来,在孔颖达难看的脸色里下去按李元婴的法子督管诸生。

李元婴见国子博士们不再干站着试图用眼神组织诸生排队,便把手里的“喇叭”送给其中一个国子博士,溜达回孔颖达身边,很是关切地对孔颖达说:“老孔,你们国子监管得不太好啊!”

孔颖达瞪他。

这不是头一回搞这种大集合吗?按照孔颖达的想法,诸生全都是有一颗向学之心的人,连军队那些莽夫都能把队排得整整齐齐,读过圣贤书的监生怎么可能排不好队?是以,他只让人把事情通知下去,也没想着吩咐底下的人组织组织队伍。

其实只要他过来了,再让国子博士们管一管,很快也能镇住这群监生。也就李元婴这小子嘴快,冲到前头就打着他的名号开始训人!

李元婴见自己好心帮忙,孔颖达还瞪自己,觉得这老头儿真坏。李元婴哼道:“说实话你还不听!”他也不想跟孔颖达一块玩了,准备另找点好玩的事搞搞,结果他才一转身,就被李二陛下派来的人拎了回去!

李二陛下可不放心李元婴自己乱跑,早叫人注意着他跑哪儿去了。得知一眨眼的功夫,李元婴就跟着孔颖达跑去训斥诸生,李二陛下额头青筋直跳,立刻命人去把李元婴逮回来。

这糟心玩意,一眼都不能少看!

瞅见李二陛下那张写着“再闹我真禁足你”的臭脸,李元婴安分下来。他溜回李承乾和李治那边,悄悄问李治:“释奠要开始了吗?”

李治点点头。

李元婴便不跑了,与李治他们一起等待。

爆米花,马上要到手了!

吉时将至,李二陛下便领着李元婴他们出发。

整顿好的国子监监生精神头还挺不错,瞧起来个个都是一表人才的大唐好儿郎。两千多人按照国子、算学、律学、书学等六学整齐排开,预示着将来大唐将会收获一波搞政治、搞会计、搞法律、搞书法艺术等等方面的人才。

监生后头还站着将近六千的“旁听生”,这些旁听生都是从外邦来大唐留学的,有的想学习基础知识,有的想接受深造,也都按照不同的班次排好。算起来这类“旁听生”竟比国子监本来的监生多了一倍都不止!

李二陛下见状心情大好。

这就是他想要的国子监。

占地要大,生员要多!

越大越好,越多越好!

不仅大唐的人才他要栽培,外邦诸国的人才他也要招揽,好叫天下英才都为大唐所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