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闲唐 > 第133章

闲唐 第133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6:05:1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133章

许敬宗当然不可能被斩立决,而是被押送为长安,所以事情并没有马上落幕。

许敬宗可是秦王府时期就跟着李二陛下的人,他与魏征曾一起为李密共事,算是老相识;他的儿子娶了尉迟敬德的孙女,两边也算有点姻亲关系。

许敬宗早叫人往相识的人府上递信,乞求他们能帮忙活动活动,先前他是没料到李二陛下竟会派户部和大理寺联合办案,要不然他能豁出脸去把能求的人都求了!

到这会,许敬宗也不求什么了,只求别来个斩立决,回头碰上大赦或者说动其他人帮忙求情说不定还有活命机会。

当年好歹一起共事过,魏征多少也了解许敬宗的性格,听了户县的事他就觉得许敬宗着实糊涂。

这份揣测旁人心思的能耐倒是不差,至少若是没被李元婴撞破,殷家肯定会承他的情。但,许敬宗把这能耐用在李元婴身上就大错特错了!

要知道李元婴打小什么都不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兄长是大唐头一号人物,往来的都是天潢贵胄。他既不缺钱,也没到好美色的年纪,虽然好吃好玩,但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是一句话的事,用不着旁人巴巴地送上来讨好。

按魏征的判断,这年纪的小孩最想要的是别人的承认,李元婴显然是想做点正经事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所以若是照着吃喝玩乐这方面来奉承他,他说不准还会觉得你瞧不起他!

算起来,还是李二陛下最了不起。魏征觉得李二陛下肯定早就把李元婴的心理摸得清清楚楚,故意放李元婴去搅混水!如今二十四功臣那些家族多少都得吐人吐地,当年身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许敬宗又被拉下马进了监牢,李元婴可是把勋贵与士林都得罪了。

魏征觉得这样下去,李元婴迟早会像他一样成为光杆孤臣。再往深里想,李二陛下给李元婴和他孙女许婚,是不是就是这个想法?

魏征越想越气,心里那叫一个憋闷,偏他身体现在又倍儿棒,没法请病假,只能坚持走找茬路线,把最近能挑的刺全挑了!

魏征喷得慷慨激昂,逮着机会就堵着李二陛下开骂。李二陛下觉得这小老头儿简直疯了,私底下和长孙无忌抱怨:“你说魏征最近怎么了?火气怎么这么旺?”除了喷他以外,魏征还喷了户部和大理寺的人,说他们搜罗的罪状跟许敬宗对不上,很多事发生时许敬宗压根没到户县。

李二陛下有点怀疑魏征是不是活糊涂了,怎么许敬宗瞎传他孙女婿的流言、纵容甚至唆使底下的人谋害良民,他居然还给人说情?

李二陛下百思不得其解,长孙无忌心里却门清,心道,你是不知道外面是怎么传的,你要是知道你就懂了。现在大伙都说这是你们兄弟俩合起来坑人,坑完世家大族又坑文官,你是天字第一号狡猾人士,你弟是你蓄意放出去的行走的大杀器!魏征肯定也是这么想的,觉得你是在把他孙女婿往火坑里推!

有谁能比待在火坑里十几年的人更了解火坑的苦呢?

看看魏征,见天儿得赏赐,结果连好房子都不敢住、连张好被子都不敢添置,怕自己喷起人来理不直气不壮。朝中上下哪家人活成他家那样的?

长孙无忌家也酌情吐了不少人和地,不过他是李二陛下的舅兄,儿子又尚了公主,吐出这点东西倒不至于伤筋动骨。所以他对李元婴还没有太大的不满。

长孙无忌正琢磨着要不要酌情把外头的传言给李二陛下讲讲,让李二陛下心里有点数,从户县回来的传旨内侍就来求见,说是带回了李元婴的回信。

李二陛下一听,便把“老魏究竟怎么了”这个话题结束掉,叫人把李元婴的信呈上来。

李元婴这封信写得十分真挚,句句都在夸李二陛下,把李二陛下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一个劲地表示我最喜欢皇兄了。由此可见,李元婴是真的高兴坏了!

李二陛下看完信,心情很不错,户县就在他眼皮底下,李元婴再能折腾也折腾不到哪里去,由着他去捣腾吧!

对李元婴的折腾能力,李二陛下还是挺有信心的。李元婴那个葵园如今就经营得有声有色,至少长安城大部分人家择选春游秋游地点时都已经把葵园列入备选范围……说不定他能把户县也经营出新风貌来。

长孙无忌见李二陛下龙颜大悦,便问李元婴在信里写了什么。

李二陛下秉承着“弟弟夸我的话不能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基本原则,很大方地把李元婴的来信给长孙无忌看。

长孙无忌很快后悔了。

他恨不得自己眼睛瞎了!瞎了多好啊,可以不用看李元婴那一串串的花样马屁!你们兄弟俩平时都是这样写信的吗?

就这么没营养的废话,李二陛下不仅看了,还看得心情大好,长孙无忌觉得这信得让魏征来看看,让魏征管管他的准孙女婿。这小子怕是当不成孤臣的,当佞臣还差不多!有他这样给一国之君写信的吗?就是寻常人家的兄弟,也不会这么肉麻露骨!

长孙无忌见李二陛下对这封信很是满意,琢磨了一下,还是将外面的传言给李二陛下说了。反正他不说,李二陛下也会知道,外头跟这事沾点边的人都在传呢,迟早得传到李二陛下耳里!

李二陛下听长孙无忌说外头的人都在说自己把李元婴当枪使,脸色微微发沉,刚才的愉悦没了大半。不过李二陛下思索片刻,又笑了起来:“元婴若是知道我把他当枪使,肯定会高高兴兴地跑来问我要往哪里刺,巴不得我多使他几次。”

长孙无忌道:“滕王殿下还小,心思单纯。”

这话的意思其实是,等李元婴再大些,心思怕就多了。

李二陛下没说什么,叫人送笔墨上来,给李元婴写了封回信,叫人快马送去户县。回信写完了,他不再提这个话题,和长孙无忌讨论起其他政务来。

户县那边,李元婴给李二陛下写完信就一蹦三尺高,兴冲冲地给小伙伴们分派工作。因为县衙上下都被撸了,问罪的问罪,遣散的遣散,所以县衙里头空荡荡的,连个人影都没有。

李元婴自己代县令之职,魏姝她们就得在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之中挑个位置。她们起个头,往下就可以在县内挑选人才来填充。

李元婴这厮显然是任人唯亲的,自己一屁股坐到县令位置上,就喜滋滋地招呼魏姝她们选自己想挑的位置。用他的说法是,干自己想干的事心里才快活,做起事来才有劲!

在场的除了李元婴,就只有狄仁杰一个男的,所以狄仁杰当仁不让地把县尉挑走了。李元婴听狄仁杰抢先要了县尉位置还挺遗憾,说道:“听说当初平阳姐姐就是在户县这里招兵买马,跟着父皇起兵!要是城阳她们来当县尉,是不是也能搞出一队娘子军!”

平阳公主是李二陛下的妹妹,当初隋末大乱,平阳公主劝驸马柴绍去跟着父兄起兵夺天下,让他不用担心自己,她另有打算。结果,她的另有打算是自己回户县变卖田产、招揽各方英雄,带着人一路杀去响应她父兄!

平阳公主下葬时,太上皇不顾众人反对,用军将的下葬仪制将爱女下葬。

可以说,平阳公主是了不得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狄仁杰听李元婴这么说,赶忙往左右看了看,瞧见屋里没旁人。狄仁杰才没好气地对李元婴道:“你可不能乱说话,如今大唐好好地,百姓安居乐业,你怎么能拿隋末的事情来比?”什么招兵买马什么跟着起兵,他不想活,别人还想啊!

李元婴撇撇嘴,不以为然。他说道:“皇兄又不是傻子,他会不知道我没那个意思吗?”

不过平阳公主到底只有一个,城阳和那位已故的巾帼英雄很不一样。武媚她们的性格可能比较合适,偏她们的身份又不适合出这个头,所以李元婴还是只能把县尉的位置给狄仁杰。

武媚比较年长,挑了县丞,这是仅次于县令的二把手,需要调节各方工作;魏姝则挑了主簿,主要和李元婴待在一起商讨县务,给李元婴出出主意;城阳当了录事,负责带人记录和整理各种文书;金胜曼则管着一干佐史,负责调配各部门的人手。

每个人都挑完职位,讨论好自己需要多少人手、对手底下的人有什么要求,风风火火地去写自己分管那一块的招聘告示去了。

李元婴也没闲着,溜达去县学准备拎了一批能说会写的人过来当志愿者,让他们和县里的百姓宣讲县衙需要招什么样的人。

县学的学生早听说李元婴差人在户县建图书馆,地都选好了,心中十分激动。哪怕他们这一代考不上,他们的儿孙将来也可以尽情读书了,一代接一代地读,总有出头的机会!

所以听说李元婴要来县学巡察,所有人都很激动,心里都盼着李元婴早些到。

不过县里主事的人撸了一批,涉嫌听命开除吴志远的学官也被革职了,所以县学的学子们都安安分分地等待着,不敢有什么逾矩的动作。

要知道他们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注定了他们不能当热血青年,动不动就为同窗请命或者为学官求情!

李元婴见学生们一个个跟鹌鹑似的朝自己见礼,但精神头挺不错,偶尔偷偷望过来的眼神也算有神,非常满意,抬手免了他们的礼,囫囵着把自己的来意和学生们说了,让他们不能咬文嚼字,要走近百姓,尽量用大白话和百姓传达政令。

李元婴又对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读书感悟:书是读不完的,怎么把书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怎么真正当一个于国于民有大用处的人,还是得走到百姓里去,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样才不至于一辈子只懂得摇头晃脑念几句经义!

李元婴还举孔圣人的例子,难道孔子生而知之、天生就是圣人吗?不是的,孔圣人一生周游列国、辗转各地才能得出那么多道理,现在的人个个都只坐在家中埋头苦读,大唐何时才能再出一个孔圣人那样的人呢?

在座的学生虽从来没有过想要当孔圣第二,但经李元婴抑扬顿挫地一番鼓吹,顿时也都激动地表示自己愿意当一个走进百姓之中的志愿者!

李元婴吹完牛逼,在县学学生们的目送下飘飘然地回了县衙。其他人也忙活完了,武媚找过来说李二陛下又让人送信过来,人正在侧间候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