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 第799章 另一种审讯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第799章 另一种审讯

作者:郁雨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6:02:4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癞头肚子有些饿了,他本来沉迷赌博,一个晚上没吃东西也不觉得饿,但这会子被单独关在一个牢房里,一安静下来,就觉得肚子很饿。

可牢里已经吃过早食了,他得饿到下午才有晚食吃。

为了不让他们太有精力闹事,牢里是没有午食的,甚至连水都没给癞头。

癞头咽了咽口水,又爬到门口叫起来,想要点吃的喝的,但没人理他。

癞头叫了一阵就放弃了。

一直到下午牢里有人提了桶和碗来发晚食,癞头才咽着口水扑到门口那里等着,结果他就看着衙役们把晚食发到拐角处的牢房,然后转身就要走。

癞头一怔,连忙摇着栏杆叫道:“官爷,官爷,还有我,还有我呀。”

衙役回头看到他,似乎才记起他,将手中的桶倾倒给他看,敲了敲后道:“忘了跟后厨说今天多一个人了,今天没你的份儿,明儿再吃吧。”

“不是,官爷,我都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实在饿得慌,您给我个馒头吧。”

“馒头?你还想着馒头?”衙役还没说话,牢里的犯人们先鼓噪起来了,笑哈哈的道:“在外头都不一定能吃得上馒头,这牢里要是有馒头吃,谁不想住到牢里来?”

衙役们敲了敲牢房的木栏,呵斥道:“都给我老实些,要吃就吃,不吃就给我倒回来。”

然后又对癞头吼道:“叫什么叫,一天不吃又饿不死人,忍着,总不叫你做饿死鬼就行了。”

说罢提着木桶就走,任癞头在后面怎么叫都不回去。

癞头心中惶恐不已,比上次被抓进来又是打板子,又是夹手指的还要惶恐。

这一次的板子打得特别重,他觉得腰都快要直不起来了,而他又看不到后面,总觉得黏糊糊的在出血。

上次被打以后还有仵作来看一看,上个药,这一次却是连水都没有。

癞头被单独关在牢房深处,又痛又饿,就忍不住胡思乱想起来,这会子他反倒希望官爷提问他了,但他一直等到连通着外头的那个小窗户光亮暗下来,也没能等到有人来提他。

而此时,唐县令才将一桌子的资料翻完,他扭了扭僵硬的脖子,起身伸了一下胳膊,看了一眼外面已经暗下来的天色,问道:“那个癞头怎么样了?”

“遵照您的吩咐,一天没给他水米了。”

唐县令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后道:“那你再去办一件事,选两个机灵可靠些的差役往牢里去一趟,最好就是牢里当值的差役,我有些话要叮嘱他们。”

唐县令冲衙役招了招手,附耳在他耳边说了一通,然后笑道:“去吧,就找两个机灵些的差役就行,办好了这事,本县掏钱请你们吃羊汤。”

衙役就笑着行礼,“那小的提前谢过大人了。”

唐县令笑着挥了挥手,跟着他一起往外走,他打算去活动活动眼睛,“你们大人经常请你们吃东西吧?”

衙役甲不好意思的笑,“杨大人仁厚,又关爱下属。”

唐县令笑了笑,心中暗道:那是钱多了烧的吧?

他就着最后一点霞光看了一下罗江县的县衙,微微点头,看见一个房间里出来一个书记吏冲他行礼,便笑问,“你们县尉和主簿都回家去了,你怎么还不走?”

“小的是管着县衙里的历年文书的,大人没走,小的怎么敢走?”

唐县令看了看他后笑问,“你既是管着历年文书的,平时可有看?”

“整理资料时会看一些,大人还要调阅什么文书吗?”

唐县令问,“你们这里婴孩出生多久后会上籍书?”

文书想了想道:“不一定,有孩童满三岁来上的,有满五岁后才来上的,有偏远些的地方,甚至八岁上才来上籍书。”

唐县令蹙眉,“不统一?”

“做父母大人的都想等孩子站住了再来上籍书,不过孩子一出生就在里正那里有记录,每年过年前里正都要把那一年出生的孩子数上交。”

唐县令问:“有记录吗?”

“有,但只有人数,更具体些的,得问里正了,”书记员叹息道:“纸贵,有些里正也不会记得很详细的。”

唐县令就问,“一般孩子出生后多久会上报给里正?”

“三天到一个月内吧,”书记员道:“若是年前孩子夭折了,有的里正便将那孩子划去不上报,有的也会做了记录据实上报,历年县令对此要求不一,杨县令对此要求就很严格,每年出生的孩童,名字,生辰都要记下,若是中间夭折了,也要记录。”

这的确是杨和书做事的风格。

唐县令笑了笑问,“花销不小吧?”

“是,每季要给里长们的纸张花销就不小,要求是县令提的,总不能让里长们自己出钱。”

唐县令点了点头,“不过不要紧,现在你们罗江县可不缺钱,只粮种的生意就赚了不少吧?”

书记员就不好意思的低头笑。

三年前,杨和书以强势的手段掺到粮种和粮食买卖中,把罗江县的乡绅和大商人们都打疼了,最后才放开了粮食的买卖,只要他们不再囤积居奇的刻意抬高粮价,杨和书基本不怎么管。

但粮种的买卖,杨和书一直抓在手里,但他也不是独占。

生意是以县衙的名义在做,但后面这两年,除了县衙的份额,杨县令,县尉,主簿等人都有参股,甚至书记员知道的,益州城里的明刺史都在里面有股份。

书记员悄悄的看了一眼唐县令,只除了这位唐县令,明明他和杨县令关系不错,满县衙都知道,他们县的杨县令和华阳县的唐县令不仅是世交,还是同窗,感情好得很。

好到每个月都有书信往来的,频繁的时候,三五天就要来回一封信。

唐县令和书记员说了一下闲话,看着下人们将县衙的灯点起来,他便道:“你找一找十年前到十三年前七里村报上来的新生儿资料,一会儿送到我那儿去。”

唐县令顿了顿后又道:“还有十年前到十三年前所有往来县衙的公文,以及县衙张贴到布告栏的公告副本也都找出来。”

书记员头皮有些发麻,“大人,这天都快要黑了,您看得了这么多吗?”

唐县令对他微笑,“不怕,本县年轻,熬一熬就好。”

书记员:……说得好像他就老了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