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锦衣玉令 > 第499章 陪辇出行

锦衣玉令 第499章 陪辇出行

作者:姒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7 16:47:22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锦衣玉令 !

大婚之事极是繁琐,王氏带着宋香、春秀和子柔几个小丫头,用了三天才将大都督府的聘礼清点明白,然后腾出个库房,专门摆放,钥匙拴在裤腰上,生怕被人偷了,时不时让人去盯着,很是谨慎小心。

宋家人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东西,心惊肉跳了好久才平静下来。

过礼那天宋老太也来了,眼热得快要燃出火光来。

在亲朋四邻的艳羡里,时雍发现王氏脸上并没有什么喜色,还时不时地叹息一声,让时雍很是不明白。

“娘,我要嫁人了,你不开心?”

王氏道:“姑爷使了这么大的排场,你这嫁妆太寒酸就难看了。老娘这点家底,要怎么才不会被人小瞧了去?”

原来是担心这个?时雍不免觉得好笑。其实之前宝音已经表示过了,要给她添一份丰厚的嫁妆,这事王氏也知情,如今她心下这么别扭,肯定是觉得富娘备的嫁妆厚,穷娘没有银子给姑娘陪嫁,脸面过不去吧?

时雍道:“我不在乎这个。你就别张罗了,好好把你的饭馆开好,赚了银子给我分红便是。”

王氏愁眉不展地瞥她,“这是你的体面,怎能不张罗?咱们家第一次办喜事,不能让人看轻了去。往后阿鸿还要娶媳妇呢。”

想得可真远。

时雍只能由着她去办,大不了后面再补贴她些银钱就是。

从换庚帖到大婚日,说来是有些匆忙的。尤其时雍又不是那种到了岁数就会开始准备嫁妆的姑娘,嫁衣鞋袜,妆奁喜被,这些本该新娘子自己来绣的物什,时雍又不会,王氏虽然会一些,但是针脚粗糙,觉得拿不出手,便专门请了个绣娘到家里,为时雍做嫁衣嫁鞋,顺便教宋香和春秀子柔几个小丫头一些绣活。

时雍瞧着满屋的喜红色,头都大了,古时结婚可真是复杂。可她偏生从来就不会这些细活儿,既然有人帮忙,索性便偷懒。

这天傍晚,乌婵过来了,让班子里的武师抬了两个箱笼进来,里头有金银玉器,也有绣鞋衣裳,瓷瓶宝器,很是丰盛,说是要为时雍添妆。

时雍玩笑道:“你备这么厚的礼,等你嫁人时,我得要怎么还?这不是为难我么?”

说到嫁人,乌婵脸色便微微有些幽凉,拿起箱笼里的一个妆盒,启出一只通透碧绿的手镯来,戴到时雍的腕上。

“这镯子我原是准备等我嫁人时戴的,也一并给你了。”

时雍连忙扼住她的手腕,推拒回去。

“这如何使得?”

乌婵眼帘微垂,缓缓道:“有什么使不得?阿时得了幸福,就相当于我得了幸福……”

听她这语气,对她与陈萧的婚事是一点都不抱希望的样子了。

时雍皱了皱眉,放下镯子,拉住乌婵的手,仔细瞧她片刻,突然道:“你进来,我有话和你说。”

说罢,她叮嘱春秀。

“我和乌婵姐姐说会儿话,别让人来扰了我们。”

春秀明白她的意思,重重点头,“小姐放心,我就守在门外,谁也进不来。”

时雍笑着揉了揉她的脑袋,朝乌婵使个眼神,拉着她入了内室,按坐在软椅上,又从床头的匣子里取出一个青绿色的瓷瓶来。

“这是什么?”乌婵看她举动,迟疑不已。

时雍回头一笑,取出瓷瓶交到她的手上,“我们对少将军可能有些误会。”

她把白马扶舟那日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乌婵,看她眼神飘忽不定,似乎半信半疑,又道:

“我询问了大人,定国公一门忠烈,行事磊落,家风清正,想来是养不出那种好色贪淫之人的。更何况,其实初次在定国公府遇到陈萧,与他发生那桩不愉快,我便有些怀疑了。若非‘寻欢’之毒,我实在想不出理由。”

乌婵安静地听着,仍然没有说话。

时雍又道:“我这么说,并非是劝嫁,更不是替陈萧说好话,而是告诉你事实真相。要怎么决定,仍得你来考虑。”

乌婵抬了抬眉,慢吞吞将瓷瓶接了过来,在手中把玩片刻,突然勾唇一笑。

“他是好是坏,又有什么差别呢?即使我心无芥蒂,他心中也没有我呀?本就是两个无心之人,凑成一堆,也无非是顺应天命,如此罢了。”

时雍看她表情,眉头皱了起来。

“婵儿,婚姻大事,万万不可赌气而为……”

乌婵低下头,仍然把玩着那个瓷瓶,葱白的指尖细细摩挲,话说得洒脱,“你且安心吧,我都晓得。嫁过去了,我也不会同他吵闹。只要他不找我麻烦,彼此相安无事,各过各的日子便是。”

时雍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乌婵却突然抬起眼皮,看着她道:“我的婚期也定下了。”

嗯?

时雍道:“这么快?是什么时候?”

乌婵语气淡淡的,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情,“他们都很着急,说是过了三月,便没有什么好日子了。”

时雍惊讶,“这么说,你也是三月?”

乌婵与她对视,忽而一笑:“三月二十八,与你同一天。他们说,这是整年最好的婚期,双春兼闰月,错过等三年。我既然能与阿时同天婚期,已是最大的喜事,自然便应下。”

时雍皱了皱眉,“那也太急了。”

乌婵道:“婚仪他们早早就准备了,倒没有什么再要张罗的,也用不着我。早晚都一样。”

这话听着就有些丧气,时雍握住她白软的双手,想要说点什么,又实在不知如何说才好。

乌婵本就是一个极有主见的姑娘,告诉时雍这件事,也就只是告诉而已,并不是要让时雍替她拿主意。

徐家和定国公府换的庚帖上,乌婵的名字被改成了“徐婵”,合卜之事也比时雍和赵胤顺利许多。

定国公的继夫人与魏国公夫人一样,同样找了赫赫有名的得道高僧觉远合卜。而觉远为定国公府算出的却是“三世姻缘,连理之象,家有余庆共长久,福寿双全子孙多”,这简直就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

这说法让乌婵嗤之以鼻,认为觉远徒有虚名,一派胡言。

时雍与赵胤恩家相好,却说二人相克薄命,而她与陈萧八竿子打不着,互相嫌弃,竟是连理之象。

二人将觉远狠狠批驳一番,又是觉得好笑,又是觉得无奈,不曾想,此事竟然还会有后续,掀起一阵波澜。

不两日,便是清明。

每到这个时节,扫墓祭祖便是头等大事,男女老幼纷纷出城,担提樽榼,摆上供品,高插坟飘,除草添土、焚楮锭次,黑色的纸钱如蝴蝶般纷飞。

往年,光启帝会前往天寿山祭祖,今年光启帝重伤未醒,这桩大事便落到了监国的太子赵云圳身上。

祭祖之仪极为隆重,那日天刚见亮,一行驾辇便从皇城大门而出,徐徐步入绵绵阴雨之中。

这次出行祭祖,声势浩大。百姓纷纷挤在长街两侧,观看隆重盛典,瞻仰监国太子威仪。

只见当先一行甲士旌旗、麾纛曲盖,其后便是锦衣校尉,幡幢宝帜、步行侍卫、后面跟着护卫官和侍从武官,各种祭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陪同的人,除了亲王、郡王、皇亲国戚,还有公侯伯爵,内务总管、司礼监、御前供奉官以及陪辇的文武大臣,锦衣卫、羽林卫、一个个铁马银镫、执戟持刀,高大俊气,彰显着大晏的国力和武力,让前来观礼的四夷馆番属各国之人都不免赞叹天朝上国的威仪。

呼喇喇一行人出得城来,热闹不在,却见乌啼鹊噪,旷野冷寂,荒郊坟冢处,纸钱灰烬。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肠。

当赵胤陪同太子殿下前往天寿山时,时雍正在前往良医堂的路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