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朔明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来日方长

朔明 第三百二十三章 来日方长

作者:特别白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38:48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原木打磨的案几上有盏,盏中有酒,酒是新酿的高粱酒,散发着凛冽的香气。

侯三喝了口,也是浅茶辄止,这高粱滴酒,乃是陕西边地才有的烧酒,酒劲很烈,河口堡新产的高粱酒还要更烈三分。

高进并没有喝酒,只是看着侯三整理完的户籍黄册,眼下大营附近共有丁口一万三七七百五十六人,合计八百六十七户,放下手中那本汇总册子,高进才看向沉默着小口饮酒的侯三,“侯先生,辛苦了。”

“老爷哪里话,这本就是我的分内事。”

侯三答道,脸上没有平时的懒散,他已喝了数盏,脸色酡红,可是那双眼睛里却不见丝毫醉意,反倒是更亮了几分,他看着欲言又止的高进,自笑了起来,“老爷可是有话要说?”

“侯先生,我曾派人往大同派人打听消息……”

侯三放下了手中酒盏,高进很是诚恳地说道,“我不是信不过侯先生,只是我觉得侯先生你不该这般孤独终老。”

侯三的经历,高进曾听关爷说过,书香世家出身,年少中举,又得娇妻美眷,若不是遇到鞑子入寇,侯三或许能高中进士,成为朝廷大员。

“结果如何?”

侯三问道,他当年被鞑子掳走,半个大同镇都被鞑子大兵肆虐,便是他老家阳高也遭了难,当年他被关爷救下后,心若死灰,后来也曾托人打听老家情形,但却毫无音讯。

“侯先生,当年鞑子大兵过阳高,侯家没有避开,阖族上下大半遭难后,剩下的都迁到了朔州。”

高进说道,阳高侯家当年也曾是本地大族,出了侯三这个举人后,家势更胜,可是鞑子寇边,兵灾过后,原本兴旺的侯家便风流云散,幸存者迁到朔州后也没有保住剩下的那点财产,只是勉强立足,余下三十几口人,在这世道辛苦求活。

饶是早就心里有些准备的侯三,也不禁心神失守,他本以为侯家早就毁在了当年的兵祸中,却没想到侯家竟然还有后人。

“侯先生,您的族人我已经命人前往朔州,将他们带往河口堡,还请侯先生不要怪我多管闲事。”

“老爷大恩,侯三拜谢!”

侯三忽地长揖为礼,他本以为自己在这世上孑然一人,不曾想侯家还有后人在,虽说眼下这位老爷志向叫人捉摸不透,可是观其行事,称得上深谋远虑。

更何况侯家已经没落到了这地步,还能更差么!

“侯先生,不必多礼。”

高进扶住了侯三,他麾下众人,只有这位侯先生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不但中过举人,还且还在官场里打过滚,后来又因为际遇的缘故,在古北寨里管着四海货栈好些年,这朔方部军民两分后,这民政部分除了侯三外,他还真想不到能找到谁来替代。

“侯宗耀见过老爷。”侯三很是郑重地行了一礼后,方自道,“老爷立朔方部,军民两分的制度虽好,可是不知老爷要何以应对朝廷?”

“朝廷那儿,我倒是没想太多?”

高进皱了皱眉道,说实话他真没考虑过朝廷的反应,眼下这万历皇爷怠政,朝堂上那些阁老们连裱糊匠都算不上,他在骆驼城的时候,那位大公子就抱怨过,眼下河套蒙古各部衰颓,便是最好的复套良机,若是再叫蒙古人里出个达延汗、俺答汗那般的雄主,后果堪忧。

可是朝廷里只觉得眼下四海升平,边关战事都是他们这些武夫擅启边衅,贪图功劳赏赐,可天地良心,自三大征后,但凡边关战事,哪次赏赐能及时发下来的,有些过上大半年都不得下发,延绥镇治下号称十六万兵马,实际上能拉到草原上打的连两万人都不到,还不是底下士卒得不到该得的赏银,自然厌战,便是上了战场也多是做了逃兵。

高进觉得自己在草原上搅动风云,闹得鞑子各部不太平,对朝廷来说当是好事,他听那位大公子说过,眼下朝堂上阁老们都是报喜不报忧,喜欢捂盖子,所以他才觉得立下朔方部,就算有些犯忌讳,可也不当是什么大事,可眼下侯三神情,却分明告诉他不是那么回事。

“老爷,这朔方部若真是鞑子自个儿捣鼓出来,朝廷当然不会在意,可若是叫朝廷知道这朔方部是老爷所立,只怕老爷便成了朝廷眼中的叛逆。”

侯三是混过官场的,而且也读了多年的所谓圣贤书,很明白大明朝里那些官员们的心思。

“那以侯先生之见,我该如何做?”

高进见侯三镇定自若,便知道他必有主意,于是问道,说实话他原本只打算事后和杜弘域这位大公子那里知会声就是,但是现在看起来其中还得有些弯饶。

“这朔方部需得有个傀儡做门面,这样朝廷那里才能有个过得去的交代,这样大公子那里也好帮忙遮掩。”

侯三开口说了起来,他的意思是眼下朔方部新立,甭管实际上如何,但是明面上得有个称汗的鞑子做傀儡,然后立马向骆驼城飞报,只说是河套蒙古诸部内斗,新起的这个鞑子汗王心向大明,羡慕王化,于是改部落名为朔方部,愿意为朝廷藩属。

高进不由点了点头,虽然名义上蒙古各部都向大明称臣,但实际上只是表面功夫,一旦朝廷关了榷市,鞑子必定寇关劫掠,所以朔方部接下来真的在河套这边掀起战乱,朝廷肯定是乐见其成。

“只要朝廷承认了朔方部,到时候便让朔方部上表请设都护府,然后再编个故事将老爷安排进去……”

侯三端着酒盏说道,说到得意处时他喝了好几口那高粱酒,“老爷不是为着手下没有人才苦恼么,只要这朔方部在朝廷那里得了名分,老爷大可以请朝廷将那些需得流放的官吏派来,这些人里对朝廷心怀怨怼者老爷自可用之,若是有那愚忠的,草原这么大,哪里不能埋人?”

听着侯三言语,高进仔细端详起这手下里头个算得上谋士的,觉得这位侯先生切开来怕不是黑的。

“那便这么办了,这文书的事情,还得麻烦侯先生了。”

高进行事向来果断,既然侯三思虑周全,那这事情便交由侯三去办,想必他必能办得妥帖。

“老爷放心,我虽然多年不曾动笔,但是吃饭的本事还在,只是不知咱们朔方部的汗王是哪个?”

放下空了的酒盏,侯三已自从帐里的包裹取了他纸墨笔砚,眼下朔方部刚立,消息还未曾传开,正是编了故事送往骆驼城向朝廷上报的好时机。

“就是兀颜了,旁人我需不放心。”

高进想都没想,就定下人选,兀颜是最早跟随他的部下,是真正的患难之交,他是把兀颜当成兄弟看的,只是兀颜却始终以仆从自居,未曾变过,这样的忠诚才是他能放心让兀颜成为朔方部的“汗王”,而不担心他会因此生出别的心思来。

“兀颜是吗!”

侯三自语着,他也没意外自家老爷的选择,这个印象里沉默寡言的鞑子对老爷确实是忠心耿耿,确实是个好人选。

铺开的纸上,侯三用笔蘸了墨,沉思片刻,俄而运笔如飞,高进站在一旁观看起来,虽说他写不了文章,但是看还是看得懂的,侯三笔下,兀颜成了流落草原的王孙贵胄,被套了个成吉思汗嫡系血脉的出身。

接着便是兀颜曾和他这个河口堡百户有旧,彼时曾受过他的恩惠,然后兀颜和其旧部的追随者联络小部召开那达慕大会,尔后盟誓要击败猛什克力部、沙计等部,夺还故土。而他恰逢其会,兀颜因为心慕王化,所以立部名为朔方……

不多时,通篇多处地方语焉未详,但大体上把事情讲清楚的公文便新鲜出炉,而最后结尾处则是这新立的朔方部有投靠朝廷,乞求援助之意,而他不敢擅专,所以行文请示。

“本朝行事向来拖沓,等这文书递到朝廷,以如今那些阁老们的德性,多半是置之不理的,但是这时间上足够老爷拿下猛什克力等部,到时候再行文上告朝廷,我估摸着便会行羁縻之策,届时便是有御史下来核查,也不怕露馅。”

吹干纸张上的墨迹,侯三解释道,高进亦是点头,从侯三手上接过后,高进自唤了呼延平进来,让他将这份公文密封后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骆驼城总兵府,他觉得这朔方部既立,少不得能从那位复套心切的大公子手里再要些好处。

“侯先生,接下来你可要辛苦了,这打乱那些小部,以十户重编,便要麻烦你了。”

“老爷客气了,老爷有廓清草原,再也无分汉胡的大志,侯三心中欢喜,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侯三沉声说道,他当年被鞑子掳去草原,吃过不少苦头,心中原本是恨极了鞑子,可是那些年里若非有那些底层的好心牧民照顾他,他也活不到关爷搭救的那一天。

以往朝廷对鞑子,要么喊打喊杀,要么便色厉内荏,所谓的教化不过是流于口头,彼辈连编户齐民、改土归流,将那些内附的鞑子编为汉民都做不到,说到底也是没有将鞑子纳入中国的心胸气魄。反倒是自家这位老爷,叫侯三看到些不同的东西,待到他完成编户齐民后,这位老爷竟是打算让这朔方部的牧民不再以游牧为生,而是要彼辈种草耕田,饲养牛羊,再用那羊毛产业使其世代定居,足可见其志。

“这话重了,侯先生,今后的日子还长,做事归做事,可千万不能累倒了。”

高进就差握住侯三的手,不过他这话也是真心实意,要不是侯三提醒,补上了他行事的漏洞,只怕还真要出大差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