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诛明 > 第九十一章 私盐之局 反思轻忽

诛明 第九十一章 私盐之局 反思轻忽

作者:特别白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8:05:41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实际上没人料到会有意外,秦秀才再怎么谋略百出,他也是个书生,即便不是手无缚鸡之辈,可也比不了那些武人厮杀汉,谈定之后,大家都觉得秦川是必死的结局了,杨家甚至还敦促对方快办,因为再耽搁的话,消息很可能会传到秦秀才那边。

任谁也没想到,秦川身边有朱达这个变数,一个乡下出来的少年居然能注意到从未在人前露过面的刺客,居然能那么果决的出手,人如果不死,很多事很容易想明白,以秦川的头脑一定可以想的清楚。

没有人想到会失败,所以没有人对接下来的局面有预案,郑巡检更知道这位秀才的价值,从某种意义来说,和郑家同在一处的秀才,比对杨家的盐栈的价值要大很多,平时恐怕也对亲信心腹们感慨过,所以那郑久听懂了秦秀才的话,刺杀之后的第二天,郑巡检就聘请秦秀才做郑家子弟的老师。

相关人等都能从这个聘请西席的举动中看出含义,今后秦川是郑家来保护了,加上这消息就在刺杀之后放出,就等于是郑家的武力愿意为秦川流血。

大同左卫和杨家的确势大,可在郑家集这方圆几十里的地方,郑家足够的强,也不是全无背景的白身,严格来说这九品巡检的权势比起千户来丝毫不差甚至还要强出些许,撕破脸开战搞不好会引起文武官员的反应,自家的人命和钱财以及人情就不必说了,开打见血的决心很不好下,何况杨家还不想让家族的力量心寒,要做的遮掩有节制。

事到如此,也只能顺水推舟,大同左卫只能该忍的忍了,出手一次算是有个交代,有了盐栈的盐利,真金白银和地盘也足够安抚众人,对杨家来说则是要尽快挽回可能的不好影响。

按照秦川的话说“......杨雄还真是成大事的人物......”,明明背信弃义的出卖,居然能在刺杀发生后的第三天立刻来到郑家集,在老郑巡检的牵线下和秦秀才深谈了一次。

杨雄演的很好,只说自己要专心从军带兵,为国效力,私盐的生意没心思做了,结果一时疏忽让歹人趁虚而入,险些坏了兄弟的性命,只是以后也不能一起做事,所以把郑家集的盐栈分号和几个村子送给秦川,算是补偿,秦川这边也是千般不舍,说自己在这里和兄长相得,但私盐对官路是个拖累,自己也想专心读书了。

双方把戏做足,又在郑巡检的见证下,隐晦的表明彼此再无瓜葛,杨雄也带来了大同左卫的承诺,事到如此,该死的都死了,大家各自发财,有些恩怨还是丢下的好。

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了,郑家子弟或是习武,或在做生意,根本用不到秦川教文识字,那个名目不过是个宣示,不过秦川也不是死读书的酸子,知道如何把郑家和自己绑紧,索性将这盐栈分号的干股送了一半给郑家。

盐利虽然不少,可比起郑家操持的贸易商事以及本地营生来,真算不得什么,但因为大同左卫和杨家的争斗,私盐这一项郑家始终嫌麻烦,虽说不在意,可外人看起来,这就是郑家没有完全控制郑家集,毕竟是个缺憾,现在又能补足,又有银钱进账,何乐而不为,那盐栈店面就在郑家集内,生意好坏郑家最是清楚。

要说杨家做得为什么如此收敛,要说秦秀才怎么对内情如此了解,原因也很简单,袁标是那位“许三哥”的师父,这几年一直是秦川在郑家集供养着,这位袁师傅在杨家的家兵中声望很高,而且和杨家人关系一般,实际上,这次对秦川的放弃,杨家连许三哥都是瞒着的,事后少不得要收拾局面。

秦秀才并不是一次把消息倾倒给朱达,等他开始挥刀的时候,差不多全部的脉络才全部说明,与其说不想让朱达劳神,倒不如说秦川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理顺自己的思绪。

等把该说的都说明白,朱达对眼下的处境有了判断,现在的事情差不多了结了,秦秀才和身边的一干人的人身安全都已经得到充分保障,相关各方得到了该得到的,也没有寻仇的动机,而且在郑家集内的这次冒险,实际上已经大大得罪了郑巡检这方,大家也不愿意和这位土豪真成为死敌。

卫所武家对军中的实缺看得太重了,导致这没见过面的杨雄和杨家乱了方寸,真想要秦川的性命,其实有太多的法子可以做好,但这次却犯了错误,结果就是要花费不少力气弥补,这弥补保证了秦川的安全,也保证了秦川的利益,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靠着这盐栈分号的进项,秦家还是能活的很不错。

随着身体的恢复,朱达的头脑也重新快速运转,在和秦秀才以及袁标的交流中,对这件事的全貌知晓的越来越细,秦川的耐心还好,袁师傅已经被他问的有些烦躁,因为朱达不管什么细枝末节都想知道,还有相关的知识也要问到。

越回想整个事件,朱达心中越有感慨,不知不觉中,自己参与了这次“私盐战争”,开始自己只是个旁观者,但因为自己的不甘,机缘巧合之下却卷入了风暴的中心,用言语和行动决定了这件事的走向。

大同左卫和升平盐栈从一开始的死斗到妥协,然后到交易,阴谋、战斗、妥协和出卖等等等等,最后以一个谁也想不到的结果结束。

朱达不断的询问,不断的将整个事件的全图补充完全,他一直在尝试着复盘,却沮丧的发现做起来很艰难,毕竟那二十多年的人生中也没有经历太多,也没什么相关的经验。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可以夸夸其谈,可以说些大道理,甚至可以分析,但真正完整的操作整件事,完整的理清脉络,却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

朱达问别人的同时也在询问自己,如果自己身在任何一方,甚至是郑巡检这边,能不能做出和他们一样的行动和决断,能不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保障自己的安全,朱达不敢肯定。

为了利益,为了生死,每个人都会竭尽全力的投入和争斗,没有人特殊,开始时候,朱达觉得自己是特殊的,毕竟有那二十多年的人生,远远领先于现在的信息爆炸的人生,可现在,不光他意识到这是丛林社会,这是弱肉强食的时代,对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来说,这些是刻进他们骨子里的,是他们的本能,反倒是自己,远不够格,朱达意识到自己天真了,甚至还有些自大和狂妄。

能努力如何,这个时代有多少人在努力,能想清楚并分析又如何,别人或许没有接触过信息爆炸,但华夏历史数千年的积淀,多少圣贤,多少大能,多少谋略,多少实例,这些足够让人不断学习成长,能想清楚并分析得出结果,想想自己不过是有了点皮毛,有什么妄自尊大的资本,在那二十多年的人生中,自己还不是在底层艰苦打拼,所谓的成果就是给自己争取到了些许喘息的空间,这根本算不上成就,做到这些的人何止千万亿万,又有什么可自豪自傲的。

朱达不断的反思,父母双亲、师父向岳、义父秦川,还有周青云、李总旗,长辈、玩伴、路人,各色人等对自己的惊叹和赞美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自己真的天才,真的聪明绝顶吗?人总是习惯性的美化自己,深刻甚至尖刻的去想,或许能得出一个很尴尬的结论来,大家赞美的,大家惊叹的,不是什么天才和聪明绝顶,实际上是一个十二岁少年表现出远超实际年龄的见识和逻辑思考,这些放在成人身上,或许只能得出个思路清晰的评价。

那些年的见识,那些年所经历的,能给自己加成多少,未必就有多少,或许仅仅是给人新鲜感罢了,耳目一新说起来并不是那么宝贵。

任何时候都有聪明人,都有强者,永远不要把自己想成是聪明人和强者,永远别把自己当成是特殊的。当然,朱达的确有些不同。

白堡村很多人的世界就是大同左卫,甚至郑家集很多人的眼界也不过是大同边镇,可朱达是知道华夏有多大,知道世界有多大,在这区区一县之地的大同左卫就遇到了这么多,那么整个大同边镇如何,整个山西如何,整个大明如何,甚至......

在外人看来,朱达在伤好后很是沉默寡言,在恢复和练武之后甚至有走神的情形出现,从长辈到同伴,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毕竟是杀过人受过伤,而且那伤势处理不好会很麻烦,经历过这么大的冲击,人一时无法恢复正常也是正常的。

他们当然想不到朱达在反思,在不断的分析,朱达意识到这个时代的残酷,意识到自己还是轻视和轻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