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寒门枭士 > 第二百七十章 无奈妥协

寒门枭士 第二百七十章 无奈妥协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8:05:4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余深不露声色地将纸条撕成碎片,这是一个暗号,郑荣泰的第一道题是用瘦金体回答,科举要求必须用楷书或者行楷答题,在这里两种字体以外,都将判为无效之卷,况且瘦金体是天子首创,没有天子许可,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中使用这种字体,郑荣泰的瘦金体就是极好的暗示。

余深身为相国,已经不是钱能收买,尤其涉及科举作弊这种有损名声的事情,他是不会轻易再碰,而这一次非同小可,是梁师成指定录取之人,余深心中虽然不请愿,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这个郑荣泰是太子殿下的小舅子,太子才真正的幕后指使者。

虽然余深不会再轻易涉嫌科举作弊,但如果其他考官有什么人情之多,只要不太过份,他也会睁只眼闭只眼,他知道科举三年一次,不仅被万众瞩目,朝廷中又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这次机会。

这时,余深看见一辆送食材的大车缓缓推进了贡院,十几名士兵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大车上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连轮子也不放过。

余深自嘲地笑了起来,近乎变态的严格检查又能如何?能制止权力之间交易吗?或许这就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时间渐渐到了傍晚,‘咚!咚!咚!’贡院的暮鼓敲响,休息吃饭的时间到了,早已饿得头昏眼花士子们纷纷收拾卷子,把桌子空出来,他们早饭吃得太早,中午只喝了杯茶,吃了两块点心,一个个早已饿得饥肠咕噜,就等着开饭了。

李延庆也收拾了桌子,他拉了一下铃铛,片刻,一名士兵走了过来,李延庆做了一个洗手的姿势,士兵点点头,“跟我来吧!”

每条巷子的一号便是粪厕,二号无人,三号和四号都是著名的粪号,极为强烈的气息腐蚀着他们的魂魄,抽到这两个号的士子基本上就算废了,只能再苦等三年,下次科举再寻找机会。

五号稍微好一点,那是因为天气还不算热,令人**的气息尚无法远征,五号才侥幸逃过一劫。

李延庆屏住呼吸,在一号出了恭,又在旁边的水池里洗了手,这才返回自己的号房,这时,送饭的士兵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给考生送饭。

贡院的饭菜可不是免费,士子们在报名时已缴纳了三百文钱的饭钱,四天七顿饭,加上中午一盘点心,晚上再给一床毯子,这个价钱不算贵,但也绝不便宜。

士兵将一只托盘递给了李延庆,还算不错,一盘包子,两个小菜,一碗排骨冬瓜汤,包子大、份量足,基本上可以吃饱。

这时,隔壁传来一阵低微的嘟囔声,“这点吃食还要四十文钱,在小吃铺最多二十文钱,黑心的朝廷啊!连我们这些穷苦士子的钱都要赚。”

李延庆不由哑然失笑,这位仁兄是把三百文钱一分为七,算出一顿四十文钱,他却忘了中午还有一顿点心,忘记了笔墨纸砚、蜡烛火石等等。

吃罢晚饭,夜幕便降临了,考生纷纷点起蜡烛,准备夜晚再继续奋笔疾书,李延庆一个白天写了近八千字,基本上已完成过半,从时间上算,明天白天完全来得及。

本来科举的时间安排就没有包括夜晚,夜晚答题光线暗淡,风险太大,稍不留神就会污卷,但对于绝大部分士子而言,夜晚却是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机会,否则两天时间根本做不完经文题。

李延庆小心翼翼地将试卷收好,又将木板放下来,这样便形成了一张床,他合衣躺在硬木板上,将毯子叠成一个枕头,缓缓躺下闭上了眼睛。

就在他即将睡着之时,忽然‘啊!’一声尖叫,将李延庆猛地惊醒,一下坐起身,只听声音是从隔壁传来,隔壁士子似乎用头撞墙,‘咚!咚!’直响,只听他哭喊道:“我该死!我完了!墨汁打翻了......”

这时,两名膀大腰圆的士兵冲了过来,将这名士子一拳打翻,各抓一只脚拖了出去,他们动作十分熟练,配合默契,显然是常做此事,一名身材瘦小的士子被拖出考房,直接用破布堵上嘴,两名士兵便将他拖走了。

李延庆不由暗暗摇头,在考场叫喊是扰乱考场,最轻的处罚也是停考一场,这名士子下一次科举也没有机会了,这一转眼就是六年,人生有几个六年?很多读书人都在科举中熬白了头。

李延庆又躺了下来,慢慢闭上眼睛,在一阵胡思乱想中进入了梦乡。

.......

一晃两天过去了,第三天吃罢早饭后,李延庆用士兵提供的清水洗了一把脸,让头脑清醒,李延庆瞥了一眼放在匣子里的卷子,他是在昨天下午做完了经文的全部试题,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没发现错误,他便糊上了卷子,小心卷起后装入试卷匣内,每个士子都有一只这种**式的试卷匣,便于考卷存放。

‘当——’云板声再次敲响,发卷的时间到了,今天发卷会将明天的诗考卷一并发下,如果说头两天的科举在于熟练和数量,那么后两天的科举就在于难度和深度了,量不算太大,要求写论一篇,策五篇,每篇的字数在千字左右,最后一天诗作两首。

一般考生平时都已准备了不少各种类型的诗作,总能挨到一点边,所以第四天的时间基本是多出来的,等于用两天的时间来写六篇策论,所以大部分士兵都能完成,关键就看质量。

论是对已完成的事情进行评价,发解自己的见解,而策则是对各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所以策论是科举的关键,尤其是其中的一篇策,被称为题眼,也是整场科举的核心题,大家都很关心这道题。

二十五巷的考官开始依次发卷了,李延庆很快便拿到了卷子,和所有士子一样,他首先看策的第五题,也就是题眼,题目正是李延庆事先猜到的:《宋辽金之对策》。

这时,左边的考房内低低发出一声惊呼,显然,这位仁兄也猜到了题目。

题目虽然猜得到,但未必答得好,李延庆在几年前的发解试上也答过这道题,不过当时金朝是略写,现在要成为主角了。

这时,李延庆又翻了翻其他题目,议论题是《人命至重,是以圣贤重之》,这道题其实是讨论大宋司法恤刑慎杀制度。

其他几道对策涉猎甚广,有要求应对保甲法之改进,有要求谈酒盐专卖制度,有要求写廉政之策,有要求写平寇之法,每篇对策都非常务实,这就是考士子的真才实学了。

最后是诗作,诗作属于捎带脚儿的,不是很重要,在王安石科举改革前,诗赋是决定考生命运的题目,但王安石却认为考诗赋看不出士子人品和能力,便取消了诗作,改考经义和策论,学圣人经义以修德,做天下文章安民,这种务实的思想便一直延续下来,这次虽然增加了诗作,但它远远不能和策论相比。

诗作之题为,‘战罢沙场月色寒’。

这是出自王昌龄的出塞诗:‘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其中以‘战罢沙场月色寒’一句破题,赋诗一首,不限韵脚。

这显然是呼应《宋辽金之对策》这道对策题,其实对策题的意图已经明显了,朝廷已有北伐之意。

李延庆沉思良久,科举的格局已定,如果他写联辽灭金,恐怕第一轮就要被淘汰。

他低低叹了口气,提笔先写了一首诗作,用陆游的一首诗修改而成

《关山月》

和戎诏下已百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幽燕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