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

猛卒 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你要我争相?”独孤立秋愕然。

窦仪捋须道:“上一次你就差那么一点点,这次是两个名额,我觉得你的希望很大,为什么不争取?”

独孤立秋一时沉吟不语,窦仪又劝道:“我们关陇世家越来越没落,如果在朝廷内没有一点地位,就要彻底沦为一个商业集团了,成为任别人宰割的鱼肉,这样不行,我们虽然没有野心,但自己的利益也应该全力维护,贤弟,我们大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独孤立秋叹了口气道:“说老实话,我对官场真的兴趣不大了,相反,我现在对各种实业倒很有兴趣,尤其是造船和海运一块,我还准备过些日子和刘东尚去一趟河口港,你现在又要求我争相........”

“独孤老弟,不是我要求你争相,而是我们整个关陇世家的要求,你要考虑清楚。”

说完,窦仪将一份名册放在桌上,推给了独孤立秋,独孤立秋瞥了一眼,上面是十七个家主的签名,要求自己争相。

“这件事是我发起的,不是刻意隐瞒你,事实上,你们独孤家族也支持。”

窦仪指了指最后,独孤立秋这才看见,竟然有他两个兄弟独孤长秋和独孤大石的签名,他苦笑着摇摇头,这帮家伙还真不肯死心,以为相国就是那么好争的?

“好吧!我试一试,但我估计希望不大,你们不要寄托太高,到时失望太大。”

独孤立秋含糊答应了,他知道自己入相的可能性并不大,只是作为安抚关陇世家,答应也无妨。

窦仪大喜,“既然贤弟答应,我们就可以在背后活动了。”

独孤立秋吓了一跳,连忙阻止,“千万别有任何活动,被晋王殿下知道了,只会适得其反,反而会警惕关陇世家,我们以前的各种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窦仪想想也对,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让晋王相信关陇世家转向实业了,如果再让晋王发现他们对政治不死心,恐怕还会面临各种打压。

他点点头,“我明白了,那我们就什么都不动,一切就靠你自己了。”

“我会尽力而为!”独孤立秋说这话,没有一点底气。

晋王可是希望他带领关陇世家全力转向实业,现在正是转型的关键时刻,怎么可能让他入相?

.........

王太后入住大明宫已经有三天了,大明宫的一切是那么熟悉,甚至她仓惶离去时,丢下一双鞋依旧在原地,可大明宫又让她感到那么陌生,她的丈夫没有了,儿孙也没有了,百官也消失,只剩下空荡荡的宫室和寥寥无几的宫女宦官,连习惯于宫廷生活的她都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在大明宫内住了三天,王太后都要绝望了。

下午,应采和进了大明宫,护送太后和小皇帝回到长安,她的任务就结束了,但她还是放不下小皇帝李纹,她没有婚姻也没有孩子,但小皇帝李纹却让她心中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母性。

“应姑娘,你这是......”

王太后着实惊愕,应采和竟然是一身道姑的装扮,身穿八卦金紫羽衣,头戴芙蓉冠,手执一柄白玉拂尘,尤其是金紫羽衣和芙蓉冠,这是天师的身份象征。

应采和微微施一礼笑道:“太后有所不知,回到长安,我就不是应采和了,贫道清莲,玉真宫第十三任宫主。”

王太后点点头,“原来是玉真宫,从前我常去,现在玉真宫还有多少女道士?”

“还有三百五十二人,另外还有五千余名女修士。”

女修士就是信奉道教的俗家女弟子,王太后心中微微一动,又问道:“女修士都是什么人?”

“什么人都有,官员家眷,权贵女眷,商人之妇,贫家女子,只要信奉三清,都可以成为玉真宫的女修士。”

王太后一时沉吟不语,应采和又问道:“小家伙怎么样?适应这里吗?”

“他哪里都适应,只要给他木块,他没有任何愁绪。”

王太后给旁边宫女使个眼色,宫女会意,到后面抱孩子去了。

王太后又缓缓道:“从前我给玄都观和玉真宫都供奉过香油,但我不是修士,我想知道,一般修士能不能在玉真宫内修行?”

“当然可以,有过不少先例,天宝年间的玉真公主最初就是以女修士身份在玉真宫内修行,后来才正式出家,还有彭王妃,也在玉真宫出家,她也是修士身份在玉真宫住了三年,去年才正式出家。”

王太后咬一下嘴唇道:“你觉得我可以吗?”

应采和一愣,“可以什么?以修士身份住在玉真宫?”

王太后点点头,“这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每天晚上我都睡不着,恐惧得浑身发抖,我什么都没有了,只想安安静静颐养天年,可是这里却让我安静不下来。”

“这个......”

应采和有点为难,对方毕竟是太后,是大唐名义上的最高掌权者,自己还真不好替她做决定。

“这是晋王才能做的决定,太后问我没有用。”

“你帮我和晋王谈谈,所有的印玺我都可以交给他,如果需要出席什么仪式,我可以出席,只是我不想再住在大明宫了。”

王太后已经猜到应采和与晋王的特殊关系,她和应采和的关系很好,此时只能哀求应采和了。

此时王太后有了充分的明悟,与其说她这个太后还有点虚架子的作用,不如说她的太后大印才有作用,晋王只要拿到她的太后大印,她这个人在不在都无所谓,最多新年时露上一面。

阉党还不时找她下旨下诏,她也无不遵从,到了晋王这里,她甚至连听取国事的兴趣都没有了,既然都是走走过场,那还不如把太后大印直接交给晋王。

应采和想了想道:“其实只是换个地方居住,我觉得问题也不大,我可以帮你说一说,但小皇帝怎么办?”

“他住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保证安全,他住到玉真宫也不是不可以,或者住到兴庆宫去,离晋王更近一点。”

住到兴庆宫可不行,应采和答应过薛涛的,她绝不踏进兴庆宫一步,住到玉真宫倒也不错,自己可以随时看到孩子了。

“现在我也不知道,这样吧!等晋王回来,我找机会和他谈一谈,尽量说服他。”

这时,一名中年宫女抱着小皇帝李纹过来了,李纹看见应采和,忽然扔掉手中的木块,张开了手臂要她抱,应采和顿时眉开眼笑,把李纹抱到自己怀中。

.........

五天后,郭宋率领大军凯旋归来,大军举行了入城凯旋仪式,将士们受到了数十万百姓的热烈欢迎,朱雀大街两边挤满了长安百姓,热烈欢呼将士们的凯旋。

这种凯旋仪式非常重要,它是一种精神奖赏,甚至不亚于物资奖励,给了将士们一种无上的荣誉感,即使年迈,他也能给绕膝的孙子们讲述当年凯旋进城时荣耀。

“万岁!万岁!”

郭宋被亲兵严密护卫,但他的大旗出现时,但依旧欢呼声如雷,民众们激动得振臂高呼,这是他们的君主,给他们带来平安、带来丰衣足食的君王,任何大唐皇帝在这一刻都变得苍白无力,只有晋王殿下才是他们心中的天子。

郭宋骑在骏马之上,四周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却在考虑新朝廷的构建,旧朝廷中的一些大臣他要继续启用,御史台要建立了,肃政台虽然有一部分御史台的功能,但肃政台还有监军和复核刑狱的职能,这些都要分开,另外还要建立谏台,御史台和谏台,一个对下,一个对上。

晋国之前的官制都是颜真卿建立的,官制建立的基础是当时只有河西走廊和陇右,所以将部寺合并,一官多职,尽量减少人员,减少机构,但朝廷重新在长安建立,从前的框架肯定不合适了,必须要恢复三省六部制,但以前的一些精髓还要保留下来,比如白虎堂,这些界定君权和相权的核查机构。

当然,白虎堂这个名字不太好,可以改一改,比如改成枢密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