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

猛卒 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一名骑兵疾奔至土门关前,张弓搭箭,将一封箭信射到关城上,有士兵拾起箭信,交给了李万全。

这封信不是郭宋所写,而是大将杨猛所写,要求李万全在半个时辰内投降,否则大军将夷平土门关。

以李万全现在的处境和身份,还轮不到郭宋给他写信劝降。

李万全准确说是朱滔的家将,他当年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被朱滔父亲朱怀珪收养,长得后练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朱怀珪的亲兵首领。

朱怀珪死后,他先后得到了朱泚和朱滔兄弟的重用,可以说,朱家不仅对他有养育之恩,还有知遇之恩。

沉默良久,摇了摇头道:“朱氏三代都待我不薄,我若投降,还有什么颜面去主公?”

他刷刷几下,将劝降信撕得粉碎,厉声喝道:“只要有我在,休想跨过关隘一步!”

时间一点点过去,约定的时间过了,土门关守军依旧没有投降的意思。

杨猛大怒,喝令道:“投石机准备!”

巨大的投石机被百余名士兵推动着轰隆隆向前靠近,两百名士兵手执大盾护卫推车的士兵。

李万全一直便在恒州出任兵马使,没有跟随朱滔进入河东作战,从未见过铁火雷的威力,连同他手下士兵也没有人见识过,只是偶尔听说过铁火雷这个名称,是晋军很厉害的一种武器,但究竟怎么厉害?他们都没有任何概念。

“弓箭手发射!”李万全一声令下,千余名士兵乱箭齐发,密集的射向渐渐靠近的投石机。

李万全并不担心西面的敌军,西面是居高临下,道路狭窄,用滚木礌石便可封锁山道。

主要是东面比较危险,但东面半山道靠近关隘处也比较狭窄,无法展开大规模进攻,兵力多未必有用。

密集的箭矢被晋军士兵用盾牌挡住,投石机继续前行,距离关城只有六十余步了。

士兵们固定住了投石机,数十名士兵开始拉动抛竿,几名士兵将一枚重达两百斤的大型铁火雷放入投兜,郭宋刚刚颁布了铁火雷使用规则,明文规定,只能在攻防城池关隘和水战时使用铁火雷,土门关正好在允许之列。

关城上箭矢如雨,一名火器营旅帅用火折子点燃了火绳,待燃到红线时,旅帅大喊一声,“发射!”

士兵剪断了拉绳,‘嘭!’一声巨响,抛竿挥出,一枚体型巨大的黑色铁罐冒着青烟向关隘内飞射而去,关隘上的士兵发一声喊,纷纷蹲下,铁火雷射进了关隘内,

与此同时,所有的晋军士兵同时趴在地上,紧紧堵住了耳朵,片刻,只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爆炸,大地在晃动,这声强烈的爆炸让晋军士兵的心脏都仿佛停止了跳动,只觉天空的砂石和血肉扑簌簌落下。

好一会儿,士兵们才慢慢抬起头,眼前的一幕让他们呆住了,土门关已经消失了一半,另一半的关墙也坍塌了,露出里面支离破碎的建筑,里面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尸体,竟然看不到一个活着的士兵。

这枚大型铁火雷堪称杀伤力最大的一枚铁火雷,直接炸死震死超过千人,重伤三百余人,也几乎是震碎了内脏,无法医治了,一千八百人的关隘内,幸存下来的士兵不足百人,他们是躲在房间里才得到幸存,不过这百人也全部失聪了,听力遭到了永久性的损害。

没有了土门关,刘光辉率领一万五千军队从井陉杀出,迅速和主力汇合,使郭宋亲率的军队达到五万人,他没有停留,立刻挥师东进,向定州杀去........

信都县,姚锦的三万军队依旧按兵不动,他们信都县南部二十里处扎下大营后,便再也没有动静,对信都县没有进攻的迹象,对朱滔军队也没有出兵决战的打算。

对峙了将近十天,朱滔开始感觉到有些不太对劲了。

他这种不对劲的感觉来自井陉,朱滔也得知大将卢金锁逃回幽州的消息,赵州随之失守,而赵州北部就紧靠井陉,所以这段时间,朱滔一直在等井陉的消息。

除非晋军就止步了赵州,否则井陉那边无论如何都会有消息传来,但晋军会止步于赵州吗?

朱滔的第二种不安来自于郭宋,他当然知道郭宋已经到了河北,但信都县的晋军主帅大旗依旧是‘姚’字,说明郭宋并没有来信都,难道他还在洺州?

朱滔觉得不太可能,郭宋就是靠统兵打仗起家的,他来河北就是为了亲自带兵打仗,怎么可能坐镇洺州?那还不如坐镇长安。

想通了这样,朱滔却愈加害怕了,郭宋现在会在哪里?把其他各种可能排除后,郭宋只能去一个地方,那就是赵州。

这时,有士兵禀报,“王爷,伯常先生回来了。”

朱滔大喜,连忙道:“速速请他来我大帐!”

伯常先生叫做李伯常,祖籍辽东营州,他父亲是一个参商,叫做李达,常年在契丹和靺鞨等地收购人参,后来娶了一个渤海国的妻子,便在渤海国定居下来,李达妻子生下了两个儿子,取名李伯常和李仲常,李达因为买卖人参发了大财,对儿子的教育投入了很大的本钱,还把长子李伯常送去幽州读书。

父亲去世后,家产一分为二,次李仲常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仍旧定居渤海国,长子李伯常却不想回去了,他得到一大笔钱,便在大唐四处游历。

建中二年,李伯常在长安参加了科举,考上了明经科,在蓝田县做了一年县吏,觉得无聊,便辞职返回了幽州,他已经三十岁了,被人推荐给了朱滔当幕僚。

李伯常的精明能干和足智多谋渐渐得到了朱滔的重视,尤其李伯常能说一口流利的契丹语,几次替朱滔出使契丹,为朱滔得到契丹战马支持立下了汗马功劳,渐渐成为朱滔的谋士。

李伯常已经四十岁了,跟随朱滔也有十年,他还娶了朱滔王妃的表妹张氏为妻,和朱滔有了一点亲戚关系,这次他是替朱泚出使营州回来,直接从营州赶来信都县。

“伯常先生,你回来得太及时了。”

朱滔把李伯常迎进大帐,便急不可耐道:“形势有点不妙啊!”

“形势确实不妙。王爷应该立刻返回幽州。”

朱滔一怔,“先生为何这样说?”

李伯常不慌不忙道:“王爷还记得我年初劝王爷之事吗?”

朱滔有点想不起来了,半晌问道:“不知先生指的是哪件事?”

“就是郭宋为什么去年不直接灭了李武俊?”

朱滔顿时想起来了,年初李伯常给自己说过,郭宋去年已经大败李武俊,完全可以一股作气灭了他,夺取李武俊的五州地盘,但郭宋却退回洺州了。

李伯常的意思是说,郭宋特地留李武俊作为诱饵,诱引自己大军南下,当时自己并不接受他的分析,还是坚持认为郭宋是因为战备不足才退兵回去。

这个认知极为重要,它关系到能否起动和兄长策划已久的南北夹击,更重要是,郭宋已经夺取洺州,也是要染指河北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所有朱滔急切地想推进统一河北战略,便忽视了李伯常的提醒。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还真有点像李伯常说的那样,郭宋留下了李武俊作为诱饵。

但他又觉得有些不对,自己和大哥策划统一河北多年,不管郭宋是否灭了李武俊,这场南北夹击之战都势在必行,郭宋去年留下李武俊不攻打,岂不是有点多余?

朱滔却忘了一点,郭宋并不知道他和朱泚之间的战略,也是最近发现朱泚军队有异动,调船北上,郭宋这才隐隐猜到几分。

“伯常,现在再说这话也没有意义了吧!”朱滔听他又提旧事,心中略略有点不快。

“不!这件事是整个时局的关键,就看王爷能不能接受我的观点?”

“好吧!就算是诱饵,那又如何?”

“王爷,如果信都县是诱饵的话,那么郭宋的目标恐怕就不仅仅是李武俊了。”

朱滔腾地跳了起来,一把抓住李伯常的手腕急声道:“你该不会说,郭宋率军去攻打幽州了吧?”

“卑职刚才说局势严重,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就在这时,帐外有亲兵高声道:“王爷,易州有紧急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