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关(上)

猛卒 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关(上)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长安大明宫内已乱成一团,尽管朱泚严禁泄露消息,但从收拾财物前往洛阳这件事,大家都猜到了朱泚要迁都了,或者说放弃长安逃往洛阳。

大明宫内人心混乱,很多宫女和宦官纷纷趁机盗窃财物逃走,短短半个月,宦官和宫女就逃走了六七成,大量财物失窃。

这些事情朱泚都不太关心,他只关心粮食能运走多少,钱财能运走多少,军队能否顺利转移,还有十二万户关中豪门大户也必须迁往洛阳。

不仅宫中乱成一团,长安各地也人心惶惶,各地官府开始登记筛选,确定将迁走的十二万富户,这无形中便给了各地官府捞钱的机会,若不想被选中,就必须付出不菲的代价,从县令到县吏,几乎每个人都在利用这次机会大肆敲诈。

事实上,迁谁不迁谁,并不是县里说了算,而是由朝廷户部决定,很多有先见的大户便趁名单没有下来,赶紧先把子女和财富转移到陇右或者关内,甚至转移到汉中。

这就是朱泚之前要求郭宋答应的条件,不能接受来自关中的逃民,要求立刻把逃民遣返,只是郭宋一口回绝了他的无礼要求

百姓不安,皇宫混乱,朝政也完全停止了,官员们将分两批走,第一批五品以上大臣和他们家人跟随天子东巡,先去洛阳。

第二批是五品以下官员,他们和家人在开春后去洛阳,否则全部官员跟随,洛阳方面也无法安置。

离东巡还有三天,御书房内,宰相源休在向朱泚汇报搬迁准备情况。

“陛下,官员们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十二万富户还需要一点时间,一是他们要收拾财物,其次十二万户还没有能完全界定。”

“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界定好?”朱泚着实有点不满问道。

“启禀陛下,主要是十二万户数量太大,关中一共只有五十四万户百姓,这就差不多占了两成,等于中等人家也要归并成为富户,但中等人家的财富主要以土地为主,土地拿不走,短时间又卖不掉,他们去洛阳就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平添负担。”

“那你说怎么办?”

“微臣考虑能不能减少户数,比如改成八万富户,微臣觉得就差不多了。”

朱泚摇摇头,“八万太少,至少要十万户,你再去凑一凑,有能力的青壮也可以。”

“恐怕三天时间来不及。”

朱泚想了想道:“那就新年后出发,但事情不能再拖下去!”

“微臣尽量!”

“不是尽量,而是一定!”

朱泚之前所以一定要迁徙十万富户去洛阳,主要是洛阳所在的河南府人口不足,难以支撑都城。

前几年爆发战争,大量河南府的百姓逃到中原,形成了流民,结果被朱泚全部赶去河西,现在才发现当时做了一桩蠢事,但已经无法弥补,只能把关中百姓迁往洛阳,填补人口空缺。

既然要迁关中百姓,当然要迁徙有钱人,迁徙十二万富户的方案就这样孕育而生。

源休苦笑一声,只得点头答应,先退下去了。

朱泚又召来大内总管李成,询问内库的迁徙准备情况。

李成是从前的大内副总管,六十多岁的老宦官,很精明,朱泚看他比较顺眼,便让他做了大内总管。

“陛下,最近宦官和宫女大量逃亡,很多事情都没有人手,老奴确实很难.......”

不等李成说完,朱泚便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宫里人要走就走,他们不走难道还要朕养活他们,本来就带走不了那么多人,朕在问你内库的迁徙准备情况,不是要听你抱怨没有人手。”

“回禀陛下,小件财物都已经装箱,只剩数千件大型器皿,瓷器、玉器、铜器、名贵家具等等,还没有收拾好,但已经编造入册。”

“三天之内能完成打包装箱吗?”

李成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三天时间绝对来不及,至少要一个月,五千七百件器皿啊!”

这些大件器皿都是从前李适内库留下的财物,泾源军无法抢走,只毁了几百件瓷器,其他物品都安然无恙,成了朱泚的私人财富。

朱泚想了想,大件最好用船,用牲畜运输不太现实。

“那就先把装箱的小件财物运走,大件物品第二批运输。”

“老奴明白了。”

“你把东西给我看好,不准再被人偷走一件,否则我拿你是问!”

“不敢,老奴一定竭心尽力保护内库财物,绝不会再让它丢失一件。”

李成告退,朱泚负手来到地图前,望着商洛道,他心中颇为紧张,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就不知道郭宋对不会对商洛道下手。

...........

姚锦率领一万大军在老向导杨进的带领下,足足用了五天时间才穿过了伏牛山,路途十分艰险,着实将人和马都累得筋疲力尽。

关键是要找到淅水源头,然后沿着结冰的淅水便可一路南下,但寻找到淅水源头却花了足足三天时间。

他们创造一个奇迹,在寒冷的冬天,居然有一万骑兵穿过莽莽伏牛山,恐怕是隋唐以来第一支这样的军队。

穿过伏牛山便是内乡县,黄昏时分,一万骑兵进入内乡县城,城内没有任何守军,只有数十名民团士兵,负责开城关城。

县令叫做张浦,听说是河东军队过来,吓得他连忙带着几名官员前来迎接大军。

“欢迎上军入驻小县,有什么要求,下官一定尽力协助。”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张浦,是本县县令。”

“原来是张县令,你不用紧张,我们军纪很好,不会扰民,官仓内可有粮草?”

“有五千石粮食,但草料不多,只有一千担,不过下官可以在县里收集一点,可能还能搞到一些黑豆。”

姚锦欣然道:“官仓粮食我们都要带走,草料也是,就烦请县君再收集一些草料和黑豆,我们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出发。”

县令连忙让人寻找空房安置军队休息,又四处搜集草料和黑豆,勉强满足了军队的需求。

入夜,士兵和战马都休息了,姚锦派人把县令张浦请来,笑问他道:“我想了解一下武关的情况,县里有没有熟悉武关的人?”

“有!胡主簿就刚从武关回来,可以问问他。”

张县令连忙将主簿胡通找来,给他说明了情况。

主簿胡通年约三十岁,文吏出身,一看就是一个很精明能干之人。

胡通抱拳道:“卑职半个月前借调去武关参与物资清点,前天才回来,对那边情况确实比较了解,不知将军想知道哪方面的情况?”

“先告诉我,武关目前有多少守军?”姚锦笑问道。

“一千人!”

胡通毫不犹豫回答道:“武关驻军从来都是一千人,十几年来没有变过,修建了两座仓库,平时保证一千人一个月的给养,冬天是三个月,半月前长安送冬季粮草物资过来,卑职去帮忙清点造册。”

“武关的城防是针对南面,那能防御北面吗?”

“其实南北都差不多,武关关键是地形险要,修建在高处,有一座关城,南北都有城楼,里面能容纳一千人,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比较难攻打,武关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水源,需要在关城内储备清水,不过冬天好一点,城内有冰库,他们储存了很多冰块。”

姚锦负手走了几步,他回头对胡通笑道:“我们想智取武关,烦请胡主簿帮忙,作为回报,我保举你将来为邓州刺史,如何?”

姚锦又继续道:“我姓姚,是晋王手下排名第二的大将,晋军第二军指挥使,封爵敦煌县公,官阶为从三品云麾将军,目前是晋王手下最高军职,我手下有两万将士,以我的地位,完全可以举荐主簿出任刺史。”

胡通沉思良久,这里面有风险也有机会,风险是这件事结束后,自己就无法呆在内乡县了,家人也得离去,主簿的职务当然也没有了,但机会却是自己将来或许能成为邓州刺史,他是文吏出身,这对他来说,是多么诱人的机会。

姚锦见他沉思不语,以为他不相信自己,便又道:“如果主簿觉得姚某人的承诺有点靠不住,或者事成之后,我赏你一千两黄金,主簿自己选择。”

胡通摇摇头道:“我不要黄金,我愿帮助姚将军,只希望姚将军能留我在军中做个文吏。”

姚锦大笑,“好!事成之后,你就是我第二军的兵曹参军。”

“我安排一下妻儿离去,然后我跟随将军去武关。”

姚锦当即取出三百两银子,赏给胡通用来安排家人。

次日天不亮,他们赶着五十辆大车,载着收购来的几百口肥猪,向武关方向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