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歼敌军

猛卒 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歼敌军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吐蕃军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唐朝的心腹大患,唐朝在最强盛的天宝初年都只能和吐蕃军势均力敌,到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衰弱,吐蕃军不断侵略唐朝,掠夺走大量人口和财务,原本富庶的陇右也为之一空,唐朝朝廷畏之如虎,谈吐蕃而色变。

尽管吐蕃此时国力衰弱,但吐蕃士兵的强悍程度并没有降低,会死战到底,绝不轻言投降,唐军在大斗拔谷虽然大败吐蕃军,但那是因为大斗拔谷的吐蕃军以吐谷浑人为主,和眼前这支吐蕃军完全不是一回事。

三千长矛步兵甚至敌不过三千吐蕃剑盾兵,被杀得节节败退,郭宋不得不将原计划用来拦截吐蕃败兵的第一营两千骑兵紧急调回,从后方对吐蕃步兵发动进攻,才扭转了唐军步兵的不利局面。

此时天色已渐渐黑了,经历了多次夜间实战训练的唐军士兵完全占据了上风,杀得吐蕃军队死尸枕籍,血流漂杵,在唐军重甲步兵面前更是尸块堆积如山,所有尸体都支离破碎,血腥残酷之极。

尽管吐蕃士兵拼死抵抗,但主将论利陀看出唐军明显进行过夜间训练,他便知道大势已去,他高声大喊道:“全军向西突围!”

南面是重甲步兵队,他们突破不过去,东面隐隐约约有军队,他不知道那是医疗救护队,还以为是唐军埋伏的一支军队,而北面敌军更多,只有向西或许才有机会。

五千骑兵已经阵亡大半,剩下不到两千人集中兵力向西突围,郭宋也看出敌军有向西突围迹象,当即下令道:“通知第一营和第五营火速去西面防御,堵住敌军突围。”

夜幕降临,唐军长矛步兵就算没有骑兵相助也能战胜对方,梁武得到命令,立刻大喊:“骑兵跟我来!”

第一营近两千骑兵跟随着梁武向西面奔去,加入到堵截吐蕃骑兵突围的阵营中,郭宋随即又令一千重甲步兵的协从军前往北面支援长矛步兵,这一千士兵是刀盾军步兵,训练有素,他们从后面杀向敌军背部,而三千吐蕃步兵伤亡更加惨重,已经只剩下六七百人,依旧在顽抗死战。

这一场战争从下午一直打到深夜,足足打了近五个时辰,除了十几名吐蕃骑兵突围成功外,八千精锐吐蕃军最终被唐军全歼,至此,入侵沙州的一万五千吐蕃军全军覆灭。

但唐军的伤亡也超过了四千余人,连重甲步兵也有近百人伤亡,这才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唐军士兵和战马已累到极点,伤兵都运回敦煌城内,没有受伤的士兵们都累瘫在地上,也战场也顾不上打扫,数百名士兵在翻看吐蕃军士兵,将受伤未死的敌军一一处死。

一名士兵翻过一具尸体,忽然大喊道:“我找到了!”

几名唐军士兵纷纷围拢上来,只见这具尸体是一名吐蕃将领,和别的吐蕃将领不同,他腰间挂着一枚金印,另一名认识吐蕃文字的唐军校尉上前扯下他的腰牌,在火光下细看,只见上面刻着‘前军都督论利陀’。

“就是他,吐蕃主将!”

论利陀尸体被找到了,他怎么死的已经无从考据,只能说他死在乱军之中。

郭宋得到消息,急催马上前,“敌军主将在哪里?”

校尉连忙上前禀报,“启禀都督,那张席子里就是!”

郭宋见旁边一张破席子里放着一具吐蕃将领尸体,身上血肉模糊,应该是在突围时被乱矛刺杀,这名吐蕃身穿锁子甲,头戴银盔,一看便是个高级将领。

校尉又将一只皮囊呈上,“这里面是他的军牌、金印、金令箭和战剑,请都督过目。”

郭宋接过皮囊问道:“可是论利陀?”

“正是他,他的官职是前军都督。”

这个职位可不低,相当于唐朝的大将军了,由此可见此人在吐蕃军中地位也很高,他虽然杀死了主将论泽,但吐蕃将领都不敢质疑他的领导地位。

郭宋随即令道:“把所有吐蕃将领的身份腰牌和战剑都收集起来,一并送去朝廷。”

普通吐蕃士兵没有腰牌,甚至连姓名都没有,只有将数百名吐蕃将领的腰牌和身份证明都收集起来,送往朝廷,朝廷才会相信他们真的歼灭一支上万人的吐蕃精锐之军。

天终于亮了,唐军开始清扫战场,将所有吐蕃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焚烧,然后再挖深坑掩埋,又将两千三百余名唐军阵亡士兵尸体火化,骨殖装入罐中,将送回他们各自家乡。

大军回到敦煌城已经是中午时分,此时敦煌城的沙州大街上扎满临时帐篷,里面住满了一千九百余名伤兵,数千名敦煌百姓主动担负起照顾他们的重任。

司马刘梓上前道:“还是有四百二十名将士重伤不治身亡,郎将董学清受伤太重,也不幸阵亡。”

河西军阵亡的最高将领便是郎将董学清,他是李冰的副将,在激战中被吐蕃军的一支短矛刺穿了腹部,另外还有三名校尉和八名旅帅阵亡。

郭宋点点头问道:“董学清家里有什么人?”

“他还没有成婚,父母都已病逝,有个兄长在原州。”

郭宋沉吟一下道:“就把他安葬在沙州,其他没有家属的阵亡士兵也一并安葬在沙州。”

“遵令!”

刘梓匆匆去了。

郭宋回到州衙,尽管他也精疲力尽,但他还要强打精神写两封信,一封是给家人的报平安信,另一份是稍微详细的军报,派人送去张掖,让河西节度府安排八百里加急快报送往长安。

忙完了信件,郭宋终于疲惫不堪,一头倒下,沉沉睡去。

........

八百里加急快报最快也要六天才能抵达长安,但报捷鹰信却在三天后抵达了长安,河西唐军收复沙州,全歼一万两千吐蕃军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城,长安城内顿时一片欢腾,数万百姓走出家门,无数人敲锣打鼓,欢庆唐军收复河西走廊,虽然河西走廊还有瓜州没有收复,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丢失安西北庭,失去大半河西走廊,一直是唐朝百姓心中难以言述的耻辱,所以收复河西走廊又唤醒了长安百姓心中对大唐盛世的回忆,同时也满足了大家失去已久的一点点大国尊严。

郭宋这个名字再一次在长安家喻户晓,以至于郭子仪府前挤满了前来恭贺的长安百姓,很多小道消息都在传播,郭宋就是郭子仪的孙子,尽管都是小道消息,但长安百姓却深信不疑,郭府再三解释也没有用,郭子仪不得不让几个儿子出面感谢长安百姓的厚爱。

郭府后堂,郭子仪长子郭曜对父亲道:“民间对收复沙州欢欣鼓舞,朝廷却很沉默,很多人认为郭宋太鲁莽,打破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平衡,他们担心唐朝和吐蕃之间会爆发战争,担心吐蕃会大举入侵陇右和西川。”

郭曜也年近六旬,官任从三品太子詹事,太子少保,是东宫最高官员。

郭子仪看了一眼郭曜,缓缓问道:“你说的这个情况是朝廷个别官员的想法,还是普遍都这样想的?”

“孩儿不敢说所有官员都这样想,但至少有七成官员是心怀忧虑,在此之前,收复河西走廊还一度是朝廷的禁忌,在元载和常衮当政时,谁也不敢在公开场合谈论收复河西走廊的话题,直到郭宋收复肃州得到天子支持,才有人会偶然提及沙州,但也只是极少数人,绝大部分官员都不赞成打破平衡。”

郭子仪沉默片刻道:“你的意思说,郭宋收复沙州,虽然在民间得到很高的声誉,但朝廷却不见待,是这个意思吧!”

“正是如此,孩子觉得他会在仕途上失分,可以说他在这件事上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

“没有那么严重吧!我听说韩滉和李泌支持他收复沙州。”

“父亲,韩滉的相位恐怕已经不久了。”

郭子仪一怔,“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