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纥之乱

猛卒 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纥之乱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韩滉连忙道:“陛下,有两件事情,一是剑南节度使崔宁请求尽快回蜀,他说以泸州刺史杨子琳为首的一些官员居心叵测,可能会趁他不在蜀中造反,他很担心,希望立刻回蜀。”

“他昨天才来,就急着回去?”

李豫着实有些不满道:“他的事情很多,弹劾他的折子至少有数十份,他必须把事情交代清楚,否则朕就直接罢免他。”

“微臣明白了,微臣会告诉他,让他安心述职,不要急着回去。”

“还有什么事?”李豫又问道。

“还有就是为臣是想说回纥使团之事,他们不仅民愤太大,而且一直在暗中刺探大唐的军事技艺,像制弩技术、制刀技术,最近他们一直在刺探攻城云梯的技术,微臣认为把他们留在长安很危险,能不能送他们回草原?”

安史之乱后,回纥使团一直留在长安,在光禄坊有一座占地百亩的回纥馆,相当于后世的大使馆,虽然这些年回纥在西方和吐蕃争夺吐火罗以及河中地区,和大唐的联系不多,倒是因为思结部崛起,思结部渐渐取代了回纥,在长安也有一座占地数十亩的思结馆。

相对而言,思结人就比回纥人收敛得多,很少听到思结人犯事的消息,倒是回纥人隔三差五就被民众告到官府,横行霸道,强买强卖,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人,成为历届京兆尹最头疼的事情,每次都费尽口舌去要人。

目前回纥在京城内有五百驻军,他们便是长安最不稳定的祸根,以前一直驻扎在城内,曾经有一个坊的百姓都因为他们而逃光。

十年前,朝廷花重金在城外给他们建造了一座占地千亩的军营,交涉了整整一年,他们才勉强搬出去。

他们的吃喝开销都是由朝廷负担,为了不让他们进城寻衅滋事,朝廷每年都供应给他们大量锦衣美食。

但他们依旧不领情,还是经常进城来喝酒狎妓,大闹平康坊,夜闯城门,把长安闹得乌烟瘴气,朝廷提到他们就头疼。

这些事情李豫能忍就忍了,但韩滉提到他们刺探大唐的军事情报,这就让李豫有点无法接受了,中原的很多军事技术已经在隋朝时传到草原,极大提高了游牧民族的作战水平,如果再把唐朝的攻城武器和大型守城武器技术偷过去,那后果就严重了。

李豫沉吟一下道:“通知知政堂,召集相国议事!”

所谓相国议事,就是所有相国都参与的会议,颜真卿、李勉和段秀实三人虽然是虚相,但也只是不管日常政务,但涉及到重大军国议事,他们都要参加,李勉在中原作战,无法参与,一般都是四相参加议事。

半个时辰后,常衮、颜真卿和段秀实都赶到了紫宸殿偏殿,这是一座小殿,位于天子御书房外面,又叫天子便殿,天子召集重要的军国议事,都在这里进行。

除了李勉外,四名相国都在座了,李豫缓缓道:“朕召集各位议事,是关于回纥使团之事,回纥使团害民朕就不提了,现在韩相国告诉朕,回纥竟然在刺探大唐的军事情报,这就让朕无法接受,所以请大家前来商议此事。”

常衮眉毛一挑,问道:“请问韩相国,你说回纥刺探唐朝军事情报,可有什么确凿证据?”

韩滉知道他会向自己发难,便淡淡道:“我当然有证据,没有证据就下结论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韩滉绵里带针,暗中讥讽常衮没有证据就弹劾郭宋一事,常衮心中暗暗恼火,脸上却不露声色。

这时,一名官员被领了上来,是一名七品小官,此人叫做杨览,官任七品军器监主簿。

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军器监主簿杨览参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主簿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杨览站起身,韩滉在一旁道:“杨主簿,把你昨天告诉我的事情,再给陛下和各位相国重复一遍。”

“卑职遵令!”

杨览对众人道:“大概是几天前,一名胡商忽然上门,说有一笔买卖想和我做,我有点糊涂,我从不做生意,何来买卖?我便拒绝了他拿出的一千两银子,然后前天晚上,这名胡商又来了,他直接告诉我,他不是商人,而是回纥使团的人,他拿出三百两黄金和一把刀,他说他要军器监最新研制的绞盘式重型投机石图纸,他说,我收下黄金,大家就是兄弟,我不答应,桌上的刀就会杀我全家,我被吓坏了,只得收下黄金,昨天我就找到了韩相国汇报此事。”

众人面面相觑,颜真卿问道:“此人叫什么名字,他说了吗?”

“回禀颜相国,他没有说,但他给我看了标志,他胸口上有三朵银花。”

银花是回纥官员的身份标志,九朵银花为最高,三朵银花应该是个中下层官员,使团中最高是六朵银花。

韩滉点点头道:“感谢杨主簿不顾家人安危来揭发此事,你放心,朝廷会保护你和家人安全。”

“感谢韩相国!”

主簿杨览行一礼,退下去了。

这时,一直沉默的段秀实道:“微臣相信,这位杨主簿绝不是被收买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人,他们在长安存在了十几年,不知搞到多少大唐的军事情报。”

众人都沉默了,良久,李豫缓缓道:“就算搞到情报,也应该早送走了,现在朕和大家商量,朕想让回纥使团离开长安,或许像思结部一样,只留一人和十几名士兵,大家看看该怎么办?”

常衮躬身道:“启禀陛下,回纥人刺探军事情报,只要我们防范周密,不给他们任何机会,他们也没有办法,其实微臣是希望废除回纥和大唐之间签订的马绢交易协定,大唐的财力实在有点吃不消。”

回纥和大唐之间签订的马绢交易协定是在安史之乱后期签订的,规定大唐必须购买回纥人养的马匹,价格是一匹马换五十匹绢,这比市价足足贵了五倍,不仅如此,回纥人拿来的还是老马和劣马,逼迫唐朝接受,每年都要换走唐朝数十万匹绢,给唐朝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回纥也因此得到财力支撑,和吐蕃在吐火罗打了十几年的拉锯战。”

李豫沉默半晌问道:“这个协议朕记得是有时限的,它什么时候结束?”

常衮躬身道:“当时签订的时候说得好听,是回纥为了支持大唐平乱,等大唐彻底平乱,国力有所恢复,不再需要回纥的战马,这份协议就可以结束了,事实上,这份协议在十年前就该结束了,但回纥一直在拖延,说再支持大唐十年,现在十年又过去了,那么最迟今年年底就应该结束它。”

“那就结束它!”李豫毫不犹豫道。

常衮叹了口气,“微臣也想结束,但回纥怎么也不肯答应,总是说要协商,除非大唐和回纥翻脸,直接不收他们送来的马匹,那协议就自然结束了。”

这时,韩滉道:“要不就和回纥改签协议,定为市场价收购,甚至改成民间贸易。”

颜真卿也道:“我们还可以提出,如果回纥一定要坚持协议,那大唐也会和吐蕃签署类似协议,相信这不是他们想见到的。”

段秀实也补充道:“其次要严管京城回纥人,一旦他们在京城闹事,可以出动金吾卫抓捕入狱,不给他们任何法外开恩,同时也削减回纥使团在京城人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基本上就将对回纥关系定调了,朝廷不能再对回纥一味让步,必须要重新评价大唐和回纥的关系。

大家一共草拟出四条共识:第一,要对朝廷的各种军事机密严加防范,不给回纥人任何可趁之机;

第二,削减回纥使团长驻长安的人数,由目前的六七百人削减为五十人;

第三,结束大唐和回纥的马绢协议,或者重新拟定,从现在开始,不再接受从回纥的马匹输入。

第四,取消回纥人的一切特殊待遇,胆敢以身试法,触犯大唐律法者,将严惩不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