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访韩相

猛卒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访韩相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入夜,长安城关闭城门和坊门鼓声敲响了,正在外面吃饭或者做客的百姓们纷纷往家里赶,他们还有点时间,要敲完一百零八记鼓声后才完全关门。

一辆马车却停在相国韩滉的府门前,尚书左仆射颜真卿从马车里出来,台阶上,韩滉的长子韩群已等候多时。

韩群连忙迎上来行礼道:“家父已在书房等候,特令小侄来迎接世伯。”

颜真卿微微笑道:“这么晚还来打扰你父亲,真的不好意思。”

“哪里!世叔太客气了,请随小侄进府。”

“有劳贤侄了。”

颜真卿跟随着韩群进了府门,直接来到中庭韩滉的外书房,韩滉已在院门口迎接颜真卿。

韩滉笑道:“关坊的鼓声已经敲响了,清臣有没有携带相国牌,没有的话我可以借给你。”

颜真卿拍拍口袋,“当然带了,没带牌子,我怎么敢在夜间出门?”

两人笑着走进书房,分宾主落座,一名侍女给他们上了茶。

颜真卿之所以在关闭坊门时来拜访韩滉,也主要是想避免一些非议。

但朝中出现的一系列反常情况,又使他不得不来,上个月政事堂连出两件大事,崔佑甫在教坊饮酒狎妓,让妓女们扮演宰相议事。

这件事随即被常衮告发,使天子李豫十分不满,认为崔佑甫有失体统,便将他罢相,贬为河南府少尹,没过几天,刘晏在朝会时连续两次晕倒,他的健康恶化,随即向天子请辞相国之位。

短短半个月便少了两名相国,天子李豫也没有增补相国的想法,政事堂议事不得不暂停,偏偏天子李豫对常衮十分宠幸,这便给右相常衮独揽大权创造了条件。

颜真卿深感焦虑,便有了今晚来拜访左相韩滉的决定。

“政事堂议事从唐初以来就有了,高宗后更是成为惯例,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让常右相大权独揽,我着实不理解。”

韩滉淡淡笑道:“这个问题群我前几天专门和太子探讨过,太子也向我转述了圣上的意见,圣上认为,政事堂议事表决制度变成了相位平等,体现不出右相的权威,这也是常相国不断向圣上反应的问题,他身为右相,却事事被否决,那还要右相做什么?”

颜真卿哼了一声,“无非就是弹劾郭宋那件事,他如果没有私心,又怎么会被否决?他应该先检讨自己才对。”

韩滉摇摇头,“问题是现在圣上支持他,太子也认为传统的政事堂议事应该是左右相碰头,而不是全体相国表决,清臣,你还想不通这里面的关键吗?”

“韩兄,恕我愚钝,能否明示?”

韩滉叹口气道:“很简单,如果知政堂议事已经由相国表决通过,那还有圣上什么事?你没发现相国表决制度实际上是把圣上架空了吗?”

颜真卿迟疑一下道:“但相国表决制度最初就是圣上推行的,他怎么现在又反对了?”

“此一时彼一时罢了,当初是因为元载大权独揽,为了防止再出第二个元载,圣上才提出政事堂表决,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政事堂已经表决通过了,那么朝会讨论又有什么意义?圣上是批还不是批呢?

实际上,政事堂表决制度不仅威胁到右相的权力,还渐渐威胁到了君权,圣上才在这件事表现出了暧昧态度,转而支持常相国的述求。”

颜真卿负手走了几步,最后他望着屋顶很无奈道:“如果事事都是右相做主,那我们这些普通相国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朝廷直接设左右相就行了,明天我也辞去相位算了。”

韩滉看出了颜真卿内心的失落,便笑着安慰他道:“圣上不赞成政事堂表决制度,但不代表他反对多相制度,依我看,最终还是会采用多相协商,右相拍板制度,至于清臣兄也不要太担心,据我所知,圣上打算让你主管吏部,兼任吏部侍郎。”

颜真卿这下明白了,天子实际上是要恢复实相和虚相制度,左右相是实相,其他相国都是虚相,只是有相国的头衔,而不再拥有相国的实权,只有圣上召开重要军国议事时才列席参讨,圣上准备任命自己为吏部侍郎,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那朝廷有几个相国,其实并不重要了,对吧!”

韩滉点点头,“确实如此,不过我听说段秀实要加相国头衔,主管刑部,李勉也要加相国头衔,但依旧坐镇中原。”

颜真卿着实有些沮丧,圣上废除政事堂表决制度,实际上就是常衮赢了。

其实颜真卿也知道,说相国表决制度是传统,其实有失偏颇,传统的相国议事只是左右相协商制度。

右相是中书令,负责草拟圣旨,左相是门下侍中,负责审核圣旨。

比如说,中书令右相让中书舍人草拟了一份圣旨,交给天子批准后,转到门下侍中手中,门下侍中觉得不妥,否决了这份圣旨,那么天子的批复就毫无意义了。

所以为了避免天子批复后圣旨后又遭到否决,在天子批复前,由右相和左相事先碰头协商,达成共识后,圣旨才交给天子批复。

左右相协商制度是从高宗时期开始实施,这才是传统的政事堂议事,而相国表决制度其实是从十年前开始的,最初的动机是制衡鱼朝恩,防止身为左相的鱼朝恩利用侍中否决权干扰朝政,后来又是为了制衡元载。

既然鱼朝恩和元载都被扳倒,那么相国表决制度也就没必要再存在下去了。

沉默半晌,颜真卿又道:“那常衮故意扣住丰州军的表彰算什么呢?上次弹劾郭宋没有成功,这次又故意忽视郭宋守土之功,韩兄,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常衮这么痛恨郭宋,处处刁难他,打压他?”

韩滉笑了笑道:“常衮又不是元载一党,他打压郭宋做什么?清臣有点多虑了,其实常相国的理由也说得过去,丰州守卫战和朔方军出兵薛延陀是一件事,所以他提出要等朔方军的战事结束,再一并考虑,圣上和太子都同意了,清臣就不要再为这件事耿耿于怀了,他真不肯给丰州功劳,太子也不会答应,对不对?”

颜真卿冷笑一声,“就怕最后的结果,会出乎我们意料。”

........

就在颜真卿夜访韩滉的同一时刻,常衮也在自己府中接到了李怀光派人送来的紧急信件。

信中的内容让常衮恼怒万分,李怀光在剿灭薛延陀部时竟然和思结部激战,最后惨败,两万大军伤亡九千余人。

李怀光在信中说他们遭到了思结部偷袭,但思结部偷袭他们的理由却语焉不详。

当然,李怀光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常衮能保他,常衮心里也明白,如果天子震怒,李怀光的朔方节度使之职就得革掉了。

可是让自己怎么保他?

常衮负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又看了看信件,李怀光在信中最后把责任推给了三镇经略使郭宋,正是郭宋曾经擅自许诺把薛延陀部交给思结,才导致思结为争夺薛延陀牧民和唐军翻脸。

真是因为郭宋给思结许了诺言,才导致思结部和唐军翻脸吗?

常衮觉得李怀光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且不说郭宋有没有向思结部许过诺言,就算许诺过,思结可汗也不会当回事,除非是郭宋假传圣旨,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常衮虽然因为丰州张家之事而对郭宋十分不满,给郭宋穿穿小鞋倒也无妨,但涉及到天子强烈关注的军国大事,常衮却比较小心,个人情绪不会轻易表露出来。

可是李怀光又是他的人,他力排众议推荐李怀光为朔方节度使,第一战就惨败,让他怎么向天子交代?

常衮尽管很气恼,不过李怀光肯定要保,只是该怎么保,怎么分摊责任,他确实要好好考虑一下。

........

两天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迅速传遍朝野,朔方军在剿灭薛延陀残部之时,遭遇了思结、回纥联军的袭击,唐军奋力反击,不幸落败,伤亡九千余人。

这只是一个简短且被粉饰过的消息,具体的细节没有公布。

让人们感到震惊的不仅是唐军落败,而且还有思结部和唐军交战,几年前思结可汗还来长安朝觐,双方结盟,这才几年,对方便翻脸无情,兵戈相见。

御书房内,李豫脸色十分难看,他面前的御案上放着一份朔方节度府送来的详细报告,报告很细的描述了这件事的起因,以及双方数度交手,最终爆发大规模作战的详细经过。

李豫用指节敲着御案上的报告对常衮道:“这份报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说清楚,思结为什么要袭击唐军部落?薛延陀的后台是葛逻禄人,而不是思结人,他们是思结部的敌人,思结军队没有必要救援他们。”

停一下,李豫又加重语气道:“报告说,思结部是为了和唐军争夺人口和土地,可大唐从未掳掠过草原人口,更没有侵占过草原土地,这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常识,难道思结会不知道?还有,报告最后说,是郭宋私下给思结部承诺了什么,这一点朕要查清楚,他到底有没有擅自和思结部接触,究竟有没有向思结部承诺什么?”

“陛下圣明,其实还有一个关于郭宋的事情,微臣觉得有必要查清楚。”

“什么事?”

“御史台接到有人举报,说唐军在丰州击败薛延陀后,缴获了大量物资,其中有近万两黄金器皿,价值十几万贯,郭宋命人秘密把它们运送进京,交给了东市聚宝阁珠宝店,据查,郭宋和这家珠宝店关系密切,御史台希望能立案调查此事。”

李豫很清楚聚宝阁和郭宋的关系,他点了点头,“立功要重奖,违法也要严惩,朝廷必须要做到赏罚分明,御史台先查清事实,如果属实再立案调查,另外,传朕的旨意,宣召李怀光和郭宋进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