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猛卒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

猛卒 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

作者:高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8: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在做出决定的次日,郭宋便给思结可汗萨勒写了一封信,派三名骑兵骑双马赶赴思结部牙帐送信。

郭宋随即下达了榆林县西撤的命令。

榆林县是一座大县,有人口近三千户,一万五千余人,不过由于旱灾导致胜州南部的大量百姓逃到榆林县,使榆林县的人口翻了一倍,达到了近三万人。

榆林县令赵知吾这几天也是坐立不安,他同样得到了胜州和夏州爆发蝗灾的消息,他心里很清楚,胜州官府现在根本无力对付蝗灾,胜州向南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面是黄河,黄河对岸也是山区,蝗虫群肯定会沿着黄河北岸而上,榆林县就在所难免了。

天宝十四年,蝗灾就是从夏州到胜州然后沿着黄河到榆林,最后入侵丰州,蝗虫是有记忆的,它们一定还会走这条绿色通道。

这时,赵知吾接到了郭宋用飞鹰发来的命令,令他带领全县百姓去丰州参与驱蝗,榆林遭受的农作物损失由丰州军田来补偿。

这个方案很不错,赵知吾完全能理解,与其被蝗虫各个击破,还不如集中人力来一起驱蝗,而且军田肯给补偿,百姓们也能接受。

但让赵知吾有点为难的是,南面的河滨县县令和县丞都赶来了,想协商两县一起对抗蝗灾。

河滨县距离榆林县不足百里,是一座小县,人口九百余户,不足四千人,土地比较贫瘠,以旱田为主,只能种粟,亩产量也不大,百姓十分穷苦,在胜州毫无存在感,南部百姓逃灾过来,根本不去河滨县,而是来比较富庶的榆林县。

县丞李环劝赵知吾道:“河滨县人口太少,起不了什么作用,还不如让他们把百姓召集起来,一起撤去丰州参与驱蝗。”

赵知吾叹口气道:“就不知道郭使君肯不肯补偿河滨县的损失,毕竟他们是胜州,不是属于丰州。”

李环微微笑道:“县君别忘记了,郭使君还是朔方节度副使,胜州也是他的军事管辖之地,他是用军田粮食来补偿损失,我觉得补偿河滨县也是情理之中。”

“但最好还是确认一下。”

李环想了想道:“现在是中午,发鹰信的话,天黑之前可以送到九原县,然后明天一早郭使君回信,明天中午我们就能收到了,所以我们安排在明天下午和河滨县的官员商议,时间上就来得及了。”

赵知吾点点头,“你说得对,就按照你的建议来办!”

........

榆林县驿站内,两位从滨河县赶来的官员不安地等待消息。

两人一个是滨河县县令王大志,另一个是县丞苗蔚,他们虽然提出两县联合抵抗蝗灾,但事实上,两人心里都清楚,蝗灾根本不是两县联手就能抵挡。

他们找榆林县的真正目的是想探讨蝗灾后的灾民安置,胜州已经指望不上,榆林县比较富裕,仓库里或许能有点余粮,能接受滨河县的灾民。

这时,院子里传来县令赵知吾的声音,“王县令在不在?”

王大志大喜,连忙迎了出去,“在!在!赵县令快请进,李县丞也来了,请进来坐。”

两个县的县令和县丞聚集一堂,喝了一口茶,王大志试探着问道:“贵县抗击蝗灾的措施已经部署好了吗?”

赵知吾点点头,“事实上是丰州统一部署,我已经接到命令,榆林县青壮老幼在三天内全部撤到丰安县,集中三县和三镇的全力人力来抗击蝗灾。”

王大志和苗蔚面面相觑,苗蔚连忙问道:“那榆林的麦田怎么办?不就全完了吗?”

赵知吾叹口气,“这也没有办法,仅凭我们榆林县肯定抵挡不住蝗灾,还不如集中力量保九原县,我们也认为有道理,当然,榆林县的损失,丰州会用军屯粮食来补偿我们,这叫做一举两得,我们出了力,也能得到补偿。”

王大志和苗蔚心中异常失落,为什么胜州就没有这么好的事情呢?只要肯补偿他们的损失,他们也愿意出力啊!

赵知吾看出了两人的神情,便微微笑道:“我们两县是兄弟县,百年来一直互相照顾,我昨天特地征询了郭使君,郭使君已经表态,只要河滨县百姓跟随榆林县百姓一起去丰州抗灾,他也会补偿滨河县的损失。”

王大志和苗蔚顿时喜出望外,王大志连忙表态道:“我们非常愿意跟随榆林县前往丰州抗灾。”

苗蔚则问道:“具体该怎么做,全体县民都要去吗?”

赵知吾道:“原则上是十岁以上少年,六十岁以下老人都要参加灭蝗,可以全家一起去丰州,丰州提供帐篷居住,到具体灭蝗的时候,老人和幼儿就不用参加,主要是方便照顾,当然,如果不愿去也可以,不勉强,但粮食补偿就没有了。”

王大志异常果断道:“灾情蔓延很快,我们现在就回去,立刻动员百姓前来榆林县,大家一起去丰州,赵知县看如何?”

赵知吾点点头,“尽快吧!能动员多少就动员多少,实在不愿去也不勉强。”

王大志和苗蔚随即告辞而去,他们连夜返回了河滨县.......

与此同时,榆林县也开始动员起来,衙役们挨家挨户告之百姓,县衙也召集了县里的大户人家以及各个家族的长者前来商议。

大堂上济济一堂,赵知吾高声对众人道:“经历过天宝十四年蝗灾的人都知道,仅凭一县之力根本抵当不住蝗灾的侵袭,郭使君拿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集中整个丰州的人力抵御蝗灾,然后用保住的麦子来补偿大家的损失,这个方案我完全赞成,但不会勉强任何人,大家自愿参加,给大家一晚上的时间和家人商量,明天和后天为报名时间,大后天开始西撤,大家跟随东受降城的军队一起启程去丰安县,那边会用帐篷安置大家。”

停一下,赵知吾又道:“我希望大家把情况给家人讲清楚,只有付出才会有得到,如果不去丰州参与灭蝗,那么自身的损失丰州官府也不会补偿,只能得到一点点赈灾的粮食。”

“请问赵县令,丰州官府能补偿我们多少损失?”

“按照每亩两百斤麦子来补偿,如果参加九原县的收麦,那就是两百五十斤。”

大堂上吵成一片,有人高声道:“赵县令能不能出一个正式通告,把情况写清楚,在县城各地张贴。”

赵知吾点点头道:“完全可以,我们马上会有正式通告,大家回去通知亲朋好友,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问,没有问题就可以回去了。”

“请问县令,万一整个丰州的力量都抵御不了蝗灾,官府还会给补偿吗?”

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赵知吾也不回避,坦然道:“如果九原县的麦田也毁了,那么只能指望朝廷运粮前来赈灾了,补偿的前提是保住九原县的军田,这一点希望大家心里明白,所以我们要全力抗灾,不仅仅是为保住丰州,也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

.........

消息很快传遍了榆林县城,在榆林县避难的一万五千多胜州和夏州灾民率先响应,愿意去九原县救灾,其他各家各户也纷纷召集家人商议。

不少人家果断作出决定,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西撤,还有一些人家则比较犹豫,不过形势的变化已经由不得他们了。

当第一批近万名百姓跟随五百士兵西撤后,剩下的人家便意识到了他们的愚蠢,一个县都未必能抵御住蝗灾,剩下的几千人难道还能保住自己的麦子,如果不走,丰州也不会再补偿他们的损失。

这时,来自滨河县的数千百姓也抵达了榆林县,他们很果断,所有人家都愿意去丰州,在几名县官的带领下,举县西撤。

第二批西撤的榆林县百姓和滨河县百姓在五百东受降城士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前往数百里外的丰安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