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农家小地主 > 第425章 之怒(上)

农家小地主 第425章 之怒(上)

作者:郁雨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5:12:5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个问题也就苏文和刑部尚书能作答,可惜,刑部尚书功课做得不够,将案情移交给大理寺后就没再管了,最关键是这孩子先头他也就过问了一下,经手人也不是他,所以此时他只能拿眼偷瞧苏文,只希望对方不要和他一样掉链子,不然他们的官帽只怕真的要保不住了。

“回皇上,举报韩忠远的是惠州永县的县令马安,此人现在还在京师,但伤情严重,臣将他放在太医院左医正家中治疗养伤。”

刑部尚书松了一口气,面色如常的立在苏文旁边,还点了一下头,好像在肯定事情就是这样的。

苏文不由瞥了他一眼。

刑部尚书微微侧头对他微笑示意。

苏文只扭过头去继续听皇上的吩咐,这样厚脸皮的人他还是不要看了。

“可能行走?”

“应无大碍,明日臣叫人将他抬上大殿来。”

皇帝抽了抽嘴角,算是默认了。

皇帝挥手,众人正要退下,皇上却开口留了左相和赖五。

退到门口的右相眼睛一黯,他年纪大了,皇帝又信任依赖左相,只怕他再一离开,世家更没有立足之地了。

才走下石阶,刑部尚书就快步追上苏文,“苏尚书,那韩氏是否要捉拿审问?”

苏文瞥了他一眼,道:“大人是刑部尚书,按说律法应该比本官还熟才是,韩忠远所犯的是死罪,虽然罪名未确立,但在罪证确凿之下,家眷的确不应该四处乱窜,但韩忠远的罪名是否牵涉家眷也未确定,也的确不能将人押归大牢。”

刑部尚书抽抽嘴角,这事他自然知道,按照正常程序,派兵围了韩忠远的府邸,将家眷控制在他们家里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等到确定是否牵涉家眷,是抓是放也有了定论,但现在是韩忠远的府邸远在惠州,他鞭长莫及,而现在韩氏住的是客栈,不能围,那也不能抓……

到最后问题不也没解决?

“苏尚书,明日早朝过后,本官请上大理寺与兵部一同开审吧,到时,你可一定要来旁听。”

“大人放心,本官定会遵照圣旨前往的。”

而御书房里,皇帝指着盒子问赖五,“你觉得那韩氏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假话。”

皇上失笑,“你倒是肯定。”

“回圣上,这不是我说的,是我侄女说的,她不喜欢那韩氏,觉得她说的是假话。”

“哦?”皇上感兴趣起来,“她怎么就这么肯定韩氏说的是假话?”

“直觉。”

见赖五回答的斩钉截铁,而皇上被噎的说不出话来,左相失笑的摇头,转移开话题,“韩氏那里要派人盯着,她找上你,只怕背后有人。”

以前也有动了歪心思的人找上赖五,赖五无一不将人扔出去,关键是扔出去了还要到刑部和皇上那里给备案。

那些人都被查出问题,最后都下了大牢。

那时候赖五得罪的人不少,若不是有皇上和左相护航,他早就连骨头都不剩了。

但好在赖五只是厌恶贪官污吏,对一些情理之中的忙能帮就帮,安国公府这才没有显得太过冷清。

但那些心中有鬼的人依然不敢登门。

京城,或是在京城里有一些人脉和门道的人都知道,歪的邪的要避开安国公。

但这韩氏看着就不像冤枉的,却依然坚定不移的找上赖五,而根据赖五说的对方连木兰的身份都没打听出来,就好像是有人故意将她的耳朵堵起来一样。

京城中的人虽然不会留意木兰,但安国公这边只有这一门亲戚,每年送往钱塘的东西不少,只要用心打听都可以打听得出来。

毕竟,异姓却为赖家供奉香火十数年,这件事在赖五回乡祭祖迁坟的时候也传为一时佳话。

但韩氏派下人拿着钱在赖家附近的几家里竟然一句话都没打听到。

皇上心中生恼,“这几****闭门谢客,就在家里休息,谁去找你都不要见。”

赖五是他的人,那些人很显然是想将赖五拉下水除掉他。

除掉赖五,就是砍了他的左臂,皇上能高兴才怪。

因为这个,加上三个村庄的屠杀案,让皇上的脸色很不好看,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就是沉着脸的。

赖五没听皇上的话,一大早就跑来凑热闹了,稳稳地站在底下,只当没看到皇帝的黑脸。

惠州的屠村冒功案被当堂提出来,而惠州永县县令马安被人抬了上来。

马安受了很严重的伤,他是一路逃亡到京城来的,一到京城就直奔登闻鼓,本想去敲登闻鼓的,但那里守了人,他没敢过去,本想拼着一死,也要把那两百六十八户,八百三十二人的怨气直达天听……

他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却没想会碰上苏文的车架,那时候他浑浑噩噩,只隐约听到马车里的人吩咐外面的小厮转道去大理寺卿家。

能认识大理寺卿的人身份一定不俗吧?

马安的身体比意识还要快一步,他的脑海中才闪过这句话,身体已经扑到苏文的车架前了。

然后他就被送往了医馆,然后他就知道了眼前年轻的人是六部尚书中最年轻,也是传说中最为公正廉明的吏部尚书,然后,他治下三个村村民的冤屈才得以昭示。

他以为事情就那么定了,他已经从苏尚书那里得知韩忠远已经被抓,但此时他为何又被请上了大殿?

马安艰难的将腿曲起来,看上去就像是跪着。

皇帝见他痛得额头冒汗却还能如此尊敬他,对他倒是有了好感,因此脸色也好看了些,“是你告的韩忠远屠村冒功?”

马安想要磕头,但因为脊背受伤,却怎么也弯不下,只好微微低头应了一声“是。”

“你身上有伤,朕赐你座位,你就坐着回答吧。”说着看向内侍。

两个内侍忙上前将马安扶起来坐在软垫上。

马安疼痛稍缓,暗暗松了一口气。

“将具体实情一一道来,你说韩忠远屠村冒功,有何证据?”

马安的眼睛顿时红了,眼里忍着泪,悲愤道:“皇上,臣治下共有三乡十二村,但三村几乎被屠寥殆尽,所幸村民都是恰巧外出赶不及回去之人,臣几乎失去一乡,又如何会不知?”

马安伏在地上痛哭流涕,“韩忠远说是海匪所为,但臣仔细查探,并无海匪上岸痕迹……幸存下来的村民躲入臣家中,臣才知是韩忠远所为,所为不过是一珍珠……最为臣所不齿的是,他,他竟然还将村民首级算作海匪首级邀功,畜生也不过如此了,”马安脸色涨的通红,“不,他是连畜生都不如,那些孩子,那些老人,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最老的足有七十六了……”

大殿之中一时间只能听到马安的控诉。

马安哭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是真的难受,想到那天进村看到的情景,马安只恨不能手刃了韩忠远。

马安在惠州永县做了五年的县令,他家中殷实,信封的是道家,因此对仕途没多大的野心。

他在永县虽然没多大的作为,但清正廉明,加上也算尽到了扶助指导百姓之责,朝廷要求的都中规中矩的完成了,剩下的,他大多喜欢交给治下的百姓自己治理。

也因此,他治下的百姓很自由,也很喜欢他,与这个县太爷相处得不错。

而马安和韩忠远不陌生,但也不熟悉。

一个是地方长官,一个是驻守的兵部长官,韩忠远的官职又比他高,平时都是去结识知府大人的,所以马安和韩忠远只能说是认识对方的脸。

永县靠海,十二个村里更是有三个村直接连着海,除了打渔,就是靠下海捞珠为生。

而每次出海都是九死一生,也因此,大家出海的时候都是几十上百个青壮一起,那次出海也一样。

但不一样的是那次是属于年轻人们的一次打闹,二十多个玩得好的伙伴一起出海扑鱼,因为年轻,也因为人少,他们并没有走远,只在浅海里玩耍似的比赛打捞鱼。

后来是大家玩闹的时候船晃了一下,有一人不小心跌进海里,顺手又抓了一人下去。

在渔村里长大的人都会泅水,也因为人多,大家也都不担心,扔绳子的扔绳子,扔桶的扔桶,再不济也能下水拉人……

但意外总会发生,其中一人感觉脚被东西咬住,差点沉水,另一人忙将人顶上船,咬着人的那只巨蚌也就浮现出来。

大家费了不少力气将人弄出来,顺便将蚌也给弄死了,里面硕大的一颗珍珠就露出了真容……

之后的故事很简单,二十多个少年兴冲冲的要拿了珍珠回去邀功,三个村的长辈们聚在一起,最后决定将珍珠卖钱后将钱给那二十多个孩子分了,但须得拿出一部分来给三个村平分,那些钱放在村里的公款里,那被蚌咬住的少年和托着少年上船的小伙伴多分一些。

珍珠交给长辈们拿到惠州城中交易,但他们在半途中就遇上了韩忠远……

去惠州城的长辈共有六人,但只有一人活了回来,也只说了一句“快逃!”就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