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大明第一臣 > 第六百一十章 冠军……侯,回来了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一十章 冠军……侯,回来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6 14:40:4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李善长死死盯着张希孟,你不写,老夫就走,走不了,老夫就死!

反正老夫这个首相也当得太没意思了。

李善长是小吏出身,强在办事能力。国朝大政,张希孟和朱元璋商议,他负责落实,没有问题。

可现在下面的官吏也都不愿意听从号令,向上左右不了天子,向下摆弄不了百官那这个丞相还有什么意思?

不如就死了算了!

老李是破罐子破摔,一破到底。

见他如此决然,张希孟也没有办法,只能提起笔,当真写了起来。

说实话,在当下这个朝局,老朱面南背北,坐在龙椅上,譬如北辰,张希孟统领百僚,南面称臣。

又有话说,南斗主生,北斗主死!

老朱一道旨意,千人授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这位是管着死的,所以他发的免死金牌,也就那么回事,用处不大。

可张希孟不一样,他是位居南斗,如果他铁了心,要保一个人的性命,朱元璋也只能徒呼奈何。

这就是君臣之间的默契。

李善长也洞见了其中的关键,所以他一心要张希孟的免死金牌。

片刻之后,张希孟果然写好,李善长迫不及待抓在了手里,赶紧看过去,可是等他看完,老李的脸就黑了。

“张希孟,你不要欺人太甚1

啪的一声,李善长以手击案,须发皆乍。

原来张希孟写着:如若李公触怒天颜,又并非有十恶不赦之罪行,仆愿意为李公求情。

李善长要的是免死金牌,你给这么一句话!情人节人家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结果你拿一株狗尾巴草多少有那么点不够意思了。

“张希孟,你只是求情,老夫让你保我不死!你拿我当三岁孩子吗?”

张希孟坦然一笑,“李兄,擢黜之恩,皆出自上。我只能替你求情,而不能保你不死。如果我那么写了,你回头送到陛下那里,弹劾我狂妄自大,欺君罔上,窃据君父之权,赦免获罪之臣。到了那时候,我该怎么办?”

原来张希孟还防着一手呢!

李善长都哭了,“张相啊,这都什么时候了,我李善长焉能自寻死路啊1

“这就是了。”张希孟笑道:“你有这个心思,不会自寻死路以李兄多年的功劳苦劳,加上我帮你说情,你也多半不会死罪。又何必提心吊胆?莫非你真以为主公疯了不成?”

李善长一怔,默默沉吟,无奈苦笑道:“张相这么说,也有道理,不过张相,如今老夫继续留在中书省,还能干什么?你又有什么教我?”

张希孟一笑,“我能教李兄什么?你只要挑选合适的臣子,出任适当的位置就是,诸部尚书、侍郎,御使大夫、御史中丞、大理寺、鸿胪寺、太仆寺、苑马寺,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这些都是李兄的职权所在。”

李善长紧皱眉头,这,这和以前有什么差别吗?

不还是一样吗?

折腾了这么大的动静,就以为原地踏步吗?

这是我有病,还是你有病啊?

李善长疑惑地看着张希孟。

而张希孟却不愿更多解释了。其实说多了也没必要,有什么变化,李善长很快就会体会到了。

为什么明知道科举弊端那么明显,选拔出来的,也未必都是治国英才,历朝历代,甚至是元朝,都不能免俗,一定要走到科举这一步?

道理很简单,考试出来的,毕竟是经过了努力,付出了辛劳。

贡院考场,有多艰难,不言而喻。

十年寒窗苦读,又经过了好几天的生死折磨,吃喝拉撒,皆在那么小的地方,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未必能做到。

但至少这些科举出来的人,不会被轻易收买即便是主考恩师,给了那么大的好处,这些读书人,该放弃也会放弃。

就像徐阶,花了那么大心力,提拔张居正,结果等高拱掌权,收拾徐阶的时候,张居正依旧无动于衷,选择了装傻,甚至给高拱当了狗头军师。

当然也别怪张居正,徐阶在师父夏言倒霉的时候,只是默默把孙女送给了小阁老的儿子当小妾。

同样的情况,申时行也坐视老师张居正被神宗开棺鞭尸

很无情,也很残酷。

可这就是科举的师徒,塑料到了极点。

假如换成推荐的,靠着姻亲上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又会怎么样?

大约这些人就会聚集在太傅司马懿的周围,行高平陵之变,谋朝篡位了。

师徒如父子,师徒到底不是父子。

自从唐朝以后,历代都很少出现能够废立天子的权臣,尤其是宋明两朝甚至唐朝的宦官能随便摆布皇帝,行王莽董卓故事,也毫不迟疑。

可是到了明朝,出了那么多名声赫赫的大太监,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威胁到皇帝的安危?

这问题又出在哪?

随便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无数答案。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经过唐代的发展成熟,到了宋朝,官吏的选拔方式,主要变成了科举朝中掌权之官,皆是考出来的。

我堂堂部堂高官,我敬畏你九千岁不假,我害怕东厂锦衣卫,也没有错但是让我跟你造反,做梦去吧!

我是考出来的官,虽然可能受了你的恩惠,但是和那种需要舍命报答的知遇之恩,完全是两回事。

甚至谁敢跳出来,威胁皇权,那些平时唯唯诺诺的高官们,会断然出手,重整乾坤,澄清宇内。

抢一个从龙之功还是手到擒来,就犹如东林党在移宫案里面做得那样。

说了这么一大堆,科举制最大的好处,也就呼之欲出了,科举改变了权力的运行规律,能够保证皇权的稳固。

哪怕群臣联手欺骗天子,哄骗皇帝,却也没有谁想取而代之。

老朱家的皇帝再憋屈,比起孛儿只斤家的前辈,还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的。

这种差别,非是钻研历代典章制度的人,不能窥见。

张希孟自然是有这个功力的,稍微有点不同的是,他把这一套发扬光大了。

从当年进金陵,开科取士起,张希孟就不断主张扩大科举人数。

几百人,几千人,一般的考试,商科考试,这些年来,许多衙门的书吏,八成以上,都是通过考试的。

这群人广泛存在各个衙门之中,平时他们也感慨朝廷不公,命运不好,明明都通过了考试,为什么不能蟾宫折桂,一飞冲天?

还在衙门里,干着最碎屑的事情,累得头晕眼花,一点前途都看不到!

这种日子,多的持续了十来年,少的也有三五年。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他们得到了提拔,纷纷入朝为官,充实各部。

当然了,对于这些人来说,为官的第一天,他们就得到了来自门下省的公文。

所有官吏,务必严格遵守法度,按照朝廷规矩办事,对于上司的乱命,不但不能接受,还要向御史台和门下省检举。

总而言之,你们是大明的官吏,不是某个人的奴仆,秉公做事,一心为公。

所有官吏,除非渎职,可以安稳为官,直到七十致仕。

捧着这篇公文,已经在官场历练了好几年的人们一看,顿时了然于心。完全清楚了,这就是针对这一次盐务案来的。

部堂高官和下面的属吏分开,高官不能随便举荐部下,下面的人,也没有必要火中取栗,为人家赴汤蹈火。

一切都按照规矩办吧!

变化?

的确从外面看不出太多变化,可是从里面看,却是翻天覆地。

中书省的权柄大大衰落,而执掌官吏卷宗考评的门下省,一跃成为和中书省分庭抗礼的第二衙门,甚至还压过了御史台和五军都督府。

一个衙门的重要与否,往往取决于有多少属官,有多大的权柄如果光从品级看,大明朝第一的衙门甚至不是中书省,而是宗正寺。

但是谁又会觉得李贞是百官之首呢?

过去张希孟厉害,自不必说,可真正的门下省,却是很弱,属官只有姚广孝等少数人,最多加上一个度支局。

根本没法和中书省相提并论。

甚至连人才济济的御史台都不如。

可是经此一役,门下省一跃成为了跟中书省叫板的强悍衙门,整个朝局,也彻底改写。

表面上门下省只是管官员,可实际上,门下省的权柄急速扩大首先,原本挂在翰林院下面的修史文官,自然是归门下省管。

所以顺理成章,张希孟也得到了监修国史的权力。

还有,各部的工作绩效,任务目标,主要的努力方向这些也都要门下省出具建议。

随后,还需要有人给各部尚书,中书省宰相建言献策。也就是过去张希孟给朱元璋送木盒子的那个活儿,现在也都归属到了门下剩

虽然都说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但门下省做到了,不但吃成了胖子,还吃成了一个恐怖的猛兽。

虎视眈眈,群臣颤栗!

从上到下,大家伙还都在体会着变化,忧心忡忡而此时有一个人,率领着队伍,怀抱着一个特殊的酒碗,喜气洋洋,总算是立下了盖世之功。蓝玉朝着居庸关城墙大吼,“冠军是我!我蓝玉回来了!快去通报啊1

他嚷嚷了三遍,竟然没有反应蓝玉的暴脾气上来了,要不冲进去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