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林氏荣华 > 第118章 帮助

林氏荣华 第118章 帮助

作者:郁雨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4:27:58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四条措施中,第一条最诱人,因为是一次性发放二十两抚恤银,这笔银子的购买力不小,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看到过这么多钱。

而从长远看,第三条才是利益最大化,佃租减两成,只要租种的地够多,老天爷又赏脸,就算不能发财致富,也很快能把家底填起来。

林清婉的这个条件就是专为没地或地少的聪明人设的,她想吸引更多的长工把家搬来。

一个长工最少也能带来三个劳动力,农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而且他们的家在此,长工们的忠诚度也会提高。

到时候便是她没有与他们签下卖身契也可信得过他们。

这个世界上,能够放弃家人投敌的人可不多。

钟大管事领悟到林清婉的意思,开始不着痕迹的蛊惑长工们将家搬来。

那些家里地不少的还罢,地少或是干脆没地的长工则心动不已,而那些地多,但兄弟也多的也想回去分家,把自己的家小带来。

林家别院很快便从两天前的伤痛中挣脱出来,开始对未来的生活期待起来。

然而外界对两天前的暴动才将将做出反应。

这个时代信息流转太慢,林家别院被流民围攻后,除了卢尚两家知道更多的实情外,其他家都是知道些消息罢了,更别说苏州城的百姓了。

还是周刺史调兵驻扎城外,严控前来的流民,百姓们这才知道些消息。

林清婉和林润推波助澜,没多久,林家别院独自歼灭四百二十八名暴民的事开始流传。

前天给林家别院送药材的各家懵逼,一脸惊诧,“这么多?”

他们只知道林家别院被暴民冲击,周刺史带兵去救援时林郡主已经把暴民打退,并不知道她具体杀了多少人,此时听了具体数字,不由怀疑。

林家的府军在林家军上交给陛下时便一同交给了陛下,除了留下些护卫外便没有了。

据他们所知,林清婉身边的护卫不到三十数,他们是怎么杀退这么多暴民的?

难道林江还给她留了后手?

不少人都是如此怀疑的。

一时对林家也惊疑起来,赶紧回头扒拉自己对林家是否有过不敬。

还留在苏州的赵胜也怀疑起来,“那些逃出来的流民果真没看清墙上的是什么人,有多少人?”

“是,只是觉得声势浩大,人很多。”

赵胜沉思,难道林江真的给林清婉留了后手?

她那庄子不小,要藏人倒也容易。养私军是违法的,可赵胜还真不敢从这方面向林清婉开刀,因为赵家也有私军。

在这个乱世,哪个大家族不养些护卫?

他真从这方面入手,只怕林清婉还没反击,其他世家先给他按趴下了。

因为那些世家养的私军更多。

只有周刺史和那天去的将士知道,杀退暴民的是一群受训不过月余的长工。

林清婉手中真正珍贵的是那些能把长工练成兵的人,还有可以给他们打造武器的工匠。

而林家真正让周刺史佩服的则是他们的胸怀。

发生了流民围攻林家别院的事,城中人人自危,以尚家为首的家族向周刺史施压,让他把流民拦在城外,不许他们再入城。

可林家却主动站出来将那些围攻的流民定性为暴民,其性质与流民不一样。

流民都是受灾,而不得不迁徙的普通百姓,林家主动提议帮助刺史府赈济这些灾民。

周刺史看得出林族长是真的温厚,自然心悦诚服。

他虽然恼恨这些流民给他找麻烦,也制定了种种严厉的措施应对,可要说直接把流民拒在城外也不可能。

苏州城外也在他管辖之内,把流民拦在外面,没吃没喝的,城里的人倒是安全了,那城外的百姓怎么办?

何况这与朝廷制定的国策也不符。

可这次连卢家都没为他说话,他便只能顶着压力僵持着,这下受害人之一的林家都站在他这边了,他底气自然更足了。

而且林润不仅态度鲜明的站他这边,还出面帮他说服了几大家族帮忙分流灾民。

周刺史心中更是感激,他见林家宣扬拒敌的事,也乐得帮忙,顺便震慑一下流民,让他们不要再轻易惹事。

林清婉见了,投桃报李的给他送了一条计策。

这个时代君权的控制还不是很大,百姓们自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不管是大梁,南汉还是大楚,之前都同属于唐。

所以在百姓们的心里,他们都是一国的,只不过现在上位者不统一,所以他们才分属不同国家罢了。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平时站在边境线的两端,你能说我家陛下的坏话,我就能骂你家的皇帝,可要是遇上辽人,大梁人和南汉人便能站在一起拿着锄头迎战。

遇上贪官污吏,这边在骂,那边也会帮着骂,所以百姓们大抵是不介意换个皇帝的,只要那个皇帝能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有个盼头。

所以想要收买他们其实很容易。

给他们一个希望,然后不断的与他们说,大梁会和他们站在一起,愿意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上位者再与他们共甘共苦一番,多的是人感激涕零,将心掏出来给对方。

林清婉很早之前就想这么干了,然而她身份特殊,并不适合。反倒是周刺史为一地首官,再合适不过。

周刺史看到这条计策都惊呆了,他的幕僚瞄了一眼,拍掌道:“此计妙啊,周公,若能收拢他们,说不定还能为南征军立一大功。”

周刺史眼睛一亮,“你是说让他们为南征军领路?”

幕僚摸着胡子笑,“周公一定听过林国公飞驰鲁城的事吧?当时不就是有人给林国公领路,他才能绕道辽人后方收复鲁城,又断了辽人的后路吗?”

此林国公说的便是林颍。

周刺史心动不已,合上信道:“不愧是林公的后人。”

幕僚叹,“这就是大家族的底蕴了。”

就是一个女孩都这么厉害,他女儿也差不多这个年纪,此时正在家里备嫁,他却还要担心她嫁到夫家后受公婆辖制。

唉~

她闺女要是有这位林郡主十分之一的心智,他也不必操心了。

周刺史却笑道:“就不知是我们这位林郡主厉害,还是那位如英郡主更厉害些。”

幕僚一惊,“周公,难道……”

周刺史连连摇头,“不可说,不可说啊……”

但幕僚多少猜到了些,只怕这次南征军中会有那位如英郡主。

朝廷一直在等南汉的事发酵,也在等待时机。可在等待的时候手中的动作可不慢。

就在各地开始收拢南汉过来的流民时,皇帝已经下令让各地驰援虔州,以东北军的苏将军为首,其他各军分出援兵驰援。

西军因为距离这里最近,故为先锋,周刺史先头还不知道领兵的是谁,可刚送过来令筹措军粮的公文上有钟如英的印鉴,周刺史便大胆猜了一把。

这位郡主虽是女儿身,然而镇守洪州多年,凭一己之力便可据楚国以西,可见她的能力。

而林清婉虽较她年少,可从这一年多来的表现来看,她也是不可小觑的。

十六岁的姑娘却能支撑起一房,暴民来犯,四百多人说杀就杀了,这份决断,便是他也多有不及。

有林家的配合,苏州一带的流民渐渐被安抚下来,青壮到衙门里去服役,除了一日两餐,还有米面拿,再额外养活两三口人不成问题。

而老幼妇孺弱则在苏州内外找些活儿干,只是现在是冬季,本来就是农闲时候,他们又是流民,除了贪图便宜和些实在善良的人外,无人雇佣他们。

好在周刺史和林润说服了各大家族,各家捐出些粮食来,每日让人在粥棚里施粥,他们再乞讨些便也能活下去。

周刺史还让人给在城外搭了棚子,又送了不少御寒之物,足够支撑他们渡过冬天。

待林清婉将府中事务处理好回头看时,苏州城已经安静下来,渐渐有了冬日休闲的味道。

林清婉让林管家去难民棚里选了二十多个老弱妇孺回来,让他们去地里捡出大的石块,将大泥块粉碎,顺便将堆好的肥料埋进土里。

她每日包他们两餐,视其劳动量给他们酬劳。

少的,比如那几个五六岁,只能捡些石头的孩子,她只包吃,而几个老人,因为劳动量挺大,除了一日两餐,她还会给他们一升到五升不等的酬劳。

林清婉对林管家道:“每隔三天你就去选一次,每次只增加五人到十人不等,记住,每次都要在不同的棚里选。”

林管家应下,要养熟了再进下一批,姑奶奶此举完全是在帮人了。

林玉滨却觉得是他们家赚了,暗暗吐舌道:“姑姑,这酬劳也太低了吧?”

“正是因为低,这差事才轮得到他们。”

林玉滨略一思索便明白过来,现在是农闲时候,要是酬劳正常,只怕本地人也会来争抢,到时候他们硬是聘用难民而不是他们,他们不仅会怨恨林家,只怕好容易缓和下来的两方关系又开始恶化。

林清婉低声解释道:“本来林家可以直接捐粮食赈济,但那样不仅花销大,送出去的粮食也不一定能到他们肚子里,还不如找些事给他们做,我们既落了好,也让他们有个生计。”

“难道这时候还有人敢贪墨粮食不成?”

“我说的不是贪墨,赈济的粮食毕竟有限,他们弱小,很难抢得过别的难民。”林清婉叹气,“现在我是不敢雇佣那些青壮,但老弱妇孺还是敢雇一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