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回到明朝当海盗 > 261 家书

回到明朝当海盗 261 家书

作者:给您添蘑菇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40:3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严嵩想找曾经的党羽求些盘缠,可这种时候再没人敢为他开门,就连寺庙也不愿收容他,他只好褪下锦袍,换了身粗布衣裳,一根拐杖,一只碗,一个水袋。

拄着拐杖,朝着老家的方向,开始乞讨,下跪,求一口饭,一碗水。

他只求走到老家,死在亡故的妻子身旁。

所有人都十分默契,没有一个人去为难这位老人家,没有刺杀,没有下毒,也没有侮辱,因为他们知道,对于这个老人来说,他活着的每一刻都会是痛苦,就让他痛苦的更久一些吧。

在这动荡之中,严党四散。而严府之内,唯有一家人没能散去,而是从一个火坑,被抓到了另一个火坑。

杨寿全一家,从严家的地界,被接到了徐家的地界,自由是暂时的,软禁是必须的。自始至终,杨寿全夫妇都没有问过为什么,去哪里一类的问题。徐阶给的住处虽然小了一些,但朝向更好。

出人预料的是,徐阶亲自召见了杨长贵,相谈几句甚是看中,保举入国子监深造。杨长贵来不及为赏识他的严鸿亟哀悼,就莫名其妙上了一条新的船。他已经彻底搞清楚,自己的命运从来不在自己手中,他能做的,只有继续读书,拼命读书。

好在,国子监有数不尽的书。

朝中死斗终尘埃落定告一段落,东南起义却正是愈演愈烈的时候。

飞龙国连攻广东数城,以饶平为中心建皇宫,垦良田,势不可挡,拥军十余万,兵分三路攻闽、粤、赣。三路县城卫所官兵,见飞龙旗或逃或降,几乎无一反抗,三地百姓自绣飞龙旗,只待飞龙国来攻时揭竿而起,一时之间,飞龙国大盛,威震三省。

正如伟人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朝从不乏起义,但如飞龙国一般发展迅猛,官兵无战意,百姓绣旗盼起义的并不多见,足可见严党误国之深。官兵贪腐儒弱,百姓不满,在这一年彻底爆发。

七月,林朝曦再访苔湾。这次是秘访,毫不声张,杨长帆怕落话柄,也不愿再与飞龙国产生太多交集,便只同徐文长私下与其会面。

上一次,是各种冠冕堂皇的辞令,这一次,聊的却是实事。

几月未见,林朝曦来了苔湾府,已没有上一次那么大的震撼,外加飞龙国发展迅猛,这让他重又有了些底气,言语之间多了几分傲然。

至少从版图上来看,飞龙国已远超徽王府,当然,这是在不算海洋版图的情况下。

林朝曦此番开门见山,坐在席上毫不掩饰:“造厉帝愿与船主共图天下。”

这话最不掩饰的地方在于,造厉帝要与船主共图天下,而不是徽王府。

不等对面回答,林朝曦继续说道:“如今我飞龙国三路大军,所到之处,明贼望风而逃,百姓开城迎接,江西、福建之大统近在眼前,造厉帝精兵勤政,垦地扩农,百姓安康,兵强马壮,大军入浙指日可待!”

理想很丰满!

飞龙国确实有自信的理由,三路大军三路平推,无论是百姓的支持还是明军的溃败都助长了他们的气势,别说广东福建,天下也可以吃给你看。

想必曾经的李自成也是这样,起义比想象中的要简单许多,只要抓住一个空隙就够了。

杨长帆只不疼不痒说道:“恭祝飞龙国早日一统天下。”

“难道船主就对天下没有任何想法么?”林朝曦眉色一扬,“若飞龙国与徽王府联手,任陆上海上,明贼再无容身之地。”

徐文长警惕问道:“造厉帝是希望我们出兵么?”

“徐先生果然神机妙算。”林朝曦诚恳道,“如今浙兵倾力入闽,浙江正是空虚之时,若徽王府出船出兵,温州、台州、宁波唾手可得!造厉帝愿与徽王府共分浙江,同分天下!”

杨长帆立刻答道:“我军士善水事,不善陆战,兵士也没有飞龙国那般数量,实是打不起浙江。”

林朝曦抿嘴轻笑:“船主最不该出此言,当年尚可烧杭州,何况今日?”

杨长帆跟着笑道:“的确,我自信可取一城一池,但绝无长守的自信,因此是烧杭州,不是占杭州。”

“今时今日不同,有我飞龙国在,明贼不过乌合之众,便是南京也可据守。”

“既然如此,我也直说。”杨长帆无意再争,直接亮明立场,“我徽王府,对大明的土地,一寸的兴趣也没有。”

“……”林朝曦露出惊讶且尴尬的表情。

在他眼里,造反无非就是为了称王称霸以图天下,而天下不就是大明的土地么?

杨长帆也不过如此,仅仅是占个岛建个寨而已的水贼罢了。

“船主不再想想么?”

杨长帆摇头:“吃了么?我吩咐后厨做些烧烤海鲜?”

“不必。”林朝曦就此起身,“既船主无吞天下的野心,也不必再多谈。”

“望飞龙国早日一统天下。”

看着林朝曦不忿离去,徐文长窃笑起来:“他们也怕了。”

“我没觉得,我觉得他们谁都不怕。”

“那为何请我们牵制浙兵?”

“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战略,减少正面压力,浙江怎么都比福建重要,咱们若真占了温州,前线苦战立刻就成咱们的了。”

“还是怕了,怕不敌浙兵。”徐文长微微一笑,“不过朝廷好像也怕了。”

“是啊。”

二人重新落座,商谈议事远没有结束,因为就在一天之前,朝廷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不过并不是哪个朝廷官员提出的,而是一位年轻的举人,杨长贵。

自杨长帆烧杭州登船主之位后,便与家人划清界限,杨长贵更是从不敢写信,生怕产生半点瓜葛。但就在严世藩死后不久,一封家书竟然传到了苔湾。

信中,杨长贵措辞真挚,先谈父母年事已高,想回老家落叶归根,却无法办到。再谈严党已平,朝政重回正轨,再之后谈天下大势,百姓困苦,如果杨长帆还念及家人以及故土的百姓,请回信。他相信,只要杨长帆肯出兵剿贼,朝廷必然会给徽王府一个名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