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九百一十六章 借道

大明春色 第九百一十六章 借道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马儿哈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正把甚么无形之物、硬生生吞进了肚子一般。他抬起手,制止了吵闹的鞑靼人,又用汉话对胡濙道:“胡尚书里面请。”

胡濙顿时回应道:“请。”

一行人便进了鞑靼人住的院落里,锦衣卫校尉在大门口、客厅门外都安排了人。胡濙则单独与马儿哈子走进客厅。

做了那么多年官,对北方的事情、胡濙心头非常清楚。

从洪武到武德年间,明军与北方的蒙古诸部,发生过的大小战役无算,官军多次深入草原、奔袭蒙古诸部。但大明历任皇帝执政期间,都不只是动粗,同时也在试图与蒙古人打交道;连太祖皇帝也多次遣使北上。

朝廷没有办法,明军不可能占领草原,也没有办法把他们一网打尽,因此惯用手段是剿抚并用。战略更是几经改变,甚么法子都用了。因此这次阿鲁台遣使来朝,胡濙是很想有点作用的。

圣上所言颇有道理,鞑靼人并不会那么听话,也可以预见到、鞑靼诸部还会反叛。但阿鲁台是鞑靼诸部的一个核心人物,他若愿意受封,至少在名分上、鞑靼人开始向大明建立的礼制靠拢,局面就有了进展。

入座之后,胡濙便说道:“阿鲁台是部落首领、蒙古国枢密院知院,并非蒙古国大汗,接受大明朝廷册封,并无甚不妥之处。朝廷封其为王,虽是大明的王爷,但也能为阿鲁台的身份名望增色不少。”

马儿哈子的汉话口音很特别,不过竟然挺容易让人听懂,“阿鲁台知院正有此意,愿与大明缓解关系。可没想到大明严厉对待我等,敌意毫无减少。”

胡濙回应道:“本官看来,无论在任何地方,杀人、奸|淫、对抗官府,恐怕都是重罪。大理寺处置哈图,不过是华夷同等对待,故使者不必有太多顾虑。”

他停顿了一下,又不动声色道:“我朝使节曾在草原上被扣押、杀害,但今番你们来使,朝廷并未泄愤报|复,仍以外国使节礼仪招待。使者为何还有敌意之说?”

马儿哈子无话可说,他沉吟了一会儿,道:“阿鲁台愿意接受大明册封,并与大明和睦相处。不过,还请大明准许哈密国的鞑靼人、借道返回部落,并确保其安危。”

“甚好。”胡濙点了点头,“三日之后,本官定给予答复。阿鲁台既愿接受朝廷册封,则为大明之臣,他的部属便不再是大明的敌人,此事多半没有甚么问题。”

马儿哈子起身作礼道:“那我静候胡尚书回信。”

胡濙见状,只好跟着站了起来回礼,然后告辞。他有点意外,回过神来一想,马儿哈子似乎只关心哈密国那些鞑靼人,说完就不愿意再谈别的了……

鞑靼人哈图的罪很重,案情却极其简单,几乎不可能有甚么错漏。又因是御批的案件,官府办事挺快,隔了一天,哈图就被拉出了诏狱。

在锦衣卫将士和大理寺的差役押解下,哈图被装在囚车里,沿着大街往正阳门而去。大理寺判的是车裂,便是活生生分|尸,需要比较宽敞的地方,因此行刑在正阳门外的大校场。

围观的百姓非常多,许多人一路从内城跟到大校场。官吏差役们摆开了排场,陆续又把行刑的马车也赶来了,不过时辰未到,大伙儿便在大校场上等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闻讯前来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此地就好像正在举行甚么大典一样。又过了一阵子,苦主家眷也来了,官吏还让一个妇人上前确认哈图的相貌、再次验明正身。

接着哈图从囚车里被拉了出来,锁在了五驾马车之间,他在地上奋力挣扎,将厚重的铁链挣得“哗啦”直响,仍在大声叫喊。但人们都听不懂他的话。

人群里一片嘈杂,有些人听说了内情,有些人不知道、就在那里听好事者解说。

有个穿着长袍、戴着方巾的人垫着脚观望了一阵,对周围的人说道:“那鞑靼汉子孔武有力,要是在前朝,如此凶悍的鞑靼人杀了个把人,根本不算事。”

不远处另一个人附和道:“顶多赔只羊了事。”

戴方巾的摇头道:“此人瞧起来,大小是个头目,能赔你个鸟。他会说,是你先砍他的,没杀你全|家就算好人了。”

刚才搭腔的人道:“不是说,那厮想淫|辱民妇?”

戴方巾的人冷冷道:“这种事儿更不算事,那会儿定说是汉人的荣幸。”

众人纷纷骂了起来。

戴方巾的又道:“不比不知道,还是大明好,宝座上坐着自家人,道理是要讲的。”

人们嘈杂着附和,有人问刚才侃侃而谈的“方巾”是不是姓朱。这时一个声音道:“据说鞑靼人的酋长阿鲁台,这回想臣服今上,今上却也没惯着,径直叫官府判了个五马分|尸,正是大快人心。”

戴方巾的人说道:“今上马上得天下,你不想想如今的年号,一个‘武’字,在太祖之后,轻易敢用?这年头胡人与大明过不去,官军不打得那些宵小之辈叫爹。”

过了一会儿,先前搭腔的声音又道:“说来也是怪哩。京城里隔三差五就嚷嚷捷报,官军海师在南边都打到一万里外了,圣上是东征日本,北伐鞑靼。好几年下来,咱们也没觉得赋税重了、日子也没变得更难过。”

方巾道:“何止?咱们在京师平日瞧习惯了,可你们回头想想武德初、市井是啥光景,时间稍长就不一样了。如今京师城外大江两岸的码头,那些船密的,以前有这么多吗?现在谁还用大明宝钞,武德新钱怕是拿着更稳当罢?我还听说,各地官仓都在扩建,将来要填满了粮仓,那些地方的人就算七八年颗粒无收、也不愁吃喝的。”

人们好奇地问道:“朝廷哪来的那么多粮食?”

方巾被一大群人的目光关注着,一时间甚是兴|奋,仿佛自己变得受人敬仰了一般。他便吹嘘道:“我在茶馆里听说的,官军在日本挖银山,在西洋挖金子,又把火器丝绸瓷器卖给很多番邦,然后买他们的粮食、蚕茧、皮子、矿砂,用宝船运回来。”

百姓们听罢,虽然东西不是他们的,而且不知道传言真假,但大伙儿听着也是高兴。有人一时兴起,便嚷嚷道:“今上万岁,太平日子长久得好。”

不知谁问了一句,今上是怎么做到的。然而如此复杂的问题,围观看热闹的人群里、便无人能够解答出来了。

就在这时,校场北边的大理寺卿高贤宁亲自监刑,宣布时辰已到,就将一枚木令牌往下一扔。差役拿了令牌,到大校场中间传令。那鞑靼罪犯再次拼命挣扎,面部扭曲,喊得简直是嘶声裂肺。

接着一场残|暴而不堪直视的血|腥场面,便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围观的百姓人群中,到处都传来了妇人的尖叫。人们便在恐怖又刺|激的场面中,混杂着各种被鼓|动的情绪,大声叫起“好”来。

人声鼎沸,高贤宁坐在上位、脸色有点苍白,但仍旧忍耐着看完了全程。他见到罪犯变成了血肉,这才起身离席,乘坐马车回皇城复命。

他坐车径直到西安门,然后才下车步行,与一个宦官同路,走西华门进皇宫。及至柔仪殿,殿外叩首,高贤宁走进去,立刻看到圣上、齐泰、胡濙三人,正坐在一块儿,在那里吃饭。

朱高煦拿着筷子招呼道:“别拜了,过来一起用膳。”

高贤宁忙作揖道:“臣谢圣上赏赐。”

他走到大案旁边,一旁的太监拿了凳子过来。高贤宁却见四菜一汤中,有一盘切分的羊肉。他忽然想起了校场上的血肉,马上有些反胃,好不容易才忍住没有干呕失态。

朱高煦夹起一块羊肉,问道:“分了?”

高贤宁点头道:“回圣上,罪人哈图已正法。”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忽然说道:“朕记得,‘靖难之役’攻打济南城时,你在城里的,还写了一篇《周公辅成王论》,天下闻名。攻济南城之役,伤亡极大,你应该见惯那些东西了罢?”

高贤宁道:“圣上莫笑,臣那时几乎每天吐好几回。”

“先吃饭。”朱高煦道,可是过了没一会儿,他又忍不住感叹道,“济南城下,比城内还惨。朕当时巡视伤兵营,见好多弟兄被火油烧得,肉都熟了。”

“呕!”高贤宁看到熟肉,顿时发出了声音。他的老师齐泰、礼部胡濙侧目看着,他急忙道:“臣御前失仪,请圣上降罪。”

朱高煦道:“朕不说这个了。”

高贤宁拿起了筷子。此情此景让他忽然想到,圣上出征在外时、便常与将领谋士们坐在一块儿用膳。而今在朝中,皇帝与文官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高贤宁便隐约觉得场景似曾相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