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八百七十章 皇帝校阅图

大明春色 第八百七十章 皇帝校阅图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南征的决策在廷议之后,各衙已开始部署准备。等到今年腊月,大明海军舰队将按照谋划、抵达真腊国西贡港;而北段海路航行却不顺风,剩下的时间并不宽裕了。

海军将士、水手等各种人员总兵力近三万人,正从刘家港调集到京师。将士们到大校场、经过短暂的整训之后,即可扬帆起航。

军队从外金川门进城,通过皇城正门洪武门;随后出正阳门,到达大校场的军营。有司官吏在洪武门布置了仪仗,待军队通过时,皇帝将顺便检阅海军。

朱高煦乘轿通过千步廊,到达洪武门。他刚下马车,就看见洪武门城楼上,设置了黄色的伞盖,以及宝座等物。朱高煦观望了一阵,明白仪仗司与鸿胪寺等衙门、在沟通上出了一点问题,因为他并没有打算坐在城楼上校检军队。

他抬头观望了一会儿城楼,又顺着那个方向看天,见今日的天空灰蒙蒙的,云层压得很低。

他今天没穿龙袍,却穿着一身青色的武服,头上戴着大檐帽。这身打扮在礼制上是没有的,不过皇帝在名义上也是大明官军的全军统帅,穿上武服也并无不可;只是这种礼服,在前几年才出现而已。

按照武德年间制定的军队礼服,陆军是灰色、海军是青色。朱高煦这身织造局订制的青色衣裳,与海军将士们穿戴的没有甚么不同。不过他身上的配饰橙黄发光,看起来更加尊贵。纯金铸造的胸章、金玉腰带,腰间的雁翎刀刀鞘也是极尽华丽,镶金的刀鞘上还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宝石和翡翠。连鹿皮靴上也有花纹。

自唐宋之后,世间的建筑服饰、都在往繁复方向发展,朱高煦今日的装备倒也并不算突兀。

他没有上城楼,待勋贵赵平把一匹棕马牵过来,他便脚踩马镫、身形矫健地翻身上马。众人只好步行,快步跟了上来。洪武门内的文武官员,也只好列队走出了洪武门。

今日的城门外百姓非常多,大概都是听到风声、前来看稀奇的人。朝廷部署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事先保密的可能,动静太大了。不过真腊国远在天边,估计没有奸细在大明京师。

路边还有许多打着油纸伞的年轻妇人,穿戴得很好,不少称得上是花枝招展。她们估摸着是官兵的家眷,因大明有礼教,家境尚可的年轻妇人不会挤在路边抛头露面。而海军将士们都不算穷人了,他们属于京营、有军饷,每次出海前有安家费、回来后有赏赐,朝廷给的抚恤金也不薄;他们大概比寻常庶民还要富裕。

大街对面拥挤的人们,起初并未认出朱高煦来。一来他没穿龙袍,二来距离太远了、他又戴着帽子,估计人们看不太清楚。

不过,很快皇帝的仪仗出了城门,各种伞盖、牌角等物,一看就是皇室的礼器。路边有见识的人,或许猜到了骑马的人是皇帝,他们陆续跪伏在了地上,周围的百姓也很从众,跟着伏拜。人海伏地,露出一大

片后背,朱高煦顿时感觉到了某种宗|教般的宏大场面。

而列队的锦衣卫将士,以及混在人群里的便衣锦衣卫,都在紧张地东张西望,留意着四下的安危。

朱高煦表现得十分从容自然。虽然他在皇宫里居住很久了,但平日里比较注意运动,身体尚未发福,此时他坐在马背上依旧显得身材提拔、身强力壮。作为天下子民的皇帝,抖擞的精神、雄壮的形象,或许也十分重要,可以给世人以强|权的安稳气象。

就在这时,“啪啪”的鞭声响起,接着教坊司乐工奏响了“万里金陵”的曲子,横吹与敲击乐器的声音,弥漫在了城楼内外。

“咔嚓咔嚓……”远处整齐的脚步声,此起彼伏响彻街巷。一色青服的将士列着方阵,出现在了视线内。士卒扛着的是火铳,武将佩刀走在队伍侧面。军队的声势与礼乐十分浩大,将人群的嘈杂也掩盖了下去。

朱高煦座下的战马,蹄子在慢慢地走动,似乎受到了声势的影响、不过并未受惊乱跑。

待前队走到了洪武门前,只听得武将的吆喝声,众军“哗啦”一声举起了火铳,转头向朱高煦抱拳执军礼。朱高煦也在马上抱拳回礼。整肃的场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许多人都抬起头来,人群中一阵喧哗。

礼乐的声音和脚步声很大,一队队人马不断走过洪武门,朱高煦一时也没有说话、即便说了大伙儿也听不清。热闹之中,只能听到鸿胪寺官员的高声唱礼,以及将领们的吆喝。每一队人马路过,朱高煦都与将士们相互见礼。

宏伟的洪武门、悬山顶的土木建筑,雕花门窗,以及百姓们的汉服打扮,一切都是古色古香的景色。然而朱高煦以下的将士们,军礼服有了近代的气息;装备的春寒铳,只是火绳枪,不过亮琤琤的熟铁枪管,以及木头枪托,至少模样看起来、确实像正儿八经枪|支。此时此刻,皇城外看起来有了不同的气息。

古典与现代的气氛结合,朱高煦完全不觉得唐突,或许他在记忆里早已接纳了这样的景象。

朱高煦身后还有个文官,居然正坐在地上奋力作画,将此刻的场景留在纸上。

不料忽然天空传来了“隆隆”的雷声,接着豆粒大的暴雨、终于从云层里落下来了。那作画的文官急忙开始收画。天地间“哗哗……”的雨声更加噪杂,围观的百姓一阵混乱,许多人都爬了起来,往屋檐下挤着躲雨。

宦官们赶紧把伞盖挪了过来,为朱高煦遮雨。这时朱高煦回顾宦官们、轻轻摇头,他抖了一下缰绳,往前又走进了雨地里。因为将士们也毫无遮拦,他不愿意做出太精贵的模样。

街面上的海军将士队列丝毫未变,这些精兵在皇帝跟前,不可能会因为一场雨而散乱。喧嚣的气氛中,不知何时传来了呐喊声,接着将士们陆续向雨幕中的朱高煦高呼“万岁”,呐喊声惊天动地,余音回绕。

雨水很快顺着帽檐流淌在了朱高煦脸上,不过他依旧抱着拳,向经过的将士回礼,并直视着一个个军汉,关注着路过将士的脸庞。

面前的人马全是青壮年汉子,营养充足身体强壮,装备精良、军容很好。即便是不懂兵法的人,应该也看得出来海军成员是精锐官兵。

汉人军民平素都比较顺从,而朝廷调拨足够军费之后,让正规军出海远征,并没有甚么人反抗。

因为出海的风险较大,以前的商船和海上的战船,大多都是些流放犯、招募的流民做水手。而此番明军向海上进军,用的都是正规京营官兵。或许代价不小,但朱高煦觉得应该是值得的。

待各部人马陆续通过了洪武门,朱高煦才调转马头,向城门甬道而去。他的浑身上下,早就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他进了城楼,立刻就有太监宫女拿着干燥的衣裳来了,太监王景弘劝道:“皇爷龙体要紧,快让奴婢们侍候更衣罢。”

朱高煦却立刻拒绝道:“不过只是下一场雨。一会儿朕还要去大校场训话,换了衣裳很快又要淋湿,何必折腾一回?”

王景弘一脸心疼的模样,就好像他亲爹淋了雨似的,犹自继续劝说。

朱高煦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便吩咐道:“你去给朕拿一盏热茶上来,咱们喝了茶就出发。”

王景弘只好躬身道:“奴婢马上去。”

众文武官员走进城楼叩拜,少不得又是一番歌功颂德。大明朝的文官身体大多特别好,并总是以克服艰难为荣,譬如下雨天也会天没亮就跑来早朝,要是皇帝不早朝、他们还不满意呢,所以众人淋一场雨应该问题不大。

没一会儿王景弘便捧着茶进来了。朱高煦见重要的大臣都在场,便开口说道:“这次出海南征的海军正使、仍由王景弘担任,他经验比较丰富。余者以太监孟骥等人为副。”

官员们纷纷附和。王景弘叩拜到:“奴婢领旨。”

朱高煦接着说道:“列将由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充任。使臣则用刘鸣,让他南下将功补过。”

升任都察院官职的陈谔立刻出列,拜道:“臣禀奏圣上,刘鸣乃待罪之身,已罢官在家听候审问。”

朱高煦道:“朕知道。不过朕已专程派人查明,他的亲戚犯法、刘鸣并不知情。虽然如此、但刘鸣仍然脱不了干系,朕才让他戴罪立功。诸位都知道,相比京师的安稳舒适,出使海外可不是好差事,你们想想钱习礼、上次去真腊国的人。或许仍有进士出身的官员、愿意充当使臣,然而谁有刘鸣多次出使海外的经验?朕不过想人尽所有罢了。”

兵部尚书齐泰、大理寺卿高贤宁等大臣,陆续出列附议。于是剩下的大官都没甚么话说了,陈谔也退到了队伍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