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八百二十七章 刘鸣奏本

大明春色 第八百二十七章 刘鸣奏本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武英殿内,正殿是最宏伟的建筑。

蓝天白云下,单歇山顶上的琉璃瓦、泛着绚丽的黄|色流光,檐木金龙彩画尽显尊崇,颜色鲜艳的天地恍若仙宫。上翘的斗拱,展示着某种雍容优雅的气质。

原本武英殿与文华殿、是对称的两座建筑群,功能也有类似之处。但万事总是在演变,而今的武英殿,已成为皇权之下、朝臣决策政事的中枢之地;而文华殿却是读书藏书的地方。便如同曾经的中书省,而今也荡然无存了。

在这里当值的内阁大臣,大多是各衙门的长官,有时是侍郎、少卿等次级长官轮值。大臣们不共决奏章时,并不会在正殿里聚集,而是各自呆在后面的廊房里,拥有独立的办公书房。

齐泰的书房便是一处套房,里面可以读书办公、待客,甚至有专供休息的卧房。就算他要在这里吃饭睡觉、甚至沐浴,都是可以的。武英殿有专门的用度供应,也有照顾他们的书吏、宦官,当然一切东西都相当舒适华丽,而且是公家开销。

书中自有黄金屋,所指便是位列九卿的情形罢。

这时有个低级文官走到了门前,作揖道:“恭请齐部堂移步正殿。”

齐泰手里拿着毛笔,抬头道:“‘贴黄’奏章送过来一趟就是了。”

青袍文官却道:“您最好亲自前去,诸大臣都快到了。”

齐泰听到这里,预感到有甚么特别的事。他不再多说,放下毛笔,站了起来。

正殿中,果然夏元吉、茹瑺等人都在了。齐泰上前作揖见礼,便从茹瑺手里接过了一份奏章。写奏本的人、是刚进京不久的行人刘鸣。

一个芝麻小官,考中进士没两年,似乎有幸在圣上跟前露过脸。

齐泰拉开来看,他先大致瞧了一下、估摸着刘鸣说的是变法,然后才从头细看。

毕竟是进士出身,这刘鸣写文章有些讲究。他先是引经据典,在史书上找到了很多变法、取得成功的例子,商鞅变法等等,接着化用圣人的片言只语,论述与时俱进的观点。再开始说本朝的事,夸赞大明太祖的成宪,使得数十年来、国家休养生息增加人口。然而时至今日,户籍、耕地、诸项现状都有变化,已到了变法的时候。

本朝要施行新政的风声,早已不是甚么稀奇事。但在奏章上明确地提倡“变法”、“与时俱进”,倒是头一份。不管刘鸣的长篇大论找了多少道理,也无论其文章如何流畅,也改变不了这份奏本激|进的主张。

“齐部堂以为,该如何批复?”夏元吉的声音道。

齐泰递还奏章,看了夏元吉一眼。瞧着元夏季意味深长的眼神,齐泰寻思:敢情有人觉得,刘鸣写这文章是我指使的?

不过也怪不得夏元吉,齐泰等几个汉王府故吏,早已被插上了“新党”的标。齐泰、高贤宁、侯海等,确实比较支持圣上施行新政,大家同朝为官,政见是藏不住的。

“内阁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还不得大伙儿

商议?”齐泰道。

他转头问高贤宁:“这奏章,圣上看了吗?”

高贤宁道:“圣上今年未曾离京,常亲自批阅奏章。刘鸣这份既非寻常的题本(各机构职权范围中、日常政务类报告),多半是先直达御前,然后才送来内阁。”

齐泰道:“既然如此,咱们照规矩办就是了。先内阁九人议决,再送典宝处;同时誊录副本,送六科房传抄,通晓诸寮。夏部堂以为如何?”

夏元吉想了想,无奈道:“到了内阁,要不以紧急奏章的样式办,要不只能如此。”

等九个中|央衙门的官员到齐了,众人便各自提出处理方案的主张,然后选出支持人数最多的主张,再呈递后殿的典宝处复审。

有人主张,刘鸣一个行人越权妄议朝政、理应严惩;有人主张批复“知道了”,表明朝廷不同意请奏的内容,但懒得动他、让他好自为之;还有守御司的钱巽,提议“准奏”。

守御司赞成新政,与其整个衙门的处境和经费有关。如果否定新政,守御司北署、南署的存在意义就没有了,南署耗费不小的财|政输入,也必定大打折扣。

让人们意外的是,守御司的主张无人支持,只有一个钱巽。

而齐泰、高贤宁两个所谓的新党,还有疑似新党的“二胡”,礼部尚书胡濙、翰林院学士胡广;他们居然一起支持“知道了”。于是内阁九人在极短时间内,便达成了决策。

事情变得微妙而复杂起来。刘鸣的奏章、并非齐泰指使,这样的“真相”可能性极大;当然也不排除齐泰故意以退为进的可能,安排打头阵的人只是“投石问路”策略。

齐泰回到了书房,很快高贤宁便来了。

“你我身在内阁,贤宁平日要注意避嫌。”齐泰说道。

高贤宁用轻松的口气道:“满朝同僚,谁不知道咱们的师生之谊,怎么避也无用。”

齐泰看了他一眼:“有的是机会见面,在武英殿得注意言行。”

高贤宁也不再顶嘴,作揖道:“谨遵齐部堂教诲。”

他看了一眼书房里面的屋子:“下官瞧着里面有茶,齐部堂不请我喝一盏?”

这些口气、聋子也听得出来俩人关系很是亲密,或许真没法避嫌。齐泰起身道:“进来罢。”

书房的门开着,外面阳光明媚。只要有人进门,就能从光线明暗变化察觉;但里屋厅堂离门窗有段距离,只要留意谈话的声音大小,便有一定的私|密性。

高贤宁自己动手倒茶,径直说道:“这刘鸣与咱们不是一路人;与侯海、裴友贞、钱巽也不是一路人,但有结盟的迹象。”

齐泰不置可否,但心里很佩服高贤宁的头脑清晰,言简意赅便说到了点子上。

齐泰点了头,说道:“你我已位列九卿,还能做多大的官?刘鸣那等人不同,如今已无从龙之功的机会,熬资历

想做九卿大臣,熬到老也不一定。”

高贤宁冷冷道:“圣上欲行新政,还真的是个大好机会。刘鸣在安南国、日本国与侯海等人打交道,怕是结交甚欢。侯海等自诩汉王府故吏、皇帝心腹、伐罪功臣,苦于在朝中势单力薄,这可正好与刘鸣一拍即合。将来刘鸣若争到变法帅旗,不难拉拢到一干同窗同乡、或是意气相投的士人聚于麾下。”

他沉默片刻,又无不纠结地说道:“读书出仕,究竟是为了赈济苍生、还是升官发财,抑或都有一些?”

齐泰不动声色道:“并非所有士人,都像贤宁一样家境殷实富裕。京师大多官员仍是无权无势,领着微薄的俸禄,连吃饭穿衣都紧巴巴的。读书人不都是苦行僧,难免心存升官发财的念头,尝若士人全照圣贤书教诲,官道绝非如今之局面。”

高贤宁沉吟道:“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刘鸣的胆量。我看他在安南国、日本国提着脑袋办事,有过九死一生的经历,怕是看开了,很能豁得出去。”

齐泰忧心道:“主持新政的人,要是起初就抱着升官发财、党|同伐异的动机,对朝廷、新政必定不是好事。你我皆能看透一二,圣上岂能不察?”

高贤宁没吭声,似乎有点出神。过了好一会儿,高贤宁沉声道:“圣上是知道的。”

他的口气十分肯定,毫无猜测的意思,仿佛已然断定一样。

高贤宁道:“但这种人难得出现,须得胆大如斗、看淡生死,而有所私心欲|求,或可以容忍。下官预料,圣上真的敢用这个人。”

齐泰不经意间叹了一口气,略有失意地说道:“我是老了,已不能再为圣上前驱,报知遇之恩。”

高贤宁微笑道:“下官自觉年轻,但依然支持齐部堂的主张。朝廷从一潭死水,再到乱流纵横,皆非风水之道。终究得如齐部堂这般持重大臣,方为国士。”

齐泰猛然转过身来,说道:“我还是要进言圣上,提醒一二,以尽人臣之责。”

高贤宁想了稍许,点头道:“如此也好,让圣上清楚地知晓、齐部堂的心迹与主张,省得揣度之间有所出入。智者千虑、尚有一失,万一圣上也有疏忽哩,臣子便该查漏补缺。”

他的声音稍小:“下官以为,最厌恶刘鸣的,怕不是咱们。高处都坐着人,刘鸣想带着一群人挤上来,哪些人最可能被迫让出位置?”

齐泰在椅子旁边,来回地缓缓走动着。

这时高贤宁的声音道:“学生该告辞了。”

齐泰便送高贤宁到门外,高贤宁再次作揖,然后转身离开。齐泰一边回礼,一边看到走廊上走动的官吏,他们似乎有意无意地看着师生二人的动静。齐泰大方地向一个吏员点头致意,那吏员忙躬身遥拜。

房檐下的日影,与他刚回书房时相比已有不同。刚才师生俩待在一屋里的时间不短,不知不觉间就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