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八百零五章 裴友贞的仕途

大明春色 第八百零五章 裴友贞的仕途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宦官和锦衣卫将士簇拥着銮驾,行至外五龙桥。车驾稍停,裴友贞便下车来了。

队伍一过五龙桥、便望承天门。裴友贞此时不用去皇宫,他在这里向皇帝告辞,正是妥当。

銮驾重新行驶,裴友贞躬身侍立在路旁,面向马车作揖。他便发现,随行的许多文武宦官、都向他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不管人们出于怎样的心情,总之是挺关注裴友贞的;毕竟刚刚他才与皇帝同乘。

他是一个其貌不扬、长得如同个庄稼汉的人,曾在汉王府教那些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武夫识字。以前他哪能想到,会有今时今日的殊荣与地位?

裴友贞微微有点出神,很快回过神来,向銮驾后面的司礼监太监王贵抱拳道:“王公公请留步。”

王贵也十分给面子,马上走了过来,和气道:“咱家有啥为裴侍郎效劳?”

“不敢不敢。”裴友贞道。他这种出身低的人,似乎有种毛病,便是往往不够自信,面对有点身份的人时、姿态往往放得过低;哪怕对方只是个阉人。

王贵转头看了一眼陆续经过外五龙桥的队伍,露出一个刻意的微笑,等着裴友贞。

裴友贞便道:“圣上方才在车中,与我谈论了一些事。我便想查查相关的旧档,免得圣上万一再谈起此事,我无话可对。古今通集库便不去了,大本堂、文渊阁库楼都在东宫那边。这几天我想时常过去、查阅一些卷册,还望王公公与门楼里的宦官守将打声招呼,我也好少些周折。”

王贵道:“没问题,这事儿咱家定会记在心上。”

裴友贞道:“郑和、王景弘下西洋,或曾记载过一些事宜,应存于司礼监内。其中有关真腊、暹罗、占城的卷宗,可否借阅一观?”

王贵痛快地说道:“咱家得叫人先找全了,明天下午送去兵部衙门,何如?”

裴友贞拜道:“多谢王公公。”

王贵道:“裴侍郎办的是皇爷的差事,咱家行个方便,本是分内之事。告辞。”

裴友贞也转身往回走,边走边寻思了一阵。

他随船去朝鲜、日本那边差遣,要到下月下旬,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这一个多月,他准备办两件事,一件是刚才与王贵谈论的事,另一件便是找教坊司的乐工,重新编一下那首曲子。裴友贞是兵部的官,管不了教坊司,但只消过去说是圣旨,事情必定方便了。

裴友贞回到兵部衙门的书房时,习惯性地静坐了一会儿。文官很流行这样,称之为退思、自省。裴友贞尽力学着怎么当官,慢慢地倒形成了习惯。

他没有心思去回想、今天在皇帝面前的表现是否有疏漏。

裴友贞忽然倒想起了几天前,与侯海在皇城外的一座酒楼上、说过的一番话。

侯海说,咱们算是圣上的故吏心腹,可在庙堂上说话却分量不够,为何?汉王府的故吏人太少,朝中原先那些人留得太多;咱们得圣上信任,在百官中却没甚么声望。做官做成这样,咱们顶多是宠臣,算不上大臣。

瞧那夏元吉,常与圣上见解相反,可他说话管用。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人,甚么蹇义、茹瑺、吕震、胡广谁都觉得他可靠。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解缙说句话、声音也比咱们大,他至少有江西那一干士人吹捧着才华横溢……

裴友贞寻思了一番,觉得侯海所言很有道理。但是他想着自己的出身,若不是机缘巧合投到圣上麾下,还能做甚么大臣?

左思右想,裴友贞还是认为,自己的才干、先得到圣上认可,方是正途。

至于甚么新政旧政,裴友贞真的不太在意。他既没有夏元吉的稳重,也没有胡濙的抱负;自认与朝中大臣们相比,差的确实不止党羽。

连续数日,裴友贞将能查到的卷宗,都翻阅了一遍。南洋那些国家的记录,此前在朝中很少有人在意;若非负责管理旧档的官吏守规矩、时不时拿出去晾晒,估计现在这些卷宗得被虫蛀毁了。

然而圣上没有再谈起南洋之事,裴友贞也渐渐觉得,估计自己白忙活了一场。不过并不要紧,所谓有备无患。

直到半个多月后,太监王贵忽然来了兵部衙门,找到了裴友贞。

王贵似乎有点着急,说道:“还喝甚么茶?您赶紧跟咱家去东暖阁,皇爷等着见哩。”

裴友贞忙问:“所为何事?”

王贵道:“皇爷正与几个大臣商议大事,问起了安南、占城、真腊等地的纠葛,没人能说得清楚。平素对外藩之事很精通的茹部堂,也没说明白。咱家便在旁边插了句话,兴许兵部尚书裴侍郎所知甚详。接着皇爷立刻下旨,叫咱家来传裴侍郎进去。”

裴友贞低头看了一下自己身上的官袍,又伸手扶了一下乌纱帽,说道:“王公公请。”

二人立刻出发。朝臣们从千步廊衙署去东暖阁,真的挺远;俩人尽量走快,也走了很久。他们要先进承天门、端门、午门,然后要过奉天门旁边的东角门,先后过三大殿旁边的三道门,然后进乾清门……这才走上了斜廊,来到东暖阁外面。

王贵叫裴友贞随他直接进门。俩人到了地方,绕过一幅隔扇,果然见好几个大臣都在里面。

裴友贞行叩拜之礼,便听得朱高煦的声音道:“裴友贞免礼。朕欲知占城国之事,有关暹罗(泰)、真腊(柬埔寨全境、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占城(越南中南部)的关系,你知道些甚么?”

“臣以为,要说清南边诸国的关系,少不了安南国。”裴友贞从地上爬起来,说道。

朱高煦道:“甚好。”

裴友贞沉吟了片刻,抱拳道:“臣禀奏圣上。数百年以来,真腊国实际在东西两面树敌,同时与暹罗国、占城国有长期恩怨,相互攻伐。占城国亦是如此,与西面的真腊国、北面的安南国多次争战。而安南国则在不同时期,分别对付其北方的中原朝廷、以及南方的占城国。

大明立国之后,真腊主要面临暹罗新起的大城王朝(又称阿育他亚王朝)的进攻,对占城的攻势已减。至永乐年间,因安南国被我朝攻灭,占城已向我朝称臣;占城在收复安南国占据的北方失地之后,便转向西面攻打真腊。

当此之时,四国的关系是安南、占城之间平息了战火,而真腊正面临暹罗、占城的夹击。”

朱高煦道:“裴侍郎说得清楚,简单明了。”

裴友贞大受鼓舞,又道:“安南国与占城之间,在近数十年以来结怨太深。暂时的太平,不过是因我朝大军介入;一旦形势稍变,两国必定很快又会爆|发战争。

盖因自洪武初至今,两国多次相互攻伐,死伤军民不计其数,简直是血海深仇。占城曾三度攻陷安南国的都城升龙,大肆洗劫屠戮。

安南国胡氏乱政时期,也曾攻破了占城都城毗阇耶(归仁),举城洗劫,并强占了岘港、会安在内的大片土地。待胡氏被大明官军攻灭,占城又夺回了一切,并反占了安南国的顺化地区。”

朱高煦道:“永乐年间,我朝在安南国设交趾布政使司,安南国全境曾属大明辖地。占城国既已称臣,为何还要占据顺州、化州等地?”

裴友贞拜道:“圣上明鉴。那顺化之地(岘港北)本有争执,起初是占城国的土地。

到元朝时,元军威胁安南国,安南国调整国策,在南面结盟、北面抗敌。于是安南国将一个陈氏公主、嫁给了占城国国王;彼时占城也惧怕元军,遂以顺化之地作为聘礼,两国结盟。

但后来元军放弃了远征安南国的打算,外部威胁刚刚消失,两国的旧怨立刻便因一件小事激化,再度发生战争。大致是安南公主没有殉葬,被接回了升龙;占城国认为是对王室的侮|辱,遂发兵北伐。

顺化之地,也几经易手,而今谁也说不清楚应该是谁的土地。又因‘征安南国之役’时期,占城国欲趁火打劫,帮助大明官军夹击胡氏甚是卖力,大明朝廷便未计较两城一地之得失。”

“原来如此。”朱高煦点头道,“你所言之事,可有失误?”

裴友贞想了想,抱拳道:“臣遍阅大本堂、文渊阁库楼之旧档,并有司礼监卷宗所记,归纳而成。细处或有疏漏不详之处,大致应无出入。”

朱高煦道:“你尽心国事,朕甚欣慰。然日本国之事更为紧迫,本月下旬大军就要出海了。你把掌握的档案目录,移交给兵部尚书齐泰,先用心眼前之事罢。”

裴友贞拜道:“臣遵旨。”

他退回了官员队伍里,发现今日自己出了风头之后、同僚们的反应似乎有点冷淡。连齐泰也只是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并未当众抬举裴友贞几句话。

裴友贞一时间心头颇有感概,却无从捕捉此时究竟是甚么心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