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七百六十二章 火种

大明春色 第七百六十二章 火种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黄昏时分,朱高煦离开沈府、回到了皇宫。

他是从玄武门回来的,沿途的几条道路设有锦衣卫的暗哨,数日前就部署好了;而朱高煦离开玄武湖畔之后,临时才随机选了其中一条路。

一切都很平静。正如马恩慧侍奉茶水的一系列过程,最大的意义,可能只是表明朱高煦的重要。

朱高煦走进玄武门后,心血来潮登上了城楼。就像他走出马恩慧的客厅、来到湖边观景一样,此行并没有甚么特别的目的。

真是明媚的一天,即便在日落时,天地间也非常美。余晖洒在皇城中无数的重檐上,琉璃瓦一片绚烂。在皇城外面,恢弘的建筑、与春季复苏的草木和谐共存,形成了一道环保而优美的画卷。

眼前的景象十分美好。

华夏文明在多次灾难中浴火重生,而现在大一统的中原帝国重新升起,正在进入立国数十年的上升期。这是每个完整朝代里的黄金阶段,无疑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梦想的时代。

经济开始复苏,人口开始增长,庞大的舰队正在辽阔的海洋上开拓,明军铁骑数度深入贝加尔湖地区,并在遥远的库页岛附近、建立了都司级别的军事管制区。中央帝|国重新出现、夺回了这片世界区域的控制权,压制着无序的野蛮势力壮大,将十室九空的大规模混乱的可能、降低到了最低点。

但是站在这黄昏的余晖里,朱高煦却隐约感觉,这一切仿佛只是回光返照。

如果依照这样的惯性前进,数百年后的“历史”似乎必定会重演。他“回忆”着一切,觉得那时最恐怖的事,恐怕不是生存空间的压缩,而是尊严和信心的完全丧失。

朱高煦离开了玄武门。今天已经到了下值的时辰,他便径直回了乾清宫。不过他没有去寝宫,而是先去了东暖阁。

相比宽敞的柔仪殿,东暖阁显得狭窄而封闭。毕竟柔仪殿是正儿八经的宫殿,而东暖阁只是乾清宫的一处附带房屋。

从玄武门走回乾清宫的这段过程中,太阳已完全下山了。东暖阁的灯架上的烛火已经点燃,外面的灯笼与灯台的火光、也透进来了亮光。但是这些火光,根本没法与太阳相提并论,东暖阁仍然笼罩在幽暗之中。

不过这种幽暗而窄小的空间,反而更适合思量一些隐秘的想法。因为明净而宽阔的地方,很容易让人觉得、好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情不自禁就会向光明正大的方向靠近。

朱高煦坐在那把太祖皇帝坐过的椅子上,既没有吭声也没有动弹,一时间他好像隐入了黑暗。不注意的话,人们可能会忽视那里坐着个人……

这次私自出宫,朱高煦有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感觉,印象很深。

随着内战结束,朝廷的机构走上正轨,各种为皇帝警戒的制度、也正在逐步完善。世人似乎并不关注皇帝的心理影响;不过朱高煦能感觉到,这一切让他有紧张与束缚感。而原先做郡王、亲王时,他显然更加自由,甚至还得亲自带兵冲锋陷阵,时常身处冒险之中。

但朱高煦没有干涉这些制度的运行,或许真的有必要。

人都是会死的,但早死晚死、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关键性的人物。历史的必然性或偶然性,朱高煦无意去定义;但他很清楚,这个世界真正开始改变,是从一个人的偶然死亡开始,朱棣。而在此之前,一切大概都只是按照惯性在前进。

那么朱高煦早死晚死,会有多大的影响?

父皇朱棣的死,对朱高煦震动很大。朱高煦多次琢磨过那次事件,有了一些经验教训:在皇帝身边建立起防备机制,就像是战场上的工事防御,属于被动防御;而更有效的防御,可能是主动防守,并试图削弱危险的来源。

所以朱高煦觉得,父皇的失算,并非杀人太多……而是杀得不够精准,不够彻底。杀|戮会制造出激|烈的仇恨,不该留下复仇的火种、而应该谨慎地斩草除根。

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表现出宽容仁慈的姿态,以期缓解仇恨,并预留妥协和解的空间。

这也是朱高煦迟迟没有弄|死“三杨”之一的杨士奇的原因。杨士奇是废太子的东宫故吏、朱高炽的心腹,可惜……杨士奇的儿子至今没抓到。

于是最近一次锦衣卫拿来名单、要除掉的人物名册,朱高煦表现得十分痛惜,当众说杨士奇是个人才。朱高煦还下令锦衣卫礼遇杨士奇一家,不能侮辱,要提供充足的衣食。

对于安南国的政策,朱高煦采用同一种理念。

他严禁大将通过屠|城的许诺、去激励士气,因为那样可能造成更多的抵抗和报|复。何况明朝对一个占领地的使用方式,与当初元朝有本质的区别;明朝朝廷不需要一片废墟,更不需要制造更多的无人牧场。

安南国的叛军余孽,不是大明朝廷的重要敌人、更不是唯一的敌人。朝廷首先应该考虑镇|压的成本。

……

安南国的山区里,夜幕已降临。一片稻田的四面,山影在夜空下呈漆黑的状态。平坦的洼地上、散立着破旧的村庄房屋。

一个村庄外面的空地上,一堆篝火将一小块地方照耀得很明亮。一群人或蹲、或坐,围着篝火。

其中有个站着的汉子,他回顾左右,眼睛里反射着篝火的火焰,开口道:“决不要相信明国朝廷,记住!”

他接着说道:“北方朝廷一向狡诈毒辣,他们从古到今常用的一种手段,便是先纵容一些人去巧取豪夺,然后时机一到就杀了敲骨吸髓。他们占领‘大越’之后,只会更狠。现在很多人都被骗了,误以为只要屈服豺狼,就能得到荣华富贵、得到他们的信任,简直是自作多情。”

众人发出了一阵议论声,但只有一个脑袋大身子小的人没有吭声,他就是阮荐。阮荐参与了几乎所有谋划,他当然已经知道谜底了。

而站在人群里的人,正是平定王黎利。

黎利说到这里,转头看了一眼阮荐。阮荐轻轻点了一下头。

“故此,明军现在对‘大越’的假仁假义,以及虚假的宽容,都是一个大骗|局!”黎利道,“他们入寇,只能有一个企图,不顾我族死活、榨干大越的一切!汉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的子民,竟然不懂这个道理,轻易便相信这样一匹北方的豺狼,还有人以为明军是自己人,真是天下最可笑的事。”

一番话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附和,有人说道:“升龙、清化的一些小娘,争着向明国人投怀送抱,羞|耻啊。”

阮荐听到这里,脸也红了。

谈到女人,总是能引起汉子们的兴趣,马上就有人搭腔道:“一些贵族、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也看得上明国人。她们难道不知道,大多军户在明国只是低贱的贫民吗?”

黎利抬起手稍微平息众人的嘈杂,大声说道:“诸位都看到了险峻的大势,明国人不仅用武力镇|压我们,还下了一剂蒙汗药和毒药,数月之间,无数人都屈服了。

‘重光之役’(陈季扩年号)后,大越军主力覆灭,我们失去了力量;因为犯了大错,万分可惜地丧失了复国的大好机会。但是今后的漫漫岁月里,我们将保存火种,逐渐恢复与明国驻军抗衡的兵力。到那时,万千越人复|仇的怒火必将熊熊燃烧,把侵占大越的船寇吞噬!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血债血还。”

空地上的人们情绪激动,纷纷呐喊起来:“血债血还……”

黎利再次平息喧闹,一副悲壮的表情道:“大越国已经沦陷,陈正元只是明国的一条狗,不要对他们有任何指望。在场诸位的部下,已成我国最后的抵抗力量,一定要夺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周围群情激奋,周围一阵乱糟糟的喊叫声,气氛十分热烈。

这时阮荐站了起来,说道:“我们下定了决心,也要部署妥善的方略。从今往后,我们将暂时转为防守、隐藏。利用山区可以耕种的地方,建起一个个分散的村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平定王等重要的人,为了安危,不会让寻常将士轻易见到了,诸位要安抚好部属。”

阮荐又道:“如果明**队进山清剿,你们应在沿路的山路树林、凭借地形进行袭扰阻击,挡不住了就迁徙到别的村寨回避。现在明军兵强马壮,我们须要偃旗息鼓等待时机,才能重新扩充实力。”

有人问道:“要等到甚么时候?”“不如聚集了人马,痛快与他们拼了!”

黎利大声道:“送死是推卸责任,活着更难。”

阮荐也正色说道:“‘重光之役’的大败,不能忘记,诸位还想重蹈覆辙吗?”

人们终于平息下来,似乎在思索着。篝火边上,黎利与阮荐一文一武站在那里,好像正在守护着这一朵火种。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