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国家道德

大明春色 第七百一十二章 国家道德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率先出列反对夏元吉的人,完全出乎朱高煦的意料。他是永清侯赵平。

国初一批威望最高的开国功臣、相继去世之后,不久又是靖难之役、征安南之役、伐罪之役,北征鞑靼;大明朝多发的战争,让武将们的地位高居不下。虽在洪武年间已然变革制度,大多军|政衙门已不允许武将掌权,但是勋贵武将还有舆情权,在朝中说话一直挺管用的;议政有武将参与,并非朱高煦独创。

赵平在云南时,与不少土司打过交道,他打仗的本事不太行,但投军之前是个读书人,据说还考了童生。

他说道:“圣上明鉴,蛮夷盘|剥其民之甚,远迈我朝贪官污吏。今麻喏巴歇国执言恭顺,敬畏朝廷,有心向之。若圣上免去赔款,其君臣必感恩戴德,尊崇大明,非六万黄金之小利可以比……”

“永清侯好大的口气!”夏元吉十分无礼地打断了他的话。夏元吉的眼睛已瞪圆了,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盯着赵平,好像在说:你他|娘只知道要军费要俸禄,自己来弄钱试试?

夏元吉的情绪有点激动,转身向朱高煦抱拳道:“古人有言,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若非我朝水师近三万官兵、陈兵海上,那爪哇岛国王会如此惧怕恭敬?爪哇岛非王化之地,永清侯以己度人,只会让朝廷一无所获。”

礼部尚书胡濙站出来说道:“夏部堂之言,我不敢苟同。若我朝将外藩之人,尽当禽兽,如何教化?”

“胡部堂若不信、南洋诸蛮是怎么回事,把太监王景弘、侯显找来问问。”夏元吉怒道。

朱高煦一时间有点迷糊,没看懂是怎么回事。文官与武将争了起来,另一个文官又帮着武将说话。在朱高煦的观念里,权力场的游戏难免拉|帮结|派,就像宋朝的变法分两党抱团,而文武双方的政|治诉求又是矛盾的;所以眼前的情况,有点混乱。

“咳咳。”朱高煦发出了声音。

争执的几个人听见了,便一起向北面作揖。

朱高煦不想听这些没有甚么卵|用的争执,便开口道:“麻喏巴歇国王杀了人,虽是误杀、且赔罪了,但咱们还得要钱。回头内阁与典宝处,把奏章批了罢。”

夏元吉高呼道:“圣上英明!”

朱高煦又道:“但咱们行的是仁义王道,不能跑到外面说,大明君臣把别人当禽兽。当初陈祖义祸害南|洋诸国,动辄盘|剥劫掠,诸国深受其苦。大明水师荡清南洋海贼、献俘京师,以至海路商贸畅通,百姓安居乐业。故我大明收取赔偿、税赋,都是为了大家好,旨在维持海上军力,护佑诸**民。诸位爱卿,明白朕之意了吗?”

大臣们纷纷拜道:“臣等领旨。”

正如朱高煦的观念,人有多重标准,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道理,反正总能自圆其说。明明有道理、当然要讲道理,会显得不是那么粗|暴可怕,可以缓解矛盾。

他的这番话,还深得大舅徐辉祖的精髓:我是为你好。

自从朱高煦与他的好大舅、打过交道之后,才领悟了宗族里的一些玄妙,很多人老是给别人灌输一种感受,便是甚么都为了别人着想、好像人人都是无私的圣贤。当然如果有人醒悟之后,会觉得世人十分虚伪狡|诈;然而在某些时候,还是挺有迷惑性的。

不过朱高煦也感受到了,通过血腥镇|压、武力夺权上位的皇帝,更有独断专横的威望。他一句话,便平息了无休止的争吵,立刻将一件大事决策了,据有极高的效率。

礼部尚书胡濙又道:“禀圣上,爪哇国(麻喏巴歇国)本来有两个王,他们内讧之后,西王获胜。但是东王没死,逃到了三佛齐旧港(今马来西亚境内)。因三佛齐旧港发现金矿,时已被汉人占据,永乐年间封功臣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施进卿收了大笔钱,庇护了东王。

西王上书赔款之时,还有一份奏章,希望朝廷能下令施进卿、归还东王。不知此事如何答复?”

朱高煦道:“西王既然获胜,朝廷便认可他为国王。但东王不能交还,如果麻喏巴歇国无礼,咱们就用东王的名义治他……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道德,施进卿先与东王有约,要施进卿背信弃义,岂不是强人所难?尔等要用信义道理,说服麻喏巴歇国王。”

胡濙拜道:“臣领旨。”

朱高煦回顾左右,道:“今日到此为止罢。”

诸文武行礼谢恩,陆续退出了东暖阁。

待大臣们都离开了,妙锦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朱高煦,轻声道:“圣上如此言行,都要记下来让皇子拜读么?妾身担忧,圣上将来在后人眼里、不会是修养高尚的圣君!”

朱高煦笑道:“都记下来!免得后人被有些文官忽悠了,居于深宫,还以为天下大同了哩。人生下来就会趋利避害,大多人都在有意无意地为自己谋利,站在甚么立场、就会找甚么道理。将来的皇帝要明白这些,否则很容易被蒙骗成书呆子;那些大臣饱读圣贤书,却不是书呆子,他们都摸爬滚打许多年了。”

妙锦叹道:“圣上果然信荀子之说。”

“朕谁也不全信……”他思索了一会儿,便起身离开椅子,径直往外走。妙锦也跟了出来,朱高煦没有说甚么。

朱高煦与妙锦同车,去了柔仪殿,又下旨宦官召见陈氏。东暖阁属于后宫,所以朱高煦到柔仪殿见陈氏,觉得比较妥当一点。

很快朱高煦便后知后觉,发现带妙锦来柔仪殿、是一个错误。

陈氏前来,向朱高煦和妙锦行礼,一下子便认出了妙锦,且知道她是贵妃。陈氏在云南汉王府住的时间不短,估计与妙锦见过面。

两个女子时不时相互看对方,眼神十分微妙。而且陈氏虽然在掩饰,但她看朱高煦的眼神无法遮掩,她有点闪躲,有点走神,也有点幽怨,有点羞|耻,难以尽述。

妙锦与陈氏没有说两句话,但仅是眼神,就已经暴|露了很多微妙的情绪和关系。俩人都没有说穿,只是在偶尔的对视中,似乎在揣测着对方的心思。

事已至此,朱高煦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他的事:“陈季扩、黎利等叛军首领,都是野|心家,与大明作对只会让安南国生灵涂炭,为何有那么多人追随?还有住在这边的陈仙真,她不是陈氏宗室么;当初胡氏乱国,可是明军帮了陈家,她怎不知感恩图报?”

陈氏道:“永乐间,明军征安南国,军中文武四处宣称,大军只为帮陈氏复国。但后来,朝廷却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吞并安南国,情势方至于此。”

朱高煦听到这里,觉得之前自己的判断、大抵没错:五代十国之后,安南国人已经渐渐有了独立的意识。

他问道:“安南人已不认同大明朝廷?”

陈氏微微侧头,好像在斟酌词句,过了一会儿她才说道:“回圣上垂问,此事无法一言回答。妾身以为,安南国那些大族豪门、有权势的人,对(大明)朝廷是既有提防之心,也有仰慕之意。

他们不愿意受制于朝廷,那样会有丧失家族的权势富贵之危,甚至性命不保。所以国中一向得人心的法子,是北拒朝廷、南攻诸蛮。‘征安南之役’时,占城国出兵协助明军,便是因常年受安南国攻打,怀恨在心。”

陈氏露出了一种自嘲的笑容,“以前安南国君臣,自称‘华人’,将汉人称作‘华夏’,把大明那些仁义王道的说辞、全学会了,只要汉人的东西,安南国都会趋之若鹜全部照学;又将真腊、占城,以及各部落都称作蛮夷,安南军再以王师的名义讨伐。”

朱高煦心道: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干法,挺有优越感。

但他有些不解地问道:“王后之意,安南人并不认为他们是大明的属国,而自封为天下的正义?”

陈氏道:“圣上应知,安南国王对大明称臣,但在国内是称帝。”

朱高煦点头道:“陈季扩也称帝了,还取了国号叫‘大越’。”

他沉吟不已,心里想着,把华夏文明学去的地方、不止安南国一处这么干,曰本国还有天皇。

这样的情况,或许能增加大明的文化影响力,但应该无法让更多的地方对大明产生认同感;除了邦交时的名义,实际上曰本、安南并不认为自身属于大明朝管辖。

只有朝|鲜国、琉球是例外。朝鲜国王并未称帝,且国王的礼制按照大明亲王的规格;琉球三王(山北、中山、山南)也不称帝,自认是大明的藩属。

朱高煦对陈氏说道:“王后定要教导陈正元,加入大明朝属国并非坏事。不仅能对外分享大明的威仪,且大明的干|涉,能保障陈氏王族不被强臣威胁。”

陈氏轻声道:“妾身一家指望圣上复国,必感恩图报,没齿不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