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五百五十一章 开门的人

大明春色 第五百五十一章 开门的人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不觉之间已到腊月,永乐六年(洪熙元年)最后一个月悄然来临;朱高煦发动“伐罪之役”的第二个年头,也快结束了。

朱高煦记得,去年冬天他是在四川布政使司度过的,而今年冬天却在湖广了。

地处南方的湖广省,冬天照样寒冷,与四川比起来、风还大。中军行辕院子里的中堂大门关着,却时不时从门缝里灌进来一阵冷风,叫人冷不丁能打一个寒颤。

当此之时,瞿能的人马、以及盛庸平安之前麾下的军队,汉王军各路主力已陆续接近衡州城。

因为张辅迟迟没有回信,让朱高煦的劝降书如同石沉大海;于是在中军大堂里,朱高煦与几个大将对接下来的决策有些分歧。

平安说道:“王爷,末将以为张辅不可能投降!若是‘平汉大将军’也会投降,那伪朝真是太好笑了,怕是要被世人戏谑一千年!”

“嗯……”朱高煦习惯性地发出一个声音,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仍旧坐在上面的椅子上没动弹。

侯海朝朱高煦这边看了一眼,似乎感觉到汉王不太赞同平安;侯海马上便直了一下腰,转头对平安说道:“当年李景隆还是‘平燕大将军’哩!不照样打开了京师城门?”

平安“咦”了一声,看向侯海,神情有点复杂道:“敢情李景隆不会被后世取笑?”

侯海又道:“咱们北司的人,几天前送了一份奏报回来。张辅没有一点动静,他既没有把信使与劝降信交出去,也没有放走信使。那便还有机会……”

平安摇了一下头,面带些许讥笑地对侯海道:“伪朝现在这局面,凶多吉少,他张辅还敢那样干么、像出卖钱长史一般?我带兵打仗多年,甚么对手没遇到过,像张辅这等人,是伪朝最不会投降的人之一……”

朱高煦转头看了他一眼,平安见状便又道:“王爷不过是试试罢了,反正咱们最多损失个信使!”

盛庸冷静地说道:“如果张辅不投降,水师也一直没动静,我军就只能走南路,从江西南昌府东进。因此眼下即将抵达衡州城的大军,决不能耽搁;应立刻向永州府方向进发,并提前部署渡江准备。

大军从南路(永州、南昌、杭州、京师)进军,道路三千多里!各军人马一路进攻、绕道渡各条江河,兵临京师城下之时,最快要半年多以后了;事情不易拖延,谨防夜长梦多!”

盛庸稍微一停,立刻又接着说道:“但若张辅能安排水师投降,局面就简单了。伐罪军各路人马不必再继续南下,只需在湘江西岸等待水师归降。

那时我大军径直从衡州渡过湘江,并极快地沿江而下!伪朝湖广大军新败,短时间内绝无可能重新调集大军、恢复士气;‘伐罪之役’我军便算已经获胜了!”

朱高煦忽然开口道:“我以为,可以再等等。”

平安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朱高煦道:“我还是觉得有一点机会;因为我也给了张辅机会,没有把他的路全部堵死。”

几个人听罢,纷纷抱拳道:“末将(下官)遵命!”

平安随后才抱拳执礼,他即未吭声应答,也没有再争辩。

大伙儿说完正事,陆续执礼告退了。

朱高煦从一叠奏报里,挑出了一份驿丞的公文,又仔细看了一番上面的日期地址。他估算着,在本月之内、汉王府的队伍可能就能抵达衡州城。

十月初,湖广会战刚结束没多久,朱高煦便按原先制定的方略,传令汉王府都督府的“李先生”,将汉王府的家眷与官署机构、尽数搬迁到湖广衡州府。大队人马走得有点慢,但在腊月间应该能到。

不过以前制定的方略是在湖广设“湘西布政使司”;而今局势有变,朱高煦决定仍沿用“湖广布政使司”的名称,把治所设置在衡州城,以控制汉王军占据的湘江两岸地盘,并架空官军控制的武昌府三司。

朱高煦的脑海里闪过一个期待,希望今年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能在衡州城再次团聚。

……

腊月上旬,在长沙府被张辅率军拿下的谷王(朱橞)等人、以及疑似有罪的何福,终于乘船到达了京师。

众人在龙江港登岸,人群里当然没有囚车,谷王甚至还有仪仗队!此时等在码头上的,有宗人府、礼部的官员,还有一个部堂级别的大臣郭资,京师的官吏们带着一辆华丽的车驾迎接。

众官向谷王鞠躬执礼,纷纷说道:“下官等拜见谷王殿下!”

谷王一脸不满,但是他似乎应该能意识到处境不太妙,便随意地合拳摇了一下回礼。

“当年朝中奸臣祸害宗室,本王受奸臣谗言,方顾全大义开了京师城门,让太宗皇帝顺利进城!”谷王当众嚷嚷道,“而今朝中又有居心叵测挑|拨骨肉的奸佞,谗言魅上、诬陷本王!岂有此理!”

郭资忙躬身道:“谷王殿下勿急。圣上乃当世之明君,必能明辨是非,还殿下一个清白。”

“但愿如此。”谷王一甩袍袖,“哼”了一声便走向给他准备的车驾。

郭资顿时松了一口气。他深知,官员与这些藩王打交道、那是相当麻烦危险的事,动不动就会被弹劾离间皇家骨肉;若非建文朝那种把削藩定为国策的时期,寻常人如何担当得起?

总算接待好了谷王之后,郭资去皇城回禀去了。

而一路回来的何福,暂且也没被逮捕。何福被告知,在家里等候听诏。

郭资在御门转了一圈,没能见到圣上,也无法面圣。他只好又返回千步廊上,去了翰林院的衙署。

内阁首辅胡广、太常寺卿袁珙、兵部尚书茹瑺等人都在翰林院里议事。因最近的奏章大多都不送进宫里了,诸事都由内阁大学士、诸部堂一起定夺,因此部堂们轮流到翰林院来当值。

郭资述说了龙江港的事,大伙儿便陆续议论起来。胡广揉着太阳穴,一副头痛的样子:“圣上并未下旨,英国公却忽然把谷王押送到京师,朝廷该如何处置?”

郭资沉声说道:“谷王忽然被押解回京,别的藩王都瞧着,万一诸藩国生乱,如何收场?”

茹瑺径直看向袁珙道:“此事只能上奏圣上罢?”

袁珙也皱眉道:“谷王还没到京,本官早就上书过了……奏章如同石沉大海。”

大伙儿沉默了好一会儿。袁珙忽然开口小声道:“这事,找人弹劾张辅如何?”

郭资与胡广等人相互对视一番,都知道袁珙想把责任、全部甩给自作主张的张辅!这时兵部尚书茹瑺不动声色道:“英国公还是‘平汉大将军’,可在湖广带着兵。”

郭资想了一会儿,用试探的口气说道:“暂且让谷王在京师住下。咱们再发邸报,称湖广受叛军肆掠,朝廷担心谷王安危、故召回京师;只待王师平定叛王谋反,再送谷王返回藩国?”

茹瑺立刻附和道:“此折中之法,深得中庸之道。”

众官都陆续附议,此事便算决策了。

但大伙儿再谈及何福时,马上陷入了僵局。盖因圣上没有指定谁来决断朝政,只说大伙儿商量着办,于是一旦有分歧、且无法说服别人,事情便只能拖着;临时组成的决策官员们,一时也没有完善的规则。

何福的事,暂且只能先告知东宫故吏、其他六部部堂,然后便拖着。

……不料没过几天,翰林院侍读高贤宁忽然上书,弹劾张辅:擅作主张、逾制用兵胁|迫亲王,构陷宗室,其罪难赦!

奏章走通政使司到御门、再到翰林院的一间书房里,大臣们哗然。

当此之时,朝中御史、给事中都没有弹劾张辅,唯独翰林院的高贤宁狗拿耗子,上书弹劾。诸臣很快便回过神来:此事是袁珙那边的人指使!

以前经常进出东暖阁的那些大臣,对朝廷里的门道很清楚。那高贤宁三番上书册立皇太子、肯定是皇后的人;徐辉祖等一干开国功臣、燕王府谋士旧臣文官,都是达成了某种默契的人。

高贤宁上书,不是那帮人指使、还有谁?而且最可能干这件事的人就是太常寺卿袁珙,因为袁珙在谷王到京当天的主张、便是把罪责都推给张辅。

加上张辅等人,与亲近皇后的那些人有隙。高贤宁擅自弹劾张辅,其中缘故内情便几乎是清清楚楚了!

郭资、茹瑺等尚书大臣,对此非常不满,但苦于无法坐实,不好摆上台面指责袁珙。没想到,袁珙竟然在翰林院里议事的时候,主动谈起,完全不认账。

袁珙还把高贤宁叫来了内阁使用的书房,当面指责高贤宁。

高贤宁与袁珙吵了起来,大义凛然地声称、从来没有圣旨要动藩王,朝廷为何要为张辅的过错遮掩?

大臣们都没有开口掺和,人们只是冷冷地旁观着两个人的“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