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四百六十一章 决意

大明春色 第四百六十一章 决意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朱高煦下定决心之后,事情的进展骤然加快。

汉王府的官署官吏、家眷将全部迁到贵州城,由驻守贵州的刘瑛安排房屋。

西平侯沐晟被任命为四川巡抚,名义上节制三司。李让升为四川左都指挥使,接替韦达驻防广元地区;韦达调任重庆府,为四川东面水陆统帅。盛庸、平安、瞿能、王斌四员大将,将作为汉王军东征之战的主要统兵大将。

朱高煦从各地调兵,尽可能地将精锐聚集起来,正在组成三路大军。

北路军由瞿能统兵,陆续在贵州集结;中路军朱高煦亲自率领,以王斌为前锋,赵平等为副将,从贵州出发进军广西;南路军由盛庸统领,平安为骑兵主将,从云南出击,同时进军广西。

三路大军总兵力将会达到三十六卫,超过二十万人!

而西南三地的兵马几乎为之一空。朱高煦传令各守将依托重镇、险要地势进行防卫;若遇进攻则尽量拖延时间,为主力决战争取机会。

朱高煦与诸文武议事时认为,从大略上,汉王府应该尽可能地在会战中投入最大兵力;但在实施的步骤上,考虑到西南官道行军和补给问题,应避免在各次战役中过度投入兵力。

因此他大致采用了李先生的方略,分兵三路。第一轮出击,只出动两路十四万多步骑,对付位于广西的吴高军足够了。而北路军是最后聚集到贵州的人马,随后才相机而动,大致走“入湖广道”,会合之后参加可能发生在湘江以西的决战。

……前阵子的大雨连续下了几天,现在终于停了。太阳晒了三天之后,天气再度炎热。

朱高煦忙忙碌碌了一上午,午膳之后,来到了书房东边的廊屋里。

他经常在这地方午睡休息,所以天井周围的房屋没住人。他过来后,便叫宦官王贵守着入口,整个小院子便空无一人了。

朱高煦在廊屋里等了一会儿。

最先进来的人是百户靳石头。靳石头最初是燕王府的护卫士卒,经历过“靖难之役”、“征安南之役”等大战,前年在安南刺探剧情有功,朱高煦兑现许诺,已升他为百户。

“末将拜见王爷。”靳石头抱拳道。他长胖了一些,好像当官的日子过得挺舒服。

朱高煦开门见山地说道:“之前咱们在交趾省时,靳百户、陈兴旺、安南人阮智一起潜入升龙城,打听安南国王后的下落。你还记得阮智罢?”

靳石头躬身道:“回王爷,俺记得!”

朱高煦点点头,又问道:“靳百户还敢不敢去升龙办事?办成了差事,我让你做千户。”

靳石头的眼睛顿时瞪圆了。他果然尝到了当官的好处,一时间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很快便答道:“有啥不敢?王爷只管吩咐!”

朱高煦道:“升龙城改名东关了,阮智现在那里当官。你再南下一趟,设法混进升龙城,找到安南人阮智。

我给你准备好汉王府的书信、以及前安南国王后的信,你拿着东西去,叫阮智帮忙,劝降驻升龙城的贵州卫所武将;劝贵州武将带兵回乡,本王必厚待之。我还会许诺阮智,若他愿意干这件事,将来东关府(升龙)知府的官位就是他的。”

靳石头拜道:“末将得令!”

朱高煦叫他当面复述一遍要干的事,然后便叫他去准备行程。

没一会儿,守御府北司的左镇抚使陈大锤、右镇抚使张盛二人走进了门。

见礼罢,朱高煦径直说道:“此役何福十分重要,他的身边得放两个人。若有要紧的消息,你们应设法传递回来,同时敦促何福一定要为汉王军作想。”

朱高煦沉吟道:“何福身边的部将、文官、宦官都不是咱们的人,何福有兵权也不是甚么事都能做,也不要太过催促;但若有机会,你们可以叫何福写封亲笔信,本王帮他把家眷接应出京。

寻常在大将帐中,朝廷也会安插锦衣卫和密探。所以你们一定要小心,决不能暴|露身份!”

二人一起拜道:“末将等必当谨记!”

朱高煦沉默了一阵,心里琢磨着……这个何福并不是心甘情愿忠于汉王府,他是因为被要挟了!所以朱高煦既不能对他逼迫太甚,也不能放任不管,必得掌握其中的轻重松紧。

不过何福万一愿意干出大事来,比如兵变之类的,朱高煦当然喜闻乐见!至于何福的家眷,他会尽力;不管能不能办到,先许诺了再说。

朱高煦抬起头道:“你们再说一遍,自个都是甚么来历?”

陈大锤抱拳道:“末将沧州卫军户李胜,建文年间,曾受宁远侯提拔为亲兵小旗长。”张盛马上接道:“小人乃李胜表弟张勇。”

俩人好像练习过一般,陈大锤熟练地说道:“末将等追随宁远侯战于灵璧,兵败之后将士四散。末将听说沧州卫的弟兄都被靖难军杀了,心中惧怕,不得已逃进山里苟且偷生。今闻宁远侯重掌大军,前来投之。”

朱高煦道:“很好,就这么背熟。”

陈大锤和张盛这个身份,就算锦衣卫有人警觉怀疑了,要查、也绝对不可能查出半点线索!

因为沧州卫全军都被屠|杀了!几乎不剩一个人。当年“靖难之役”,靖难军大将谭渊骁勇善战,攻破沧州后,枉顾燕王禁杀的军令,直接杀|俘屠城,把沧州守军将士杀了个干干净净……人都死完了,现在哪去查沧州卫军户的底细?

完全无法证明陈大锤等人的身份,这时候何福又出面证明他们是自己的旧部下;何福还在外带着大军呢,锦衣卫能怎么样?

朱高煦思量了一遍,又点头道:“没毛病!”

陈大锤和张盛执礼告退。

靳石头、陈大锤、张盛都是朱高煦的亲信武将,只要下令他们就行了,于是朱高煦比较痛快。过了一会儿,屋子里又进来了一个人,朱高煦便不能直接下令了。

她是徐娘子,赵王朱高燧的前妻。

朱高煦心里、平时基本没有三弟这个人。本来这个亲兄弟对朱高煦来说,就好像隔了一层;而且从建文初以来的交往之中,朱高煦也不太喜欢三弟的为人。所以朱高煦对三弟的感情非常单薄。

但此时朱高煦还是恬着脸道:“咱们三兄弟,我与高燧的感情尤其好,可惜如今天各一方,多年未见了。”

徐娘子听罢,轻声道:“赵王曾提起过他的两位兄长,私下里也说兄弟间的关系很好,还讲述了一件事。当年你们兄弟从京师逃走,来到涿州时,长兄的马折了。赵王急忙要把马让给长兄,长兄却念在他三弟年幼、二弟武功盖世,最后决定叫汉王您去驿站抢马……”

这事的结果确是如此,最后朱高煦去抢马了……可他怎么觉得,哪里不对呢?!他明明记得,当时高燧坐在马上不下来、一声不吭!敢情是自己记错了?

朱高煦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会儿不是争辩的时候,也没任何好处,他便道:“谁叫我长得最壮实,一般出头干甚么事,都想叫我打头阵。”

他沉吟片刻,又道:“朱家对不住徐姑娘,皇室不比寻常人家,有时确实比较寡情。但休妻之事,应该不是高燧的本意。”

徐娘子听罢忽然露出一丝冷笑。朱高煦看在眼里,愣了一下,心里忽然感到了微微的失望。

过了一会儿,他仍接着说道:“徐姑娘能不能修书一封,打听一下高燧对大事的主意?”

“若汉王执意如此,妾身不敢推拒。不过,汉王就不怕赵王把我的书信送到朝里去?”徐娘子不动声色地说着,“妾身可以出家人的身份,但妾身最后露面,是在姑父家里。就怕连累了姑父,怕他被猜忌。”

如果受连累,最可能的人是她的爹,但徐娘子只提她的姑父何福。因为她知道朱高煦不关心她爹?

朱高煦顿时觉得自己看走眼了。徐娘子长得娇小乖巧,但毕竟做过王妃,心思好像不少;七弯八拐的牵连,她也能很快想到上面去!

“高燧会告发这种事?”朱高煦皱眉道。

徐娘子轻声道:“就怕万一呢?”

朱高煦仍不甘心,说道:“徐姑娘用辞恰当一些、不用劝高燧起兵,而高燧把信送到朝中的可能性也很小;伪帝君臣由此猜忌何福和徐章,更是十分牵强……所以我判断,此事风险不大。”

徐娘子正色道:“汉王明鉴,妾身以为,赵王应该不愿跟着您起兵。

父皇母后不在之后,妾身在赵王府又住了一阵,那时赵王已经不太愿意参与兄弟相争了。您起兵之后,赵王更不愿意,赵王本身不善用兵,怎会想去打仗呢?”

徐娘子看了朱高煦一眼,又小心地说道:“何况妾身从赵王言语中,听到他的意思,他完全不觉得汉王您能成功。”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不会逼徐姑娘。你若不愿意,此事便罢了。”

徐娘子欲言又止,终于开口道:“我到云南之前,听说朝廷在湖广等地调集了一百万大军,汉王最近要出征,您有胜算么?”

朱高煦不置可否,只道:“一百万是讹传,湖广加上广西,敌军应该能超过六十万人。真正能出战的人马,估计还要少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