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四百二十章 围魏救赵

大明春色 第四百二十章 围魏救赵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夕阳渐渐落向西山,昆明城光暗交替,颜色厚重的光线、笼罩在古朴的城楼上。大片的烟雾还在空中弥漫未散,炮声仍旧零星可闻,不过攻城的军队,已渐渐向远处撤离,回到围城工事后面去了。

今日昆明城城防已无危险,盛庸离开了城墙。他走到汉王府端礼门外,拍打了几下身上的灰土,把盔头取下来抱在怀里,往门楼里走了进去。

偌大的汉王府,显得空荡荡的。里面的汉王家眷、宫人已经撤走,这时候可能该到大理城了。

按照原先的方略部署,敌军一旦攻下曲靖军民府,汉王府、沐府及诸将士的家眷便会撤退到大理府……以后,如果昆明城危急,活动在云南府城之外的平安,会护送家眷妇孺继续往零关道走、北上去四川布政使司。

盛庸刚进门楼,竟然听见旁边的衙署里传来了读书声,正是“铁面左手”齐泰的声音。

齐泰与盛庸、平安、瞿能三人的处境都不一样,齐泰已被朝廷明令定罪,他是“靖难之役”写在檄文上的罪人;随着汉王与朝廷撕破脸,几个建文朝旧将都可以公开露面了,但齐泰不能。

很多文武当面是称齐泰为“李先生”,但背地里给他取了个外号,便是“铁面左手”。因为李先生一直戴着副铁面具,而且写东西用左手,自称是左撇子。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盛庸走到门口时,李先生的读书声更清晰了,但声音有点异样、好像带着哽咽。

这个乡试第一名、次年即在会试中进士的大才子,恐怕早就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但此时他的声音老是打顿,听起来很奇怪。

盛庸走进门,看了李先生一眼,抱拳行礼。

李先生没有马上回应,他竟然避过头去、好像在擦眼泪。盛庸更觉得蹊跷,那了无生趣的经书,能叫人读了感动得哭?

“今日战事暂且算是消停了。”盛庸抱拳道,“李先生好兴致!”

李先生把头端正了,放下手里的书,说道:“当年我去参加会试之前,常读的一本书就是《中庸》。每当心乱之时,我就爱读这篇,记不得多少年,总是如此。”

“原来如此。”盛庸点点头,在李先生旁边的太师椅上随意地坐了下来。他们几个人在巫山里一起住了几年、几乎不见外人,彼此间私交是不错了。

李先生用很淡然的口气随口道:“记得那时我住在京师一道破落巷子的客栈里,胜在吃穿住都很方便、不算吵,且价格低廉。”

盛庸呼出一口气,点了点头听着。在炮声杀声中忙了一整天,他总算稍稍放松了下来。

李先生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勉强的笑意,“那客栈里有个卖唱的女子,倒是不错的人。”

“卖|身么?”盛庸随口笑道。

李先生道:“若有人给足钱,她应该也愿意。”

李先生没再继续说,俩人沉默了一阵。

过了一会儿,盛庸开口道:“李先生好文才。先生写的那文章,不仅对夷族人管用、夷人群起而攻张辅军,对咱们自己人也很管用。今日我叫人在四城念出来,号令将士保家安民,守卫云南家乡,将士的士气亦为之一振,皆用命守城。”

盛庸稍作停顿,赞道:“此文言简意赅、言辞慷慨,发乎肺腑。世人确多有乡土之情,闻之肃然。”

不料李先生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写的文当然不是发乎肺腑,若要写真性情,我得写憎恨家乡。”

盛庸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回应。

李先生看了他一眼,说道:“你我虽在巫山相处数载,有些事我也从未说过……我年幼丧父,儿时也不合群,很受了一些乡邻与私塾同伴欺凌。”

盛庸有点尴尬,但李先生开了口便继续说道:“当年我科场顺利,但过的日子却是一路坎坷,有好些事至今仍不能释怀。不过圣贤经书确能教化人心,我做官之后,便不再计较那些憎恨与厌恶了……”

李先生神情复杂道:“彼时我认为治国者的政|见,若会让生灵涂炭,则有悖圣人教诲。

故当年建文君削藩,我在朝里便极力反对逼迫燕王太甚、试图避免大战,以免天下百姓遭殃。我问过黄子澄,是否明白兵祸是怎么回事?”

李先生冷笑了一下,冷意中带着自嘲,“可是,后来京师城陷之后,直隶各地还有几个官民,记得我的好心?彼时我听说,很多乡民在四处找我,因有悬赏!无论我为他们做了甚么,下场也不过是身败名裂罢了。”

李先生看了盛庸一眼,“世人从众,只要循序善教,趋者众矣,则可为我所用。”

盛庸好一阵子沉默不语,后来终于开口道:“即是与人相处数载,亦不尽然能相知。”

……太阳已经下山了,天地间却还要一小会儿、才能完全黑下来。

顾成骑着马,久久观望着昆明城的城墙。此时炮声已经停息、攻城的人马也撤回来了,那黑影幢幢的城池,渐渐恢复了寂寥。

已过七十七岁的顾成,头发胡须白了大半,只剩下零星一些灰黑的毛发,才让他没有鹤发童颜的模样。

他的眉头皱着,整张脸的皱纹便更加触目惊心。一个问题在他的心里萦绕不去:究竟何时才能攻下昆明城?

今日中军收到了贵州都司那边的确切消息,汉王军已从重庆府出发南下,走渝播间要道,必定是要向贵州城进军!渝播间要道是一条大路官道,路程约八百里,汉王军甚么时候能抵达贵州?半个月、或二十天?

部将似乎看出了顾成的心思,在旁边沉声道:“这昆明城便如一块硬石头,咱们可否回军贵州,与吴高军一道、东西夹击叛军?”

顾成看了部将一眼,说道,“李将军所言不无道理,若决战能在贵州打,咱们尽可能集中最多的兵力在一处,此方略想来是不错的。”

他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在贵州、官军若能聚集二十几万人马,汉王还会来吗?”

部将沉吟不已,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

顾成接着又道:“云南兵力不足,在官军的围攻之下,险象环生;老夫听说汉王的家眷已逃到大理去了。而汉王叛军极快地攻下了四川之后,却走渝播间要道来贵州,明显是‘围魏救赵’之计,欲迫使我部从云南撤军。

老夫此时解围云南、回救贵州,便正中了汉王下怀,被牵着鼻子回去了。云南的危局一解,汉王为何一定要再到贵州来决战?此战汉王既处于下风,又没有了必战之理……他最好的选择是,不打。”

顾成叹了一口气道:“若咱们撤回,汉王不费一箭一矢,便解了云南之围。此战如此不了了之,咱们在京师只会沦为笑柄!”

部将听罢点头称是。

顾成又道:“况贵州贫瘠、大山纵横,官军二十几万人挤在一处,时日稍长,恐怕军需转运麻烦不小。”

部将道:“贵州城比昆|明更坚固,兵力也不比昆明城少;兼有吴高军策应,按理应该比昆明城守得久!”

顾成点头道:“正是如此。咱们一旦攻破昆明,则可收复云南布政使司,从云南征调军需补充大军所需;那时再回军贵州,攻打陷于贵州城下的叛军疲惫之师……结果若是如此,那便再好不过了!”

他说罢想了一会儿,又道:“张辅能否及时赶到昆明城下,此事亦是一个变数。老夫琢磨多日,朝廷此番方略,胜算至少有六七成的。”

老将顾成所言胜算六七成,却非张口胡说,反倒有些谨慎。从兵力上看,本来此战官军就是汉王军的二到三倍!

朝廷邸报,此役调动大军七十余万!虽不是号称,但也确实不是那么回事,官军被实际状况掣肘得厉害,根本不可能投入那么多人……官军此役能参战的人数,大概在二十余万到三十万之间,变数只在张辅军能不能及时参战。

计有张辅军、顾成军、吴高军三路主力,兵力都在十万人上下。湖广那边还有几十万人,根本无法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及时投入战场;盖因道路和军需所限,湖广军预计总兵力在五十万、也没能很快聚集起来,能出动的就只有吴高军十万人而已。

汉王军那边,顾成的估计可能只有十来万人,再多调动进贵州就有点麻烦了。而且四川和云南两地的卫所军加起来兵力有数,汉王必须要守备四川。

不过官军的兵力虽是叛军的至少两倍,但昆明城的汉人百姓青壮、云南地盘上的土司蛮夷,许多加入了叛军与官军为敌。顾成不能忽视这些力量,故谨慎地估计胜算只有六七成。

他继续眺望了一番昆明城楼,说道:“明日起,四面围定,持续攻打!若无妙计,尽快消耗守军兵力,乃是行之有效之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