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厌的山

大明春色 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厌的山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军要抵达泸州纳溪县城、原本只有两天路程了;这时天上却下起了小雨。朱高煦下令在一处叫江门集的小镇内外扎营,等待雨停。

空气中没有风,小雨淅淅沥沥,远看似雨似雾,便仿佛梅雨一般。四川的气候,果然与北平云南都不相同,现在还在十月间,若是北平等地则很少下雨,更难见到这种绵绵细雨。

道路渐渐变得一片泥泞,朱高煦的靴子上、小腿上尽是泥污,甚至背上都有泥点,好像在走路时溅到了身上。

军中将士征用了一座瓦房作为中军行辕。朱高煦等人走进这处已被大军占据的小镇,见路边的石板上长着青苔,雨中的街巷房屋显得幽静而古朴。朱高煦抬头就能看见不高不低的山,据说现在看得见的那座叫九顶山。

不过大军的到来,立刻给这座市集注入了热闹的气息。马嘶人嘈,便是路上此起彼伏的整齐脚步声,气氛也十分喧嚣。

初冬时节的四川气温并不算低,即便下雨了估计也有将近十度,晚上反正是不会结冰的。但只要人一坐下来不动,就感觉寒冷刺骨,湿冷。朱高煦问当地人冬天怎么过,他们回答说只要一直干活,还会出汗呢!

这场小雨一下就是三天,还没有停的迹象。没有激烈的狂风骤雨电闪雷鸣,但相当之缠绵,连绵不绝没完没了。

朱高煦想下令冒雨在泥泞中跋涉到纳溪县,毕竟只有两天路程了;不过他们就算到了纳溪县、暂时也渡不了江,他遂作罢了。将士们长途跋涉一个多月,正好休息几日。

朱高煦站在瓦房外的檐台上,抬头看着远处。在朦胧的雨幕尽头,冬季仍然是青绿的山脉、就在视线之内。

诸将今天都还没过来,周围的屋檐下,三五人一起的是一些当值的亲卫。

妙锦的声音道:“我叫人搬了炉子到堂屋来,烧水给汉王沏了茶。你要是冷了,坐到炉子旁边去罢。”

朱高煦转头看了她一眼,妙锦的目光马上回避了。

之前那天朱高煦见到集市上的百姓,顺口问了一句冬天怎么过。这时妙锦以为他怕冷,所以才提到炉子?

就在这时妙锦又轻声问道:“我还没问你,王府上有几个妻妾,你为何独独带我从征?”

朱高煦回答不上来,他每天脑子里想的事太多了,不是做每一件事都有原因的。但此时想到那只炉子,他马上有了说辞,便答道:“能更多了解你。”

妙锦的声音略带一点埋怨、或是娇嗔的意味,“那么久了,汉王还不知我?”

朱高煦道:“无论在北平的事、还是在京师,我与你总是在经历一些起起落落的风浪。但或许,只有平常无奇的朝夕日常相处,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罢?”

妙锦没再吭声,似乎在想着朱高煦的这种说法。

朱高煦的思绪也立刻难以控制地转移到了军情上去了,各种消息、军粮维持等等。

但他再次开口时,也没说面前的处境,他只指着远处的九顶山道:“那座山挡了视野,一出门就看见山,除此之外甚么都看不见。”

片刻后他有接着道:“不过就算翻过了九顶山,照样如此。这种地方是丘陵地形,过了一座大山,还有一座小山,视野难以开阔。”

妙锦轻轻点头,但没有搭话。估摸着她还没听明白、朱高煦究竟想说甚么,便未急着开口。

朱高煦又道:“有一种心病叫幽闭症,在密闭的地方呆着会非常恐惧。我没有这种感受,不过看见山却总是让我很舒坦。”

妙锦听到这里,抬头看九顶山,又默默地瞧着朱高煦的脸。

有时候人的语言不一定能叫人们听明白,但别人能通过表情和肢体能猜到一二;这也是汉人和土人来往时语言不通,却也能勉强交流信息的缘由罢?

朱高煦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反正他现在心情相当不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不只是山挡了视野这么一件事……

以前的他出生在内地丘陵地区的乡村,二十世纪**十年代时,家乡与古代的情形无异,牛耕、肩挑、土路、草瓦房。但他知道外面有汽车飞机高楼大厦。所以他一向对于身在山中的感受不好,而且对海有种难以名状的执着情怀,大概是沿海先富庶的缘故。但他站在山坡上眺望时,除了山就是山。

甚么都看不见,只能靠听说、猜测、想象。

妙锦的声音打破了他的出神,“汉王定然能度过难关。”

朱高煦微微侧头,他的心思大概被妙锦猜准了。

“嗯……”朱高煦轻轻点头,发出习惯性的一个声音。

此时此刻,朱高煦确实心里很堵,他甚至开始质疑当初定下的战略是错的!

他带着那么多人翻山越岭、艰难跋涉地走了一个多月,几乎一仗没打,除了山还是山!时至今日进退维谷,前方重重阻隔,敌军仍在千山之外、更不知动向会何如。

而四川布政使司的大江南岸地区,多是山区丘陵,百姓并不富庶、人口也有限。朱高煦等两路七万大军,粮道被断,暂时虽然尚能维持,但时日一久,军粮征用肯定会出问题。

进军四川的主力如果不能有所突破,情况便十分难堪了……南面盛庸、平安只有正规军两万多人,贵州顾成蠢蠢欲动;张辅在腹背或许已经有所调动。西边沐晟部,照样兵力单薄,而今隔着崇山峻岭,两军极难联络。

多日来,朱高煦从不敢在将士们面前表现出丝毫动摇。但他内心里难免动摇,人有时候总是忍不住、会把事情往糟糕的地方想,越在意的事越会这样。

他甚至想了很久,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方略,以便跳出这等境地。然而并没有甚么用,先前大伙儿在昆明已经商量好了,现在临时改变谈何容易?

朱高煦此时的脸色必定是十分难看,不知过了多久,他转头看妙锦时,见妙锦美目里的光也在他脸上抚绕。那对美艳的杏眼,饶是没有修饰,也十分漂亮。她穿着道袍,但难掩身段的美妙,髋部的轮廓、隐隐比肩膀还要略宽,腰身却是婀娜柔软。

这样一个绝色美人,出身书香门第,先帝欲封贵妃而她不愿,却心甘情愿跟着朱高煦在这山窝里跋涉。

妙锦在巫山桃源时说,高煦最让女子动心的、可不是你的荣华富贵。朱高煦觉得她可能是真心话,不过他作了另外一种诠释……他若只有荣华富贵、肯定无法让一些根本不缺富贵的女子动心,但没有也肯定不行。毕竟前世的经验告诉他,白富美只是痴心妄想。

对于住王宫、锦衣玉食、受人敬畏尊崇、让美人动心,这些东西朱高煦是很在意的。更还有家眷、以及所有身边认识的人,身家性命都押在这上面了!

这一场战争,朱高煦口上不承认、但心里明白,它就是为了私利!而且他最在乎的也恰恰就是私利,以及眼睛看得到的人。

“这一切来之不易。何况最初就说好了的,一定要复仇,一定要反抗他们对我的污蔑。”朱高煦开口喃喃道,“我觉得还可以想想办法。”

过了一会儿,他又道:“大江上游水情复杂,薛禄想一纸政令封锁大江恐怕不易。相必一定有甚么地方可以渡江,一定!”

妙锦与他眉目相对的瞬间,认真地点了点头,眼神里似乎在鼓舞他。

就在这时,韦达、刘瑛、侯海三人走进了小院,他们还带来了一个信使。几个人见礼罢,信使呈上了瞿能的亲笔奏报。一个多月来朱高煦与瞿能通过书信交流,早已熟悉了瞿能的笔迹。

朱高煦展开信一看。

瞿能写道,有宋以来、世人将大江上游称作金沙江。金沙江江面较窄,多处水流湍急,而在弯曲较多之处水流较缓。末将一面在永宁河畔伐木作舟,一面已分兵取宜宾县,于金沙江段寻找渡口。乃因沱江上有官军战船,我部新造舟船较小,或不能水战得利;而沱江官军水师若逆流进金沙江,颇为不易更耗费时日,我部可趁机渡江矣。

看完了书信,朱高煦回顾左右故作从容道:“瞿将军有办法渡江了,你们也看看。”

说罢他将书信递给身边的几个传视。

……次日,雨后天晴。小小的江门镇内外,军营里、大路上更加热闹喧嚣了。朱高煦骑着马,在各处走动,时不时大声对将士们喊几句话。

“薛禄这宵小之辈,给本王提鞋也不配,他急得烧毁船只,想用大江阻挡本王。本王将率弟兄们渡过大江,击败薛禄这小人!”

“此战必胜!要让天下都看见,汉王军是大明最善战的精锐。只有汉王,才是弟兄们的自己人。”

无数将士呐喊助威,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难步行,弟兄们还保持着这等士气。朱高煦觉得自己仍然低估了将士们的耐受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