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藏国 > 第六百三十七章 巡视汉阳(下)

藏国 第六百三十七章 巡视汉阳(下)

作者:高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6 13:24:3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又逛了几家店铺,基本上都大同小异,李邺兴趣不大了,随即离开商铺区,又去了仓库群。

仓库群大概有七十余座仓库,大大小小都有,但仓库属于官府所有,基本上都是租赁,官府按时收租,倒是一个不错的收入来源。

“这些仓库一个月能收租多少?”李邺问道。

“大概三百五十贯左右,扣掉各种开支,净收入在三百贯左右,县州各得一半,用来补贴官府开支。”

这个倒问题不大,一直都是惯例,朝廷只管品级官员的俸禄,再负担一些普通日常开支,但县尉和州衙近百名文吏、衙役的俸禄、补贴、差旅等等,都要官府自行承担。

官府主要获得收入的来源就是租金,房租和地租,偏远贫穷的县份土地租不上价,收入微薄惨淡,县衙也没有多少人。

但像关中那些雄县和赤县,土地十分昂贵,县衙收入丰厚,文吏和衙役的待遇好、福利高,县衙就会比较强势。

汉阳县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商业发达,官府的租金收入丰厚,连州衙也要分一杯羹。

而且汉阳县官府的租金收入远远不止码头仓库,还有官田和官租房,合计下来,每月收入超过千贯。

而一般县衙也就一两百贯收入,好一点的两三百贯,但区区七八万人口的汉阳县每月就有上千贯额外收入,怎么使用的?李邺心中颇有些疑虑。

不过汉阳县刚刚才归自己管辖,他暂时也不好多问。

李邺滑脚又来到了造船工场,汉阳的造船业一直比较发达,是长江上的两大造船基地之一,另一個是扬州江阳县。

汉阳的造船工场也位于长江边上,大大小小一共十几家,除了一家官办的汉阳造船坊外,其他十几家都是民营。

难得是官办工坊居然还在运营,数百名工匠正在忙碌地造五艘楼船,看起来每艘大船都比他乘坐的三千石楼船大很多,其中两艘已经造好了九成。

李邺抬头望着两艘大船,心中十分震惊,这竟然是五千石的大船,其他三艘也是,他连忙回头问道:“这是给谁造的船只?”

船坊大管事连忙道:“回禀殿下,这五艘都是给永王造的船只。”

李邺眉头一皱问道:“他付过钱了?”

大管事摇摇头,“船料两年前就备好了,是长江水军下的单子,船料钱长江水师官衙支付了一半,另一半料钱和工匠的工钱则是我们造船工坊垫付,永王要取船得把这笔工费和一半料钱还给我们,才能取走。”

“那永王支付了多少钱?”李邺又问道。

“到目前为止,他一文钱都没有支付,他三个月前来这里巡视,一眼就看中了五艘大船,就把它们占有了,我还指望他把我们垫付的料钱和工钱给我们,要不然我们没法开工了。”

李邺欣然道:“现在沔州和汉阳县都属于山南东道了,造船工坊也属于山南东道,需要多少钱,你计算一下,开个单子给刘转运使,我立刻就拨付给你,这五艘战船正式归江汉军所有。”

大管事对战船归谁他不关心,反正都是唐军,他只关心自己垫付的料钱和工钱什么时候能收回来。

“如果殿下能尽快付钱,卑职保证这两艘船十天之内完工。”

李邺向刘晏望去,刘晏微微笑道:“最迟后天,我们就可以结算工钱和料钱。”

大管事大喜,“那我们就可以继续备料了。”

“你们能造万石大船吗?”李邺又问道。

大管事犹豫一下道:“我们能造五千石楼船,当然也能造万石大船,但万石大船很贵,工期也长,造一艘至少要三万贯钱,两年左右,而且船料很难找,目前我们只有五千石的龙骨,万石船的龙骨没有,扬州仓库倒是有不少。”

“三万贯!”

李邺吓一跳,“有这么贵吗?”

大管事苦笑一声道:“殿下,一根万石大船的龙骨就要五千贯,但工钱更贵,需要百名船匠造两年,大匠的工钱的是十贯每月,小匠的工钱五贯每月,人数配比三七分,我们就算七贯钱一人吧!一百人每月就是七百贯,两年下来,光工钱就要一万七八千贯。

再加上五千贯的龙骨,然后还有别的木材,如果要装备拍杆,那玩意制作特别麻烦,光反复浸油晒干就要三年时间,一根要三千贯,殿下明白为何要三万贯钱吧!”

这时,刘晏轻轻咳嗽一声,李邺明白他有话要对自己说,便点点头,“好吧!让我考虑考虑。”

民用船坊李邺就不用去看了,他们造不了军船,只能造普通民用客船和货船。

找了一个机会,李邺问道:“刘使君刚才想提醒我什么?”

刘晏缓缓道:“卑职是想劝殿下不要再造军船,造民船就行了。”

“为何?”

“殿下,打造一支水军至少要十年以上时间,上百万贯的投入,对我们而言,没有那么多时间,也难以承受那么高昂的代价,殿下,造万石战船不现实,但我们可以用其他办法。”

李邺沉默了,他明白刘晏的意思,十年时间确实太长了,上百万贯的开支也难以承受。

“刘使君说的其他办法是指永王的船队吗?”

刘晏微微笑道:“永王的船队也并不是永王打造的,也是大唐的长江水军,我们完全可以好好筹划一下,把这支水军弄过来,永王可以得到大唐的船队,为何我们就不行,一文不花就得到一支庞大的船队,何乐而不为?”

李邺欣然道:“我们明天去江夏看看,说不定能了解一些永王水军的情况!”

.......

下午时分,李邺在州衙接见了刺史李洵,听取他的汇报,刘晏则坐在一旁。

“启禀殿下,卑职上任约半个月时间,先用了十天时间走访了汉川县和汉阳县,剩下的时间主要用于了解沔州各方面的详细情况,沔州是小州,水网密布,人口有十七万左右,大部分都在汉阳,农民要么种田,要么捕鱼,要么就是造船、商业、航运或者码头搬运,也就是这几个行当。”

李邺笑了笑问道:“其实你刚刚上任,我也不想多问,就只想问两点,汉阳官府的租金收入以及开支情况,其次,岳州那边有没有什么动静?”

李洵沉吟一下道:“汉阳租金收支问题,卑职专门做过调查,情况比较了解,汉阳县的租金净收入每月一千二百贯左右,然后州衙和县衙的分成是五五分,州衙和县衙每月各得六百贯,然后州衙要补贴给汉川县两百贯,汉川县是农业县,每月租金收入仅百余贯,所以州衙自己每月还有四百贯,州衙没有衙役,文吏俸禄和杂费每月两百贯就够了,另外两百贯用来补贴州学,每月基本上就不剩什么了。”

“汉阳县呢?”

李邺问道:“你了解过他们怎么使用吗?”

“卑职了解过,他们的六百贯钱也是一分为二,三百贯为县衙文吏、衙役的俸禄和一些杂费,像值夜补贴、差旅补贴等等,另外三百贯钱,一百贯用来补贴县学,一百贯用来补贴福幼院的孤儿,一百贯用来补贴孤寡老人,每人每月补贴三百文钱,保证每个老人和孤儿都有饭吃有衣穿。”

李邺愣了一下,着实有点感动,问道:“这是他们县的传统吗?”

“正是,二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李邺暗暗点头,居然能够坚持救济孤老二十多年,不容易,汉阳县的官员着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