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藏国 > 第六百二十七章 计中有计

藏国 第六百二十七章 计中有计

作者:高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6 13:24:3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傍晚时分,李邺一家正在吃晚饭,他家的菜肴以素食偏多,独孤新月和杨玉环都是素食,吃得都很少,唯独李邺喜欢大鱼大肉,他面前放了一盘专门为他烤的羊肉,烤得焦嫩金黄,浓烈多汁,另外还有一盘厚实的肉饼。

孩子还小,需要乳娘细细地喂食,李邺很喜欢看自己女儿吃饭,不挑食,一口就是一口,很专注,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还盯着桌上的菜肴。

李邺笑道:“这个小家伙长大后肯定是个吃货!”

“夫君,吃货是什么意思?”杨玉环在一旁笑问道。

“就是喜欢美食,估计和我一样,也是喜欢吃肉的。”

这时,一名侍女走上前,低声对独孤新月说了两句,独孤新月点点头,对李邺道:“夫君去前面看看吧!荆州送来紧急鸽信。”

李邺这几天就在考虑荆州的事情,听说是荆州急事,他立刻放下筷子,快步向前院走去。

一名士兵上前行一礼,呈给他一卷鸽信,还没有抄写,还是原始状态,因为是紫色信筒,表示十万火急,所以来不及等明天抄写,直接送到李邺府上。

李邺打开看了一遍,随即对亲兵道:“去把李长史和王司马请来!”

李长史也就是李泌,他负责重大事务策划,同时也是军师,王司马则是王昌龄,他负责军务,比如打造兵器、招募士兵,情报也是他的管辖范围,需要他一起来商议。

另外副长史陈焕主要负责政务,各种琐碎的事情都是他负责,刘晏也是副长史,同时兼都转运使,他负责财政。

不多时,李泌和王昌龄匆匆赶来,李邺歉然道:“打扰二位休息了,有紧急之事,需要和二位商议。”

“殿下不必客气!”

李邺封实王后,大家称呼也变了,都称呼他为王,这称呼可比节度使高多了,不光是地位高,更重要是现在的节度使太多了。

李亨登基后,在中原、江淮、河东、河北、山东封了大量节度使,远远超过从前的十大节度使,节度使的含金量已经被严重稀释,已经不值钱了,所以李邺改口称呼王爷已是众望所归。

三人在大堂坐下,李邺把鸽信递给二人,两人看罢,李泌冷笑道:“康楚元的叛乱来得真是时候!”

“军师此话怎讲?”

李泌淡淡道:“康楚元叛乱本身和我们无关,是永王李璘的事情,他如果占领荆州,李璘借口平叛,杀到荆州来,等平息了叛乱后,殿下觉得他的军队还会不会离开?”

王昌龄也笑道:“这就是刘备借荆州吧!”

李邺冷冷道:“我可不是刘表,也不是孙权,李璘更不是刘备,他想借我的荆州,我会让他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李泌大笑道:“殿下可是想抢先杀入岳州平叛?”

“正有此意!”

李泌沉吟一下道:“之前卑职劝过殿下,我们最需要的土地是沔州和鄂州,有了这两州,我们的船队才走得出汉水,我们的格局才能通江达海,所以卑职再次建议殿下,谋岳州是虚,夺沔、鄂是实,切不可颠倒了重点。”

李邺点点头,“军师说得对!”

这时,王昌龄道:“殿下,根据卑职掌握的情报,李璘在沔州就鄂州有两万军队,当心康楚元叛乱是个诱饵,引节度使出兵岳州,他的两万军队趁虚而入,杀进襄州。”

李邺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他问道:“沔、鄂两州的两万军队是由谁统领?”

王昌龄主管情报,对那边情况很熟,他立刻道:“目前由鄂州刺史季广琛统领,之前军队在江夏,现在不一定了,卑职还没有接到最新情报。”

李邺又问李泌道:“如果我将计就计,佯攻岳州,再掉头进沔州,前后夹攻季广琛的三万军,军师觉得是否可行?”

李泌摇了摇头,他并不赞同王昌龄的诱饵看法,山南东道现在有十万大军,凭沔、鄂两州区区两万军队,根本拿不下来,况且季广琛是文官,让文官统领军队,更多是注重防御,而不是进攻。

“殿下一定要明白关键点,现在李璘最想要的是什么,卑职认为,他现在最想要的不是山南东道,而是大军过境去巴蜀,卑职怀疑他的军队甚至不会过长江,而是占领荆州长江南岸的土地,现在李璘的水军比我们强大,他一定会封锁长江,殿下甚至想去岳州都去不了,更不用说佯攻岳州后再掉头杀进沔州,不现实,长江被封锁,江汉军怎么过江?”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如果是这样,李璘一定会派人和我协商,借道进巴蜀,先礼后兵!”

........

李邺的猜测没有错,次日一早,李璘的特使在一队士兵的护卫下来到了襄阳。

监军冯延环得到消息,顿时惊慌不已,连忙派手下去打听消息。

李璘可不是安禄山,据说他也有太上皇密旨,可以在非常情况下登基,他是天子最大的竞争者,如果李邺偏向他,天子的麻烦就大了。

且不说冯延环心中焦虑不安,此时,永王特使已经进了襄阳城,准备前往节度使府。

永王特使不是别人,正是大明鼎鼎的诗人李白,李白一直渴望从政,治理一方,以实现自己胸中抱负。

只是他一直没有机会,大唐文坛一直是由宰相张说和他儿子张垍掌控,李白得罪了张垍,自然不会有任何机会,甚至天子李隆基想用李白为翰林,也因为张垍坚决反对,李隆基只得将他赐金还乡。

这几年李白一直住在山东,因怀才不遇而郁郁不乐,其实李邺也曾经请他去河中为官,李白犹豫良久,还是放弃了。

一是河中太远,其次他觉得李邺对自己没有诚意,只是随口之言,当然真正的原因是他混得不太好,而碎叶是他的故乡,他没法衣锦还乡。

后来高适、岑参等人从河中回来,都出任了实官,高适甚至还出任庆州长史,李白心中又懊悔不已。

几個月前他看到了永王李璘招揽天下英才的檄文,他便觉得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便毅然赶赴江南西道投奔永王李璘,永王李璘慕他的名声,当即封他为记室参军,对他十分器重。

这次李璘派他来襄阳谈判,一方面是希望能拉拢李邺,如果一时拉拢不成,也希望能够借道,让李璘能率军前往巴蜀。

迎接李白的官员是司马王昌龄,他和李白是至交,分别十几年,暮年相见,两人都十分激动。

王昌龄和李白紧紧拥抱一下,王昌龄拉开车门笑道:“鲁王殿下让我接待特使,没想到会是贤弟,先上车吧!我们边走边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