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藏国 > 第四百九十八章 春归碎叶

藏国 第四百九十八章 春归碎叶

作者:高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6 13:24:3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时间到了天宝十三年二月,安西也迎来了早春,地上的绿草开始吐出新芽,空气中有湿润温暖的气息。

虽然凌山还是冰天雪地的世界,但气温已经回升,只要准备充分,便可以牵着骆驼和马,翻越凌山了。

龟兹城内,很多支粟特商队准备出发了,这些商队都是冬天抵达龟兹,但冬天无法翻越凌山,翻越凌山需要两三天时间,至少要在凌山上呆两个晚上,就算住在帐篷内也会被冻僵,几十里长的河谷内也是大雪封路,根本就进不了山。

商人只能在龟兹城等候开春,按照经验,一般进入二月后,就可以出发翻越凌山了。

李邺也准备去河中了,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恢复和训练,安西军已经恢复到两万人,士气和作战实力也渐渐回到高峰时期。

攻打吐蕃军的时机渐渐成熟。

大帐内,安西和北庭大将济济一堂。

节度副使席元庆、龟兹兵马使李嗣业、司马段秀实、大将白孝德、马璘、荔非元礼、荔非守瑜、卫伯玉等等,还有北庭军三员大将刘永、王唯良和曹令忠。

李邺让士兵挂出一幅很大地图,他用木杆指着地图道:“我打算用半年时间收复大小勃律,兵力为三万五千人,其中安西一万五千人,北庭军一万人,以及河中军一万人,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行军阶段,安西军由李嗣业统领,从疏勒出发,走播密川谷地到黄金堡,再从黄金堡向南到朅师国。

我率北庭军和河中军从碎叶出发,到俱战提再向南到吐火罗,再从护蜜到朅师国,我们两支大军在朅师国汇合。”

李邺又对席元庆道:“这次出征大小勃律,席将军就和段司马留守安西。”

席元庆默默点头,他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他在四年前攻打朅师国时,走的是小勃律路线,结果受寒大病一场,落下了病根,肺部出了问题,上不了高原。

段秀实目前出任司马,但没有长史,实际上他就负责主管安西政务,他确实也离不开。

李邺又道:“安西这边我留五千军队,镇守且末和若羌一线,就拜托席将军了。”

席元庆站起身表态道:“请节度使放心,我会亲自坐镇典合城,决不让吐蕃军再来第二次!”

李邺点点头,又对李嗣业道:“这一次所有骆驼都要用上,粮食和羊群都要带够,不能再像上次攻打朅师国那样,最后粮食都没有了。”

李嗣业躬身道:“卑职一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光是准备,我们和小勃律的归仁军还有联系吗?”李邺又问道。

旁边段秀实道:“启禀使君,疏勒那边驻军和小勃律有联系,归仁军由疏勒管辖。”

“立刻发鹰信给疏勒驻军,要他们安排归仁军详细探查大小勃律的吐蕃军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完部署后,第二天一早,李邺率领一万军队离开了龟兹,向西进发,十几支粟特商队也带着数千头骆驼浩浩荡荡跟随唐军一起出发,加上唐军的骆驼,光驼队就有数十里长。

七天后,队伍抵达了姑墨州,姑墨州就是今天的阿克苏,这里曾经是姑墨国,唐军在这里有座军城,叫做拔换城。

唐军队伍又沿着拔换河向西北方向而行,走过一片戈壁滩,两天后便远远看见了凌山,凌山山脉属于天山的一部分,海拔六千多米,终年积雪,这里有天山的最高峰,雪莲峰,远远望去,几座雪山簇聚在一起,就像一朵盛开的雪莲花。

队伍是清晨出发,沿着著名的夏塔古道而行,冬天时,夏塔古道上的积雪最深时达六尺,超过很多人的头顶,别说跨越凌山,山谷内的积雪关就过不去。

但现在是二月中旬,按照阳历算已经是三月下旬了,山腰以下的积雪已经完全融化,穿越凌山成为了现实。

山谷两边都是雄伟的大山,一片片笔直的松林和杉树从山腰处向下蔓延,山谷内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一片片绚丽的野花,微风中摇曳多姿,一条小河从山上流淌下来,流水潺潺,穿过了山谷,最后汇入拔换河中。

下午时分,队伍抵达了勃达岭脚下,队伍扎下帐篷,开始休息过夜。

勃达岭海拔约四千米,马匹和骆驼都可以通行,这里便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著名的隘口,无论商人还是军队,还有传信人,都必须从这里翻越凌山。

冬天这里过不去,商队就会停下了,或者在北面的碎叶城,或者在南面的龟兹城,很好地休息一个冬天,春暖花开时再继续旅程。

一般穿越凌山要两到三天,主要看天气情况,李邺选择时间就非常巧妙,他是清晨从夏塔古道出发,实际上只用住一夜,次日黄昏就能走出凌山。

队伍越过了凌山,在凌山山脚的顿多城休息了一夜,顿多城是一座小军城,只有三十名驻军,还有十几家商铺,专门给往来的商队进行补给。

队伍又再度西行,穿过了几道峡谷,三天后,李邺率领大军终于抵达了热海,又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

碎叶城和他离去时没有什么变化,李邺返回,河中都督府的官员和将领纷纷出城来迎接。

李邺让副都督独孤应安排军营大帐,让北庭军驻营休息。

回到官衙,他又听取了长史谢缙和王昌龄的汇报,李邺更关心咸海城的情况。

长史谢缙笑道:“咸海城很安静,可萨国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派人过去,裴将军传了最新消息,他们重新经过了人口登记盘查,连同城外的农民一起,一共有两万四千余户,近十万人口,基本都是在药杀河两岸种小麦和草绵为生。

那里小麦很便宜,裴将军说他采购了十万石粮食,已经用皮筏子运送去了俱战提,他还说那边种植的草绵很好,用来填充冬衣和被褥,非常暖和。”

李邺点点头,草绵就是棉花,唐朝时主要产在大食和埃及一带,可萨国也盛产棉花,碎叶这边的布匹都是棉布,但也是从西面运来的。

当然也可以引棉花到河西走廊或者河套平原种植,尽管这种棉布暂时替代不了麻布,但它却是优秀的填充料,它能使中下层百姓的冬天不再寒冷难熬。

李邺决定在碎叶休息十天后,大军向俱战提进发。

他随即要求河中府进行战备,准备大量的骆驼和粮食。

傍晚时分,李邺和王昌龄一起返回贵宾馆,李邺很歉疚,他没办法带王昌龄的家人一起回来。

王昌龄笑道:“都督不必歉疚,敦煌发生战争,这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他们会跟随粟特商队一起过来,估计三月份吧!他们就会出发了。”

李邺笑了笑又道:“那几名参加科举的学生,我在敦煌没有找到他们?”

“他们不在敦煌,在酒泉,参加肃州的秋试,都通过了,现在他们应该在长安了,你父亲答应替我照顾他们。”

“那就好,正好躲过了敦煌的战争。”

“是啊!我就说他们运气好,往年都是在沙州,今年沙州那边名额满了,他们就去了肃州,阴差阳错,正好躲过一劫。”

两人说说笑笑,来到了驿站门口,一直在驿站门口等候的侍女小康,一头扑进李邺怀中,泪水不争气地流满了脸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