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藏国 > 第四百八十七章 破城之策

藏国 第四百八十七章 破城之策

作者:高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6 13:24:3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蒲昌海最早属于鄯善国管辖,也就是楼兰古国,楼兰古国早已灭亡,这里现在属于沙州的范畴,一直到且末都属于沙州。

不过生活在这里的部落是且末国人,这里条件比较恶劣,生活着一支小部落,靠捕鱼、经商为生。

这里是丝绸南路的重要补给点,几乎所有的商队都要在这里进行补给,才能越过茫茫沙漠戈壁,前往敦煌,或者从敦煌过来,筋疲力竭,更需要在这里休息补给。

李邺带着一支骑兵队来到蒲昌海深处的部落驻地,在这里有十几名安西军伤兵,他们是驻扎蒲桃军城的唐军士兵,被吐蕃军袭击,守军阵亡大半,剩下的士兵都有伤,艰难逃到了蒲昌海,原本有二十几人,重伤死去十人,现在只剩下十五名伤兵。

李邺立刻命令军医给他们治疗,并把几名已经伤好的士兵带来询问,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且末国人,其中有一名汉人,叫做苏灵,也是他们的首领,年约三十余岁,祖籍陇右,已在且末国娶妻生子,算是扎根安西了。

苏灵得知眼前这位年轻高官便是新任安西节度使,急忙向李邺单膝跪下行礼道:“卑职蒲桃城镇副苏灵参见使君!”

镇副使从七品官,不算低,李邺点点头,“苏将军请起!”

“苏将军在且末国一带生活几年了?”

“卑职从小就跟随父亲被流放到于阗镇,十六岁从军,在若羌四城戍边十五年了。”

“那你对那边的情况很熟悉!”

“正是!卑职非常熟悉。”

李邺在帐篷内铺上地图,一边看地图,一边询问道:“吐蕃军是从萨毗泽过来的吗?”

苏灵迟疑一下道:“启禀使君,我们说吐蕃军在萨毗泽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萨毗泽有名,所以就以它为方位,但萨毗泽是咸水湖,盐分很高,连鱼都没有,那里是没法生存的。”

“那吐蕃军的后勤具体在哪里?”

“在萨毗泽东面一百里左右,那边有一片很大的高山草原,当地人叫做尕斯草原,生活着好几支吐谷浑部落。”

李邺在地图上标注,忽然反应过来,这不就是青海最西北的茫崖市吗?从青海进新疆的必经之路,那边是有大片牧场。

苏灵又道:“我听父亲说,那条路是丝绸之路的辅道,一百多年前,粟特人就曾经穿过阿尔金山前往西海,再穿过河湟进入陇右关中,所以那一片的商业很繁华。

若羌县曾经是隋朝鄯善郡的官府驻地,后来改名为典合城。

唐朝粟特人又修建了三座古城,七屯城、蒲桃城和弩支城,这就是著名的若羌四城,往来的商队都要在这里休息。

但这里同时也是军城,以前是防御吐谷浑人入侵,前两年吐蕃人来了,安西又要面临战争威胁了。”

李邺忽然懂了,隋炀帝杨广拓边,建立了河源郡、西海郡、且末郡和鄯善郡,实际上就已经打通河湟、西海郡、格尔木到鄯善郡的道路,由隋朝名臣裴矩开拓。

鄯善郡的统治中心就是若羌县,丝绸之路辅线从若羌县穿过阿尔金山、穿过柴达木盆地抵达河湟谷地。

这条路和敦煌那边一点关系没有,唐朝以来一直被吐谷浑人控制,随着吐蕃军对吐谷浑人的征服,吐蕃才逐渐西进,尕斯草原是吐谷浑人的最后一片草场,吐蕃军出现在这里,也就意味着吐谷浑人被彻底征服了。

李邺也由此看懂了吐蕃人的战略计划,他们完全可以从西海故道进入安西,那为什么还要去大小勃律?

吐蕃人控制大小勃律并不完全是为了进安西,他们更多是想西进控制吐火罗,进而控制河中地区。

当然也可以打通从西面进入安西的通道,和东面的西海故道呼应,使安西唐军两头难顾,腹背受敌。

“且末城那边有多少吐蕃军?”

苏灵摇摇头,“不光是且末城,还包括了若羌这边的弩支四城,都被吐蕃军占领了,估计约两千人左右。”

“守军情况呢?”

苏灵苦笑一声,“使君也看到了,五座城的约有两千人,现在就只剩下我们十五人了。”

“那有没有屠杀当地的平民?”

“这倒没有,他们需要当地人养军,要求每家每户每年养三十只羊,然后二十只羊要交给他们。”

李邺又问了一些详细的情报,这才安抚其他伤兵好好养伤,他任命苏灵为向导官,两天后,大家启程前往若羌四城。

大军沿着且末河一路西行,沿途收集了大量枯死的胡杨,唐军晚上也就可以点燃篝火取暖了。

且末河就是今天的车尔臣河,全长一千六百里,冬天大部分河面都结了冰,但依旧有活水流动,清澈甘甜,使唐军一路上不缺水源。

和敦煌西行时的茫茫沙漠相比,这里绿色植被极其丰富,就算是冬天,战马和骆驼也能轻易找到干草。

南面便是延绵数千里的阿尔金山,山顶上白雪皑皑,十分壮观神秘,远处的草原上能看到大群大群野牛和野驴,还有大群羚羊奔过,山脚下还有大片森林,很多条小河汇入了且末河,这是一片难得的绿洲啊!

队伍走了整整十天,苏灵看到了前面出现一片红色的山体,便对李邺道:“使君看到那面红色山体吗?再向前走三十里就是七屯城。”

李邺当即命令大军原地驻扎,派出斥候骑兵前去探查情况。

七屯城便是著名的米兰古城,汉朝时曾在这里屯田,唐朝初年由河西粟特人领袖康艳典修筑,一度商业繁荣。

但随着中唐吐蕃北扩以及和唐朝争夺陇右河湟,走柴达木盆地的丝绸之路南线基本上废弃了,成为了吐谷浑人的放牧迁徙通道,若羌县改名为典合城,若羌四城的商业价值也基本上没有了,成为四座军城。

毕思琛派两千人驻守且末等五座军城,其中且末城驻军八百人,其他四城各驻兵三百人,但他们挡不住吐蕃军队的进攻,死的死、逃的逃,撤的撤,五座军城全部失陷。

两个时辰后,杨利率领斥候奔了回来,杨利在马上抱拳道:“启禀都督,七屯城确实有吐蕃军防御,但在城外没有看见吐蕃士兵,都在城内。”

李邺点点头问道:“你们被对方发现没有?”

“没有发现,卑职非常小心,我们靠近军城探查,都是穿着当地人的衣服,假装拾牛粪,他们不可能想到会是唐军。”

李邺看了看天色,已经快黑了,他当即把瀚海军兵马使刘永找来商议。

行军帐内,李邺和几名北庭将领商议攻打四镇的细节,李邺对众人道:“这几座城都相隔数十里以上,但彼此间有烽火相联系,我们可以用夜袭的办法,将其各个击破。”

刘永沉吟一下道:“主要是破坏敌军的烽火,不让他们点火报信,但这样一来也用不着多少军队!”

李邺指着地图道:“烽燧在西南角,整个军城的周长只有两里,里面的守军我估计最多也就三百人,大军把军城包围,不让一人逃走。”

“使君打算派谁上城偷袭?”

李邺指指自己,微微笑道:“除我之外,我想不到其他谁还可以办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