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藏国 > 第三百零一章 李岱新官

藏国 第三百零一章 李岱新官

作者:高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6 13:24:3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高力士访问杨府的同一时刻,李邺也见到了祖父,李林甫已经不是相国,而是一名退仕的居家老头了。

府门前冷冷清清,再也看不到一个前来送礼拜见的官员,门前冷落鞍马稀,和车水马龙的杨府形成鲜明对比。

李隆基给李林甫的各种退休待遇还是不错的,他现在住的府宅是官宅,李隆基就直接赐给他为私宅了,还赐给他一座十亩的园宅,位于曲江池边,相当于避暑休闲的别墅。

还有一品太师的高俸禄和各种福利,另外还有晋国公的土地。

李林甫的晋国公是实封爵位,有土地的爵位,大唐刚建国时,土地众多,那时封的爵位都有土地,没有爵位的官员则有职分田。

到了中唐,土地兼并得差不多了,新封的爵位就不再有土地,像李邺的高昌郡公就没有土地,杨国忠新封的卫国公也没有土地,而李林甫就属于特殊情况。

他有八十顷的爵田,还有历年赏赐的庄园以及他自己兼并的庄园,李林甫的实际土地有两百顷,分属于五个大庄园,四个在关中,一个在汉中。

至于他还有多少几十年来积累的财富,那就不知道了,所以李林甫退仕,只是相国的权力被削除了,但他的财富没有动,这就算是平安落地了。

所谓无法平安落地,并不是李林甫要被处死之类,一般不会处死,而罢免他和子孙的一切官职爵位,抄走所有财富,沦为平民,搞不好子孙还要被充军,高高在上的凤凰最后落魄得连野鸡都不如,比如北宋宰相蔡京,最后是饿死的。

李林甫已经不穿官服了,而是换了一身宽松的细麻禅衣,头戴纱帽,坐在书房院子的台阶前,望着清风卷起满地落叶。

“坐吧!”

李林甫指指身边台阶。

李邺在旁边坐下,淡淡笑道:“祖父现在很轻松吧!”

李林甫点了点头,“有一点轻松,但也有几分失落,朝廷奏折我都看不到了,几十年的习惯突然没了,一下子不太适应。”

“孙儿封高昌郡公,出任第一任河中都督,云麾将军,多谢祖父替孙儿争取。”

李林甫面露愧色,摇摇头道:“这都是你自己挣的,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若替你争取,你就能封郡王了,最后关头,我还是把机会给了长子和长孙,邺儿,祖父真的很抱歉!”

李邺笑道:“那我就更加心安理得了。”

李林甫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自己挣的才能持久,别人给的,得到容易,丢掉也容易,邺儿,你也得到一座庄园?”

“在郿县南部,靠斜谷水,距离终南山很近,好像有二十顷。”

“那边都是皇庄,你得到的应该就是一座皇庄,很不错,二十顷就是两千亩了,打算什么时候去看看?”

“等父母来吧!带他们一起去,祖父也一起去。”

“我就不去了,省得那帮蠢货又说我偏心,把土地分给老五。”

停一下,李林甫又道:“还有一件事,你父亲要调回来了,出任京兆少尹!”

李邺吓了一跳,京兆少尹可不是好当的,满城都是高官权贵,谁也得罪不起,出了名的夹板官、受气官,现任京兆少尹徐霖就是因为杨晞被刺案被贬黜为华容县尉,自己父亲那个软弱的性格,能当得了京兆少尹?杨国忠首先就会给他穿小鞋。

“怎么会想到让父亲当京兆尹?”

“我也不知道,我原本以为是杨国忠的意思,后来高力士告诉我,就是天子决定的,而且在你回来前就决定了,不知是什么缘故?”

李邺只得暂时不去想这件事,又问道:“那京兆尹又是谁?”

“鲜于仲通,他率军攻打南诏没有成功,损兵折将,杨国忠给他说情,便调他进京,出任京兆尹。”

说到攻打南诏失利,李邺倒想起后世的一些说法,说天宝年间南诏造反,天宝十年,杨国忠派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八万攻打南诏,结果大败,六万大军在南诏阵亡。

后来杨国忠又派人攻打南诏,再次阵亡十余万人,两次近二十万人阵亡,使唐朝财政破产,兵力尽绝,元气大伤,才使安禄山看到了造反机会。

现在看来,这些记录明显有夸张成份,剑南节度府的总兵力才三万人出头,其中一大半驻守川西防御吐蕃,能动用的军队最多一万余人。

而且镇压一个地方少数民族叛乱,不至于动用朝廷中央的军队,本身就是剑南节度使的职责范围。

鲜于仲通率领一万多人去攻打南诏,应该是没有达成目标,伤亡数千人是可能的。

但如果说是杨国忠向天子隐瞒了兵败真相,还推荐鲜于仲通出任京兆尹,这就有点扯淡了,天宝十年是李林甫和杨国忠斗得最激烈之时,杨国忠想隐瞒失败真相,有李林甫在,杨国忠怎么可能隐瞒得了?

鲜于仲通如果惨败,他更不可能当京兆尹,李林甫也不可能放过他,一定会趁机斩断杨国忠的这个臂膀。

所以真相是某些史官憎恨杨国忠,为了显示杨国忠的昏庸无能,故意夸大了南诏之战的败绩。

事实应该是,唐军和南诏军经过激战后,谁也无法取胜,双方便达成了某种妥协,于是停战,这才比较符合情理。

李林甫又道:“这段时间你正好在京城,帮一帮你父亲,让他稳定下来。”

李邺默默点了点头。

从平康坊出来,关闭坊门的鼓声轰隆隆敲响,这时返回太平坊已经来不及,李邺随即骑马来到了常乐坊老宅。

“进来吧!这是我们家的老宅,没人住,今晚就这里暂时住一晚,明天你们回家!”

李邺的两名手下一个叫关沛,岐州雍县人,一个叫许春生,华州郑县人,李邺的事情基本上办完了,他要到明年开春才能返回安西,还要至少在长安呆四个月,李邺就让他们二人各自回家,开春时再回来。

老宅里房间很多,两人各收拾一间屋,放下行李,又喂了马,安排战马休息,这才结伴去常乐坊内吃饭喝酒。

李邺不需要他们陪同,他想起一件事,险些忘记了。

李邺稍微收拾一下,直接攀上了城墙,一路疾奔,城头上没有看见任何守兵,夹道内也没有,倒是春明门那边有不少守军。

李邺奔到升龙坊泉芙蓉小宅上方,从一个城墙破洞内找到了那只小皮箱和匕首,皮箱颇为沉重,至少有二十斤,他拿着小皮箱和匕首返回了老宅。

泉芙蓉和她的侍女今天下午已经被处死,府宅和其他财产都被官府没收,只有这只小皮箱和匕首没有被官府没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灯光下,李邺将小皮箱先放一边,抽出匕首,匕首寒光闪闪,极为锋利,剑脊上刻着两个篆字。

李邺认出了这两个篆字,顿时愣住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