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仙侠玄幻 > 重生空间种田 > 73种子大会

重生空间种田 73种子大会

作者:MS芙子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6 12:00:1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收费章节(12点)

73种子大会(二更)

“老爷子,我正想和你商量呢,哪知道多多已经将人带上来了,”村长将钱书记的话转述了一遍。

“糊涂啊,你们怎么能这么糊涂,”事已至此,诸时军想要制止已经是来不及了,钱多多带回来的那几个人根本不是施工队的。他们是一伙开山工,都是些粗莽的性子,拿了谁得钱就是大爷,为了开山取石,简直是手段都使得。

更让诸时军恼火的是,那些人嫌山坡林木众多,说要把树木全都清理掉。

“那边那棵断了腰的老树,看着碍眼一并砍了,”钱多多指着那棵横卧在了白龙潭面上的龙杉,几名开山工拿出了包的土制火药,布好了雷管,吆喝着将村长和诸时军全都轰走了。

索桥以一种钟摆般的规律摇晃着,白龙潭上起层阵褶子般的波浪,由着黑山往了白龙山的方向推去。

山坡上的林木被炸得枝叶横飞,腾起的烟雾迷着利欲熏心的人们的眼和心。裸露出来的砖红色的土壤在晨曦下如染上了血。

形如卧龙的白龙潭在那阵火药弥漫中,形状悄然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卧龙慢慢转变成了龙腾向天。

小海他们走在了修葺好了的铁索桥上,小鲜忽然感觉脚下的铁链有轻微的摇晃。前头的两小男孩奔跑打闹着,冲过了桥面,蹬踏踏的脚步声,让桥摇晃的更加厉害了。

小鲜用手掏了掏耳朵,耳蜗似养了只蚊子,一阵嗡嗡响。听着声音又觉得不对,好似山的那一头传来了两阵雷响。再听听声音又消失了,“小鲜,快点。”小海站在了索桥的另一端,喊声远远的送来。

那一天之后,村里就开始兴修水坝。因为要瞒着苗人,所以连村里都没几个人知道。

村长刚开始还没提心吊胆着,秋去冬来,可水坝都修了好几个月后,白龙潭和对面的苗家寨子都毫无动静。红槐大巫师正在紧锣密鼓的养金蝉蛊,而苗家的其他人也没谁想着去山那头看一看葛村人的小动作。

为了省水泥和人工,钱家父子在请了开山工炸平了那片林地后,在山腰位置修了条引水渠,强行着将潭子水从白龙潭里往山上引。也就是在诸老爷子锻炼的那个位置,往下挖了十余米深,四米多宽的一个积水池子。

池子里头只是胡乱用了十几包水泥捣浆糊般封死了,防止山泥塌陷。

诸时军几次警告钱支书等人,不该在山坡陡峭处挖池子,西南秋冬少雨,可一旦到了春天,第一场春雨下了后,雨水就会铺天盖地下足好几个月,那样的池子,周边有没有树木早晚是会塌方的。

钱家父子俩只说诸时军是眼红他们拿了钱,在村里逢人便说,诸时军被气得索性甩手不再过问了。

水坝的事说来也有一个好处,有了水坝,村里在雨水不丰的季节就能保证住水田的灌溉。

过了秋收后的某一个傍晚,村长通过村广播站的那口大号喇叭,宣布在晚上六点半,召开村民大会,所有村民包括八十岁掉光牙的老人,抱在了襁褓里的娃全都一起集中到村口的大槐树下。

诸老爷子和小鲜在村里也住了一年多了,除去村里的粮食补助款没得拿过外,已经和村里的每个人都混熟了,俨然已经是葛村的一份子了。

吃过了晚饭后,小鲜就搬了张竹椅,随着人群往村口走去。

村长老婆已经在村里的大槐树下摆了张老式课桌,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海写字的课桌,上面摆了两个搪缸茶杯。

村长的那包招牌性云南红塔烟放在了一边,小鲜上回还见了村长偷偷往里面塞杂牌烟,难怪那包烟一直从年初抽到了年尾。

葛村全部的村民在村口大槐树下坐定了,一共是三百七十一号人,有些人家里只留了一个人,最多的一户也只有五口人。

钱支书说话前,先往地上吐了口痰说话,再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皱巴巴的纸头:“村民们,今夜月色皎洁,看着大伙儿一张张热切的脸...”

村民们咳嗽的咳嗽,说闲话的说闲话,从钱支书当本村的支书以来,每回开村民大会的开场白都是那么几句,十几年下来,村里最耳背的赵阿婆都能倒背如流了。

“经过了本村村委会的批准,我和村长的集体签字,我们决定从明年开始,全村开展进口水稻种植项目。

凡是有意参加本次项目的人,会后统一到村长那按指头印,一家一张合同,明年开春后统一分配稻种。”村支书说完了最后几句话,拿起了搪缸茶杯,咣咣喝了几口水。

村民们像是还没反应过来,淅淅沥沥细雨似的议论声。

“说啥?啥是进口水稻?”

“就是外国人的大米。”

“外国人也吃大米?”

“都静一静,”身为本村的一村之长,金大福每每在关键时刻就会发挥作用:“大伙儿都别议论了。进口大米我们村早就种上了,村头那几亩地大伙儿都看见了吧?无错不少字入了秋割剩下后没多久,又长了一茬,再过个把月,又能割了。那三亩地今年的收成,我让人粗粗估了下,一亩地的产量足足有两千斤。”

葛村里的人读书少,可读书少并不会妨碍他们理解最基本的数据,比方说单亩的亩产量。

两千斤,这个数字,比钱支书说上一天一夜的话还有说服力。先前的那阵非议声就跟投进了海里的小石子般,没了。

“我种。”

“我也种。”

“我家人头多,多领些稻种行不?”

那一晚,村长光是和人按手指就按得手肿,手指虽说疼,可金大福乐意啊,散会后,他坐在了槐树下,看着村头那几亩被夜风拢得沙沙作响的稻田,眼里显出了另外一份光景,明年的这个时候,每个村民一定坐在了炕头上,手里数着钞票。

他们葛村,再也不是那个靠着镇里的补贴款过日子的穷山村嘞。

夜色漆如墨,村长的那口黄牙在了夜里,显出了几分光亮。

诸时军从那天的村民大会后,先是回家好好请教了一番莲嫂,他私以为小鲜好运得到了好的印度稻种,其他的种田诀窍和劳力全都是莲嫂使得力。

不过小鲜种田开始一直都是由莲嫂亲自陪着的,从用苜蓿肥田,再到插秧分苗,中间的每个步骤她都没有拉下,所以老爷子问起来,她还真能说了个头头是道。

对于莲嫂那套看似古怪的新式耕地方式,老爷子一时还消化不了,他又下了趟山,请教了白家古镇的老技术员,再抱了一堆新资料上山,连着几天挑灯夜读 ,总算让他找到了一个外国专家也用了类似的法子肥田,种地,才放心将这套法子推广到了全村。他再根据葛村村民的种地习惯和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誊写出了一本“葛村稻田作业指南。”

有了这本指南,全村的稻田作业都会更规范,不过按照作业规范,全村在过冬前就得往地里种上肥田的苜蓿草。村长金大福也来了劲头,将指南以广播的方式,用他那口粗犷的西南嗓音播放了足足十几天。

那一年的冬天,村口闲坐着的汉子婆娘们少了,每家每户都在地里种上了苜蓿。往日草木凋零的田地,没过多久都会生出了绿意。村里大规模开始苜蓿来年的土壤肥沃度是能改善了。

小鲜原本还担心村里用得稻种没经过“仙液”的浸泡,效果会大打折扣,可听村长一说,明年本村的亩产要求只有一千斤的时候,她的担心就没了影了。

改良稻种只是一种短期的方法,只要是按照小鲜的那套肥田方式,稻种的质量也还稳定的情况下,五年时间里,葛村的山土质量将大为改观。

村民尝到了甜头后,也会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模式,那时候,稻种的产量会渐渐上来,就算不能达到亩产两千五百斤,达到一千五百斤是没有问题的。

小鲜在葛村的第二个大年很快就来了,由于过年的缘故,黑山脚下的那座香火不盛的寺庙也跟着红火了起来,善因师父整日忙着替人祈福缘,寺庙的学校停了课,小桃枝没人照看。

善因师父权衡了下后,就让和桃枝很是投缘的小鲜来充当临时的看护。诸时军刚开始还担心小鲜会忙不过来,可冶子妈一说山里的孩子都是大的带小的,七八岁的女娃看着两三岁的弟弟遍地都是,老爷子也就没了意见。

桃枝比一般的婴孩要早熟,还不满一岁,就能在地上爬了,只是寺庙里满满的一屋子蜡烛纸钱味,小鲜闻着不惯,就带着桃枝到苗寨晃悠去了。寺庙停了课后,冶子可没闲着,他出了年后,就满十三岁了,那个年龄的男孩子长大,就跟地头的韭菜一样,割一茬就长一茬。

几天间,冶子的嘴边就多了溜绒毛,稚音变粗,喉结凸显了出来。

十三岁的苗家娃,也算是个半大的当家人了,李曲奇就让他开始接触制银,过年苗家要做新银的人多,李曲奇的工坊里也是忙个不停。这一忙,就直忙到了大年二十九,年三十的白天才彻底有了空档。

来葛村的第二个新年,就这样到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