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 第 98 章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第 98 章

作者:女王不在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0:2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

第 98 章

第98章饺子馆开张

冬麦说干就干, 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开饺子店了,先选定了材料, 自己买了一些菜调配了饺子馅, 该放多少佐料,该用什么馅料,先自己挨个地尝, 咸淡如何, 鲜不鲜,全都尝过, 最后从自己折腾出来的十几种馅料中, 选了四种, 包出来饺子让大家尝, 给村里, 还有王书记陈亚都尝过了, 大家没说不好吃的,都赞不绝口。

冬麦大受鼓舞,当即采买了一些菜和肉, 准备开干。

万事俱备, 她过去了一趟娘家, 和胡金凤说起自己的饺子馆, 说起以后可以让哥哥帮着做, 这样哥哥也能挣到一些钱,又说了可以和哥哥五五分成, 谁知道胡金凤一听, 便道:“你大哥现在怕是不行, 你二哥那里倒是可以,我回头和他商量商量, 好歹把事情都谈明白了,亲兄妹一起合伙做买卖,什么事都得说到明面上,不能太急了,我和他说清楚,你们商量好了,再说合伙的事。”

冬麦一听,自然觉得靠谱,先说明白,比事后为了钱有什么矛盾强。

一时又问起来谢红妮的情况,这几天谢红妮的情况倒是好多了,出了月子,身体恢复差不多,也能下炕走动了,送过去卫生所让人家复查了,说是基本没什么大问题了。

至于江春耕,受了这一场打击,每每过去和村里的几个人一起喝酒,有时候还打牌,经常熬到半夜才回来。

提起这个,胡金凤冷笑一声:“你哥也是个混账,就为了一个没出娘胎的孩子,在那里难受,觉得自己害了自己孩子,至于你嫂嘛,别提了,我原本想着,她出了月子,该难受的也过去了,好好谈谈,结果呢,她倒是好,根本不理这个茬,我想着,那我也就不管了,这几天,我倒是给他们做饭,做了饭后我就送过去,至于他们吃不吃,怎么吃,可不关我的事,现在月子也出了,再有个啥,怎么也不至于赖上我这当婆婆的了!”

冬麦默了一会,道:“我哥这个人,乍看性子粗,其实最重感情,好好的一个孩子,就这么没了,他还觉得是他的问题,他当然难受,一时半会走不出来也是可能,等再过一段吧,过一段,如果还这样,我和二哥一起劝劝他,总不能一直这么煎熬着,该过过,该离离,好歹有个准话。”

胡金凤叹了口气:“只是可怜了满满,你大嫂现在也不怎么理他,本来好好的一个孩子,倒是弄得跟没爹没娘一样,这两天赖我这里,似乎不愿意他亲娘跟前凑了。”

从娘家回来,冬麦便去村里找了胡翠儿和刘金燕,这两个平时和她关系最要好,也是最靠谱的,说好了让她们先帮忙干一个月,一个月给四十块钱,两个人自然高兴。

现在地里才种上了,正是农闲的时候,村里的妇女没事干,一般年纪大的纺棉花织布,年纪轻的就买了毛线自己打毛衣织围巾。

能出去帮着干活挣钱,自然求之不得。

于是这天,刘金燕和胡翠儿帮着一起,连同沈烈,包了饺子,第二天饺子馆就轰轰烈烈开业了。

饺子馆就叫冬麦饺子,开业的时候便宜,鞭炮一放,倒是引来了不少人。

饺子馆的装修好,和周围的房舍一比,看着就比较洋气,进来后,发现里面更好,没那些花里胡哨的,简单的桌椅干净整齐,等点了饺子,发现饺子也不贵,吃起来喷香,关键那腌茄子,味道真是不错,还有人打听着这腌茄子卖不卖,卖的话想买点回去。

招待客人的是刘金燕,笑着和人说:“爱吃的话,下次再来,保准管够!”

大家就都笑了,看这样子是不卖了,不过饺子味道鲜香,价格也好,下次可以继续来吃。

开业头一天,这生意就不错,王书记和陈亚也来捧场,吃得满意。

到了下午两点多,店里慢慢冷清下来,冬麦清算了一下,这一天竟然挣了四十五块钱。

当时就吓一跳,心想一天四十五,那一个月不得一千二三?就算抛去成本,一个月也有七八百的盈利,好好干,也是一个万元户了。

不过又一想,今天才开业,生意好正常的,大家吃个新鲜,以后不一定怎么着呢。

当下大家准备了准备了,重新包饺子,等着晚上的,晚上的人就换了一波,有一些过来公社看录像看电影的小青年,见到这饺子馆,倒是新鲜,从外面看着装修好,带着对象来吃挺体面的,生意也还算不错。

这么干到了大概晚上八点,其实外面还有人,继续干,还能有生意,但是冬麦想着大家还得回村里去,毕竟头一天上班,不回去的话,怕人家家里担心,便说关了门让大家回去。

说关门的时候,刘金燕和胡翠儿还有些不情愿呢,觉得还能再卖。

一个月四十元,在农村,如果能干下去,这已经是很好的收入了,那些干部工人不就是一个月六十多吗?

农村人的力气不值钱,就这么包包饺子竟然能有四十块,她们恨不得天长地久地干下去,两个人都不傻,心里门儿清,只有冬麦生意好,才能给她们开工资,所以她们两个拼劲儿也挺大的。

不过冬麦考虑着安全问题,还是八点关门。

关门后,几个人把剩下的饺子下锅煮了吃了,便骑车回去,刘金燕和胡翠儿挺兴奋的,以至于快到村里的时候,两个人还是叽叽喳喳不停地说。

冬麦回到家里后,也累得够呛,啥都不想干,就直接瘫炕上了。

“开这种店,可真是要人命啊!我要死了!”

沈烈倒是好,已经要烧水准备洗澡了,看到她这样,挑眉笑着说:“那要不我们不干了,反正我们现在不缺钱。”

可这话一出,冬麦立即坐了起来:“才不要呢,我干嘛不干!”

沈烈无奈地笑:“我去烧水了,别睡着,好歹洗了澡再睡。”

饺子店既然开张了,生意也不错,自然得努力做下去,连着几天,饺子馆的生意都不错,只不过人手实在是不够,生意太好了,而沈烈的下脚料马上就要到了,也不可能一直在这里帮忙,三个女人忙得团团转。

冬麦便再想起自己哥哥来,毕竟这里面还有一些馅料的秘方,她私心里,更希望娘家人接手,如果直接给别人做,那以后不一定怎么着。

于是她骑着车子,又跑了一趟娘家,谁知道过去的时候恰好遇上冯金月,正在那里陪着满满说话。

饺子馆的事,冯金月已经听胡金凤提过了,也谈了分成的事,她和江秋收商量过,两个人都很有兴趣,都想做,不过胡金凤的意思是,再等等,她想儿媳妇生完了再说。

胡金凤是担心儿媳妇的身子,她一个儿媳妇才出了事,这个儿媳妇还怀着,生怕再出事,不过冯金月却觉得这不算啥,她认为自己身体挺好的。

“大嫂出事,也不是在外面干什么重活,就是下一个台阶的事,可见寸劲儿上来了,在哪里说不定也要出事,咱们家也不至于那么倒霉,大嫂出事,我还能再出事?这倒霉事儿如果非要赶咱们家,咱就在天天在炕上躺着都躲不过去!”

这话说得胡金凤心里有些活动了,她知道女儿其实是好意。

虽说那个菜谱是家里出的,但是菜谱放家里也有些年头了,老大老二以前看过,都没当回事,老大那里是根本不想当什么厨子,人家就对这个不感兴趣,老二做菜倒是可以,但又太踏实本分了,没什么胆子,让去开店,也担心着本钱,生怕亏了,就这样子,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开起店来。

现在冬麦开了,让老二一家子去看着店,这倒是一个现成的好事,冬麦也是想让娘家人跟着沾光。

冬麦见冯金月要去,其实也担心,便有些犹豫。

江秋收却道:“光靠地里的庄稼不行,现在家都琢磨着做点事,我也没什么本事,想不出别的,咱家开饭馆的话,要本钱,也没那么多积蓄,咱这性子,也不是能去搞贷款的人,再说搞贷款去开餐馆,也不知道怎么做起来,现在如果去冬麦那里帮忙,好歹挣点钱,也不错了。”

至于冯金月怀着身子的事,他叹道:“其实在家里,也得干家里活啊,农村人,不就这样,谁能那么娇贵。”

冬麦听着这话,倒是觉得可以,不过认为还是应该过去和沈烈商量下,当下骑着车子回去,回去的时候,沈烈订购的下脚料到了,正在那里卸车,一麻袋一麻袋地摞在老宅西屋里。

冬麦见了,便帮着收拾,等把那些下脚料都收拾妥当了,问了问沈烈,才知道这是他从路奎豪那里收了一些,从蒙古那里运来了一批,现在弄了三吨的货,价格倒是便宜,一共花了一万四,手头还有几千块,留着给大家发工钱。

沈烈:“我们把这一批梳完,估计也得两个月了,到时候我们再考虑弄点别的。”

冬麦:“那接下来呢,咱就开始梳绒了?”

沈烈:“对,我开始寻觅着,找人帮忙梳,开始的时候我肯定得盯着,不过几天,看着梳绒工上手了,我也就能忙点别的。”

这个梳绒,最好是培养出一两个熟练工,到时候一个带着别的,管着,自己就可以省心了,去考虑新的原材料采购,再寻觅一下销路,或者趁着这时间去帮人采买梳绒机来挣钱。

当然了,沈烈现在没这心思,他看冬麦饺子馆比较忙,想帮着冬麦把饺子馆扶上正轨。

而江秋收和冯金月过来饺子馆后,冬麦一下就轻松一些了。

调馅料和腌制酱瓜,都可以交给冯金月做,自家人没什么好防备的,采买的一些事则是江秋收负责做,冬麦只需要出主意定菜谱当掌柜收钱就行了。

说好了除了成本外,江秋收和冯金月得五,冬麦得五。

江秋收和冯金月自然是高兴,等于平白得了一个店,而且自己没啥风险,店里挣了钱就能有收成,这下子干劲特别足。

冬麦也挺高兴的,她在这里忙几天,等差不多看着能上正道没什么问题,她就可以再找一个帮工,自己清闲下来了。

到时候,她这五成不是白得的吗?

恰好这个时候刘金燕家里婆婆病了,需要人做饭,刘金燕是挺舍不得饺子馆的工作,但是干这个得整天在外面,她觉得自己不管家里也不合适,冬麦便和她商量了下,让她去帮着沈烈搞梳绒机的事。

“一天八小时,给开一块三的工资,一个月干二十六天,休息四天的话,那就是大概三十四块钱,虽然比饺子馆挣得少,但是你守着家,一个月还能休息四天。”

刘金燕觉得这个活儿也不错,不过又觉得自己可以一个月干三十天,不用休息,挣钱的事,哪里嫌累,然而冬麦却坚持:“沈烈对这个挺有想法的,说不能疲劳上工,就只能一个月休四天,每天干八个小时。”

刘金燕连连点头说行。

于是冬麦便让刘金燕回去,帮着沈烈干,沈烈又招募了另外五个,都是村里做事还算利索的年轻人,大多是媳妇,年轻小伙子人家觉得这是纺织的活儿,怕自己干不了,再说沈烈这里也要细心的,大多小伙子没那耐性。

招了人后,六个人轮班倒,每个班次两个人,干八小时,梳绒机日夜不停地转起来。

唯一让人无奈的就是,村里有时候会停电,一旦停电,机器只能停着,而上工的工人也只能回家,这么一来,时间就耽误了。

沈烈为了这个,跑了两次供电局问人家,人家嘴上说着困难,答应着尽量解决,说了几次,总是好一些了。

而冬麦这里,又让江秋收从自己村里找了一个帮工,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叫富贵的,倒是个机灵的,也能干,跟着江秋收过去采买也能扛得动,真是再好不过了。

这个时候,胡翠儿也扭扭捏捏地提起来,意思是,也想回去村里,她觉得村里的梳绒机和这个饺子馆,各有好处,不过又想着梳绒机距离家里近。

可这时候梳绒机上的六个人已经齐全了,哪还有空位,便让胡翠儿等等,胡翠儿没法,只能等着,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这边不占着位置,可能人家就请别人了。

她这么干了差不多六七天,沈烈便从六个里淘汰了一个,倒不是他故意给胡翠儿腾位置,实在是那个媳妇做事有些毛躁,三次坏了他定下的规矩,事不过三,他就不让人家干了。

那媳妇因为这个,着实哭了一场,这么好的机会,谁不愿意呢?

可沈烈这个人平时好说话,这个时候原则性却很强,说不让干就是不让干,那媳妇没办法,只好不干了。

冬麦见此,赶紧把胡翠儿塞过去了,江秋收这里又招了一个小姑娘叫二英的帮忙顶着,四个人忙得团团转,把生意干得红红火火。

冬麦在饺子馆盯了这段日子,觉得差不多了,自己可以撤了,便回村里去,不再住饺子馆了。

回去后才知道,沈烈可真够严厉的,他拿来一张八开的白纸,上面用炭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了梳绒工行为规范,贴在了墙上,并要求所有的人背下来,不背下来是不能上工的。

至于上工时候,也有严格的要求,口罩怎么戴,手怎么上毛,道夫轴粘了毛应该怎么捅,停机开机需要哪些过程,甚至有些操作连姿势都规定好了。

其实那个被沈烈赶走的媳妇,也不能说多毛糙的人,只是有几次动作没做好,结果沈烈就不让人家干了。

大家都觉得沈烈这个时候简直是翻脸不认人。

甚至于才回来的胡翠儿,也有些感慨:“在他手底下干活,管得真严,平时可真看不出来。”

冬麦却是明白的;“这也是为了你们好,在机器面前,我们人类是弱小的,如果操作不规范,真出什么事,那可能就成残疾了,甚至要了人命,所以他严格管理,他这管理办法,也是参考了军中的管理,这样能更大地保障你们的生命安全。”

其实冬麦根本不知道什么军中的管理办法,她就是胡诌的。

她偶尔也听沈烈说一些,最近没事听听收音机,听了一些词,现在就这么用起来,竟然觉得还挺顺溜的。

她这番话,却把胡翠儿给镇住了,连连点头:“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人家沈烈有见识才管得严呢!”

冬麦笑:“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意思啦。”

这边沈烈领导着六个村里媳妇,终于把她们给训出来了,工作都是标准的,操作规范全都遵守,而且对这一批下脚料的梳绒次数心里有了数,沈烈终于可以清闲一些了。

不用时不时盯着,就每天过去看一次两次就行了。

于是这两口子都松了口气,这天冬麦躺在炕上,满足地叹了口气,突然想到:“我们这叫资本家吗,咱们自己不干活,让别人替我们干,我们就能挣钱,这不叫资本家吗?”

沈烈挑眉轻笑,揽着她道:“我们也付出了啊,你租门面的关系人情金钱,我帮你装修的钱,这些都是你的投入,我们先期投入了这么多,担了这么大风险,后面坐享其成,也是对我们的回报,至于别人,就说你二哥二嫂,他们什么都没做,直接接管一个眼看着能挣钱的饺子馆,而且还有一半的分成,可是比给人家打工干活挣得多,他们挺高兴的,至于店里的那两个小工,我们不给他们机会,他们哪能挣到钱?”

冬麦想想也是:“你之前贷款买梳棉机改造,担的风险更大,那时候村里大家说啥难听话的都有,而且你改装梳绒机,一般人没这本事。”

沈烈侧躺着,轻轻拍了下冬麦的脸:“对,现在想明白了吧?”

冬麦:“还是不明白,不过我也不想想明白,想那么明白干嘛,有钱挣得了!”

沈烈笑叹了声,之后道:“所以不要管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努力挣到钱,我们挣到钱,回头扩大规模,也可以给村里人提供挣钱的机会,或者带着村里人一起干,回头大家就一起致富了。”

他这么一说,冬麦来精神了,猛点头:“对对对,有道理!”

两个人正着话,就听到后面院子传来了吵嚷声,还有女人的尖叫声。

隔着墙,隐约听到一个女人喊:“我的孩子没了,王秀菊,我和你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