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我是王富贵 > 第516章 王岳的奋斗

我是王富贵 第516章 王岳的奋斗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3:1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批准了欧阳必进的建议之后,王岳再度一笑,“我想有必要再跟大家伙说说。你们对部内的事务,有着绝对的权威,我不会随便干涉。什么都想管,就什么都管不好。我既然选择了你们,就是信任。”

“当然了,你们要想关起门来,作威作福,只怕也不行,因为还有都察院!”

这时候王廷相往前迈了一步,清瘦的脸庞,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诸位大人,我们都察院已经做好了准备,将分派人员,直接进驻各部,遇到重要政务,必须要都察院参与其中。你们可以不听从都察院的意见,但是身为御史言官,我们必须知道。还要保留追责的权力!”

听到这里,众人终于弄懂了,这一次的授权究竟是怎么回事了……首先,朱厚熜授权王岳,组建内阁,安排六部九卿,但是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司礼监……这些拱卫皇权的衙门还都在。

他们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这也是朱厚熜能安心的保证。

到了王岳这个层次,他虽然把具体政务交给了六部,但是王岳却整合了都察院和六科廊。

这两个昔日风头最盛的清流大本营成了王岳手上的利刃。

众所周知,清流是有风闻言事的权力,常常只有七品的小吏,却能掀翻阁老尚书,凶悍无比。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会变成神仙们争斗的工具,彼此放冷枪,下黑手。走在党争的最前沿,是朝堂中最靓的那个崽。

甚至在宪宗朝之后,这帮言官把矛头对准了天子,拼了老命,想要挨一顿板子,只要被打了廷杖,就能天下扬名。

直到左顺门,朱厚熜高举廷杖,算是把这帮人打蒙了,再之后,就有人说科道已经半废了,完全沦为摆设,再也没有敢直言进谏的铁骨真御史了。

其实这种观点,十分偏颇……难道不上书天子,不弹劾阁老,就不是真正的御史吗?

恰恰相反,张璁在首辅任内,提拔了一大批清廉正直的御史言官,而且不拘泥于清流,许多并非进士出身的官吏,进入了科道。

他们弹劾权贵,纠正弊端,监察百官,威名赫赫,成为了让所有官吏都胆战心惊的存在。

而到了王岳这里,他把这一柄已经淬炼得差不多的神兵利刃,直接悬在了百官头上!

科道言官不只是在外部监督,他们还要深入各部……针对政务进行直接监督。

如果科道言官觉得不妥,有权力提出建议,如果确实弊端严重,他们大可以向上直接进言,甚至捅到都御史那里。

王廷相是个什么人物,大家伙彼此都有数。

论起清廉,这位丝毫不逊色张璁,而他对百官监督,只会更加狠辣无情……面对此情此景,官员们或许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张阁老快点恢复吧,赶快赶走王岳这个魔鬼吧!

或许连张璁都没有料到,居然是王岳帮他正名了。

只可惜此刻的张璁,虽然死里逃生,却再也没有精神头,处理复杂的政务了。

“师父,弟子打算过些时日,就离开京城,返回温州老家了。”

王岳轻叹口气,“你还是留在京城吧,毕竟方便互相照顾。”

张璁轻笑,“师父啊,我卸下首辅位置之后,就是个老病缠身的废物了,不过是等死而已,他们又怎么会处心积虑害我?”

王岳虽然承认张璁所言不假,但是心里很不好受。

“我已经查到了,你这一次突然病倒,应该是有人下毒,手段吗……或许跟你常喝的茶水有关系!”

“是吗?”

张璁眉头微皱,他因为事务繁忙,必须用茶叶顶着,因此张璁有喝浓茶的习惯。他这个人又极为简朴,经常是在地摊上,随便买一些便宜茶就是了。

难不成有人摸到了他的习惯,把毒放在了茶叶里?

张璁轻叹道:“大师兄送给我不少丹白桂,这个劲儿比茶叶大,我喝茶比起从前少了不少……真没有料到,大师兄又救了我一回啊!”

张璁感叹之后,“师父,弟子要走了,您可要保护好自己,万万不要遭了暗算,现在整个大局,就只有靠着您来扛了。”

王岳沉吟道:“大局要大家伙一起扛,其实你换个角度,往后退一步,也就想通了……虽说变法还谈不上成功,但是要说退回到从前,怕是没几个人会答应。从这个角度来看,咱们至少取得了商鞅一般的成功。”

“商鞅啊!”

张璁脸上终于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身为一个变法者,能够和商君相提并论,已经是三生有幸,含笑九泉了。

“师父这么说,弟子就心满意足了。只不过人心不足啊!弟子还想着大明朝能千秋万代,长盛不衰下去。”

王岳无奈笑道:“你就是个劳碌命,虽说放下了首辅的位置,却放不下整个天下。也罢,我再跟你交个底儿如何?”

张璁打起精神,急忙道:“请师父明言。”

“我打算谏言陛下,让太子送你南下归乡。”

张璁一愣神,他的脑筋的确不如以前那么灵活了,愣了片刻,才如梦方醒。

“师父,您这是打算让太子充当前锋?”

王岳哂笑,“这一次虽然没有真正过江,但是东南的情况我已经摸得差不多了。在勋贵这边,是魏国公徐鹏举为首。在世家这块,有太仓王氏,平湖陆氏,还有钱氏和杨氏,以及苏州的周氏……这其中又以杨士奇的后人为主,对吧?”

张璁无奈叹了口气,“师父的确厉害,杨家的事情我也问过杨旦,他跟我讲,当年停了下西洋,就跟三杨阁老有关啊,其中又以杨士奇为最。他们打着仁政爱民,体恤百姓的口号……停了下西洋,废了永乐朝的国策,放弃了许多疆土,以至于武备松弛,军无斗志……土木堡之变,归罪王振,恐怕有失公允啊!”

王岳颔首,其实到了他这个地位,有好些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都说读史明智,其实若只是记住一些掌故,又何来智慧之说。

历代儒者修史,都不免有一个弊病,那就是以德行论人,以道德评价一切,对待君王是如此,对待朝臣更是如此。

就像大名鼎鼎的三杨,他们辅佐仁宗父子登基,开启仁宣之治。而究其本质,却是战略收缩。

这倒不是说一定要一直往外打,但是他们死后不久,就出现了土木堡之变……一方面是瓦剌和鞑靼迅速恢复实力,一方面是明军战力严重衰败……

诚然,土木堡之变,最大的直接原因,就是英宗胡乱指挥,要说什么文官设计,送了几十万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毕竟在土木堡之变中,死的文官也不在少数。

但是却不可否认,自从仁宣之后,国策调整,对大明武力的削弱,以及对外反应的迟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父,这一番让太子南下,多半就是要彻底毕其功于一役,对吗?”张璁眼中冒着光。

王岳颔首,“没错,我们已经准备了这么多年,从思想到策略,再到力量积累,现在是彻底清算的时候了。我们不只是要扫荡程朱理学,更是要扭转自从安史之乱以来,衰败的国运,我们整个民族,必须要往上走了。”

张璁深深吸口气,他跟王岳接触很久了,知道自己师父的想法。在王岳看来,从夏商周,到秦汉,隋唐……整个国运都是往上走的,虽然有挫折,但总是有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并且带到更辉煌的境界……夏商周,三代的疆域不断扩张,秦朝一统天下,汉代反击匈奴,把西域纳入版图。

到了隋唐,开凿大运河,横扫天下,万国来朝。

令人遗憾的是安史之乱,这一场虽然没有改朝换代的大乱,却是深刻改变了历史走向……从此之后,中原文明便开始走了下坡路。

两宋屈辱就不用说了,后来甚至被蒙古人灭国,中原沦陷,虽然明朝初期,恢复了一些,但是在永乐之后,又走回了保守的老路,甚至越来越像赵宋了。

张璁满怀感叹,“扫清理学,重塑江山……挽回数百年国运颓势。强汉盛唐,真不知道我大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啊!弟子还真想好好看看,咳咳咳!”

“所以你就要好好休养身体,多活几年,瞧瞧为师的手段吧!”王岳自信满满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