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我是王富贵 > 第394章 该还钱了

我是王富贵 第394章 该还钱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3:1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卜赤啊,令妹拜哀家当了干娘,你要是愿意,也叫我一声干娘吧!”

这是老太后看完胡旋舞之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在这一瞬间,卜赤的脸红了。

“太后……臣,臣不敢高攀,臣见过了伯图,他说要教臣经营之道,臣想靠着自己的本事,赚到一点钱,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能安稳生活,臣,臣就知足了。”

蒋氏含笑,“也好,哀家这里有三十万两银票,可不是给你的,而是借的,你好好学,哀家等着你赚够了还给哀家……记住了,还有利息哩!”

卜赤迟疑片刻,终于点头接在了手里,攥得很紧,很紧!

或许他真的要跟驰骋杀戮的生活告别了,整个草原的局势,变化得太快了……而这一切的最大功臣,就是大明皇帝!

没错,又是朱厚熜!

王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费尽力气,从各地鼓动移民,移居北境。他是尽力的,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影响力,还是要逊色朱厚熜太多。

皇帝陛下,包括老太后,离开京城,到了北境,还要在北境举行盛大的典礼,连京城都不舍得回了。

能让皇帝乐不思蜀,北境的风光该是何等让人憧憬啊!

怀着美好的想象,越来越多的商人踏足北境,做为最精明的一群人,他们很快发现了商机。

天子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携带着朝中重臣,宫中后妃,光是保护皇帝的兵马,就有几万人之多。

另外还有许多归附的蒙古贵胄,近十万人聚集在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很显然是不够住的。

北境都护府打算在这里筑一座新城。

王岳跟朱厚熜商量,根据“承天圣德”之意,给新城取名承德。

这是一座从诞生之初,就被祝福的天选之地。

皇帝陛下决定投资三十万两,建造行宫,另外还有一座足有半个县城大小的围场,用来射猎。

这点钱肯定不会让人提起多大的兴趣,但是有传说,太后她老人家拿出了足足十倍的钱,给儿子建造行宫,圈占围场。

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巴不得要分一块大蛋糕。

相比起皇家的投资,以杨一清为首的诸位老臣,在承德的举动,就显得务实靠谱多了。

老杨先是跟王岳哭穷,要求北境都护府给他们建造住宅。

在得到了王岳的准许之后,老头转手就买了三万亩良田,全是在滦河沿岸,水源充足的好地。

北境,是没有土地限额的。

在这里别说土地了,哪怕是黄羊也比人多,谁会认为土地不够呢?

可很快人们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杨一清采买的土地,是昔日的商屯……也就是说,这些地是非常适合耕种,而且产出不少。只是在废除开中法之后,加上蒙古人频繁南下,才不得不荒废。

而随着威胁的解除,这些土地很快就会变成一座流油的沃土。

更过分的还在后面,杨一清跟独山堡马场签了一份协议,他的这些土地都用来种植黄豆,而独山堡马场,要用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全部收购。

什么叫人老成精啊!

什么叫奸商嘴脸!

这老东西真应该专心做生意,做官都糟蹋他的才能了。

就在杨一清点燃了发财秘籍之后,其他两位阁老也动手。

首先是石珤,他牵头掌控了药材行业,成立了行会……美其名曰保证药材地道,可事实上,谁都知道,不给行会交钱,就别想拿到认证,没有认证,到了大明,就没人认可,就卖不上价钱。

人家石阁老几十年的宦海生涯,可不是白给的。

漠南的药材还真是不少,黄芪,麻黄,柴胡,草乌,甘草,赤勺,北沙参……不光数量多,品质还好,这里面的利润已经不低了。

可人家石阁老还不满足,他钻研医书,遍寻古方,决定在漠南养殖毛驴,专门生产阿胶。

他还发现了具有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等神奇功效的灵药鸿茅,石阁老正在钻研,怎么配置成药酒,行销天下。

费宏都忍不住了吐槽了,这正人君子,一旦撕去了伪装,简直变了个人,变得都不敢认了。

“我是石兄啊,你要是中了邪,就跟我说,我给你请最好的御医,替你治病,咱可千万别耽误了。”

“放屁!”石珤将手里的医书扔在一边,冷哼道:“费阁老,读书人不能为良相,就为良医,我这是治病救人的正经生意。倒是你,四处收皮草,满山猎狐狸紫貂……弄来的皮子都去卖给妇人了,你挣她们的钱,也不觉得亏心!”

费宏的老底儿也被揭开了,这位费阁老怒火中烧,“石兄,你这就是瞧不起妇人,回头我向太后弹劾,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这俩老货,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而且你还不得不承认,有三大阁老带头,漠南的局面,日新月异……当一切以赚钱为目的之后,整个局面就变化了。

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跑马圈地,寻觅商机,牛羊马匹,皮草药材,不断被商人抢购一空……放在过去,货物没了,贸易也就停止了。

可现在不一样,有了明军撑腰,商人们的胆子就大了起来。

货物不够,就去购买土地牧场,自己养殖牛,雇佣蒙古人当手下,给自己干活,还从内地移民,补充牧场的缺口。

至于那些最初的移民,他们更是举动疯狂,毫不客气,利用手里的土地,大发利市。

整个北境都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

就在这个过程中,北境诞生了第一批富人。

这是个幸运儿,他发现了一处金矿,并且雇佣了二十几名工人,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得到了三千两黄金。

扣除成本,净赚了一千五百两金子,实现了宝贵的财富自由。

当然了,这只是报纸上的说法,聪明的编辑选择了春秋笔法,隐去了这位矿主昔日新军百户的身份,也不会告诉你,为了夺取金矿,他和手下人,至少杀死了一百多人。

他们的黄金都带着鲜血。

可这有什么关系呢?

金子就是金子,

不管如何,都是最迷人的东西。

当所有人都为了财富奋斗之时,北境实现了繁荣。

汉人、蒙古人,天南地北的商贾,全都为了一个目标忙碌,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想到,在几个月之前,这里还是一片烽火连天!

塞外苍凉空旷,可塞外也有强悍的生命力,超乎寻常的恢复能力,没有人能比这里的百姓更快忘记痛苦和不幸……

就在这一片繁忙之中,各个藩国的使团陆续赶到了。

首先到来的就是朝鲜,传统的事大主义,让朝鲜对大明的态度格外敏感。眼见得大明击败了蒙古,出兵塞外,占据漠南,还成立了北境都护府,这些都让朝鲜惴惴不安。

为此他们派出了庞大的使团,足足上千人,等他们出了长城一线,道路之上,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商贾,道路两边,不时过去成群的牛马,成千上万!

什么叫上国气象啊!

还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啊!

“我朝鲜世代尊奉上国,兢兢业业,学汉文,说汉话,写汉字……上国对朝鲜也是不同寻常,另眼相看。我们这一次前来,务必要好好表现,请求上国同意,帮着我们出兵讨伐倭国,消除倭寇之乱!”

这一群带着迷之自信的朝鲜使团到来,谁也没有料到,他们不但没有见到大明天子,也没有见到北境都护王岳,接待他们的只是都护府参议张经。

“贵国在西北设立四郡,又在东北设立六个军镇……这些地方都是北境都护府管辖……你们抢占了北境的地盘,是不是胆子太大了点?”

朝鲜使团都懵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乐颠颠来面见大明天子,怎么一上来就问罪啊!

而且这些地方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纳入了李朝版图,现在提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啊?

张经冷笑,他手里拿出了一份资料,甩到了李朝使团的面前。

“你们这些年,侵占大明土地,杀戮了不少女真百姓,罪孽深重,天地不容!我大明天子有好生之德,念在你们还算老实,没有发兵攻打……但是,土地必须归还,而且这些年占有土地,获得的收益必须交给大明,额外还要支付一笔租金……北境都护府已经初步估算,一共是三百七十万两,你们可以还钱了。”

张经冷冷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