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我是王富贵 > 第30章 心学之盛

我是王富贵 第30章 心学之盛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3:1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堂堂兵部尚书,竟然因为点检禁军,被吓得中风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厚熜切齿咬牙,半点疼惜同情没有,让这样的货管理兵部,才是大明的悲哀!必须让他丢尽脸面。

“去!把王宪抬上来!”朱厚熜恨恨道,这么干,差不多是把奥利给塞到群臣的嘴里,还问他们味道如何,群臣的心情可想而知。

侍卫却不管大人们的想法,他们遵照圣旨,把王宪给抬了上来。

这位是嘴歪眼斜,口水长流,弄得满衣襟都是,一只手蜷缩成了鸡爪子,看到朱厚熜,看到了群臣,似乎明白过来,想要挣扎着站起。

可他一条腿已经废了,结果重重摔在地上,正好滚到了毛澄的脚边。

毛澄下意识看去,只见王宪老泪横流,突然,他用额头触地,咚咚作响,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好不可怜。

鲜血溅落毛澄的官服上,让他无法沉默下去。

“陛下!王部堂虽然有错,可他过往功劳很大,在应州之战,也是出过力的。臣恳请陛下,派遣名医调理,不要追究王部堂的过错了。”

毛澄说完,跪倒在地,户部杨潭愣了一下,也跟着跪倒求情。

其余大臣虽然没有表态,可兔死狐悲,谁能不悲愤,士可杀不可辱啊!

朱厚熜的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扫过,把大家的表现尽收眼底。突然,他朗声大笑,“这次检点禁军,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算不得什么。只是王宪为官多年,现在又有了重病,怕是没法继续留任兵部了。“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谁合适?“

还用问吗?

除了阳明公,还能是谁!

朱厚熜目光落在杨廷和身上,“阁老,你的意思呢?”

杨廷和的嘴角抽搐了两下,拳头紧握,随即又松开。杨廷和是见过大世面的,仅仅是禁军缺额,还不至于把他吓倒,这个天下,太多的事情,经不起检验。宗室、吏治、盐政、财政、土地……哪一个不比禁军来得严重万倍!

只可惜,这话没法跟朱厚熜说,也没法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

杨廷和只好道:“陛下,王宪确实不适合担任兵部尚书,至于尚书人选,是不是要经过廷推呢?”廷推就是百官推荐,到时候没准又变了。

朱厚熜不上当,道:”朕早就知道王守仁的才能,朕琢磨着,也没有哪个臣子会出来,挑战王守仁吧?”朱厚熜看了看他们,仿佛在说,有本事站出来啊!

见众人憋的脸通红,又无话可说,朱厚熜终于大笑道:“既然如此,就赶快降旨,让王守仁进京吧!”

杨廷和咬了咬牙,半晌沉默,朱厚熜就这么盯着,还敢拒绝,大不了换个首辅,或者……换个皇帝!对峙良久,终于还是杨廷和撑不住了。从宫里出来,这位首辅大人的脸色明显比起以往都要难看无数倍。

启用王阳明,真的戳到了杨廷和的痛处,让他没法心平气和,一个王阳明,可比禁军缺额严重万倍!小孩子不知道深浅,只要给他点颜色,他就敢开染坊!所以少年天子的屁股要打,王守仁也不能放过!有老夫在,你们谁也翻不了天!杨廷和狰狞想到。

……

“小富贵,你是不是觉得朕轻轻放过,有点不应该了?”朱厚熜靠着龙椅,笑嘻嘻道。

看他的德行就知道,这小子满意着呢!

其实禁军的缺额,王宪的中风,追查下去,不知道多少脑袋落地,更不知道要牵连多少衙门!

就连王岳都很好奇,会多热闹!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问题是朱厚熜这边,的确是没有可用之人,难道让王岳去当兵部尚书吗?若是继续用杨廷和的人,跟以前有什么差别呢?

“一切都要等王守仁进京啊!”朱厚熜突然道:“小富贵,你真的那么相信王守仁?”

王岳毫不迟疑道:“他的能力和实力都不必怀疑,只是我担心他不愿意进京。”

“什么?”朱厚熜急了,“朕论功赏他太子太保衔,加兵部尚书,总领戎政,这么大的恩遇,他还推脱,难不成要朕把首辅给他?”朱厚熜惊问,他倒是想给,可杨廷和拿不下去啊!

王岳轻笑,他十分笃定,阳明公在乎的不是官职高低。

他已经年近五十,深知天命。

王阳明想什么呢?

他想做个孝子,这么多年,他太让老父提心吊胆了,所以他希望侍奉父亲,好好渡过最后的时光。

其次呢,他在乎自己的心学,他要完善学问,把自己的毕生所悟,流传下去。

至于建功立业,升官加爵,根本不在他的心上。

朱厚熜发愁了,“富贵,按你的说法,万一王守仁拒绝奉诏,朕该怎么办?”

王岳道:“陛下,臣以为必须让王守仁奉诏,臣可以写一封信。”

朱厚熜大笑,“富贵,你能说服王守仁?”

“不是王守仁,而是他爹——王华!”王岳笑呵呵道:“王守仁现在最大的弱点就是王华,而王华老爷子,最大的担心,也是他这个宝贝儿子,所以请老爷子帮忙劝说,是对症下药!”

朱厚熜略微沉吟,忍不住抚掌大笑,这个小富贵,简直越来越鬼了,这个办法真好!

……

目光转到江南,浙江余姚。

秀丽的山水,孕育着非比寻常的文脉,大明建国之初,由于江西遭受战乱破坏较小,江西文人一度充斥朝堂。

可随着天下承平日久,江南的经济高度发达。

就拿浙江来说,山岭连绵,以低矮的丘陵为主,茶园,桑田,星罗棋布,海面畅通,商路无阻,田里长出来的都是真金白银。

富庶的经济条件,加上耕读传家的风俗,使得浙江遍地都是学堂,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

学童们摇头晃脑,沉浸其中,希望能考出一个功名,光宗耀祖,让父母亲人都跟着享受荣耀,分享喜悦。

就在一座私塾的外面,光洁的卧牛石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默默坐着,目光凝视着几十步之外的学堂。

听着里面的读书声,他眯起眼睛,怡然自得。

“老爷,老爷!咱家大爷回来了!”

老头恍若未闻,下人还当他耳朵不好使,没有听清,只能凑到老头耳边,“老爷,大爷从应天回来看您了。”

老头终于收回了目光,脸上带着淡淡的笑,“让他到这来吧!”

下人心说这老头怎么回事啊?儿子大老远回来看你,不进家门,跑这块受风,这是什么道理?

“老爷,大爷辛苦了,还是让他……”

“别废话,能统领千军万马的人,还在乎这点风吗?”

下人终于不敢说话了,不多时,有一个身形瘦削,面色苍白的中年人快步走过来,他步伐很快,很稳,胡须飘洒,风度翩翩,尤其是一双眼睛,清澈如水,明亮如珠,任谁看了,都知道他绝非普通人。

老头看了看他,露出欣然的笑,拍着身边的空位置,“快,坐过来。”

对方没急着坐下,而是先撩开衣襟,跪在地上。

“孩儿守仁,拜见父亲!”

老头不悦,“你都胡子一把了,怎么还讲这些虚礼!快,陪着你爹坐一会儿。”

王阳明爬起来,他坐在了石头的低处,比老爹矮了半个脑袋,两父子就这么坐着,微风吹拂,老头王华十分享受。

他缓缓开口,“当年为父考中状元,赐假归乡,那时候你才九岁,为父就抱着你坐在这块石头上,给你讲《孟子》。”

王阳明连连点头,“父亲教诲,孩儿没齿难忘,孟子之道,与孩儿所悟心学有诸多相通之处。若没有父亲,断然没有孩儿的今天。只是孩儿愚钝,与科举仕途,远不如父亲。孩儿当年可是发誓也要考状元的,奈何只落个二甲进士!”

“哈哈哈!”

王华忍不住大笑,“为父比你厉害的,也就是一个状元头衔了。可百年之后,无人不知你王守仁!却没有几个人能记得起大明有哪些状元……孩儿,为父不如你多矣!”

王阳明听老父这么说,忍不住站起来,惶恐道:“父亲,孩儿虽然年近半百,可既不知天命,也不知己命,稍微可以夸口的也就是学问一道。只是心学尚有太多的瑕疵,孩儿真怕自己……一事无成啊!”

王华摆手,“这是你自己看自己,别人可不这么看。”

王阳明好奇,“父亲,您说的别人是?”

“是一个很有趣的小子。”王华再度伸手,让儿子坐下来,他笑着道:“你现在很矛盾,你讲心学,可你的心却在两难之间,对吧?”

王阳明摸了摸鼻子,笑道:“什么都瞒不过父亲的法眼,孩儿这次进京,的确是凶多吉少。”

“是啊!新君尊奉生身之父,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若是叫孝宗绝后,又是士林文臣不忍心看到的。这件事情,究竟会有如何结果,谁也说不清楚。名分大义,最是难说,只怕还要争论很久。”

“父亲高见。”王阳明哀叹道:“孩儿实在是不想踏足这个是非圈子,若是能拒绝,孩儿情愿意陪着父亲,听听读书声,写写文章,那才是人间至乐。”

王华凝视着儿子,仿佛在看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的确,能生出一个名动天下,才华无双的儿子,是他最大的骄傲。可王华也知道,儿子虽然天才,却不能真正超然物外,成为真正的圣贤。

“吾儿,为父刚刚提到了一位小友,他给为父提了个问题。心学心学,是依心而行。可若是心学门下,有人支持继统,又有人支持继嗣,难道要同门相残,斗得不亦乐乎,让人看到心学门下,不堪的嘴脸吗?”

“这……”

王阳明心头重击,苦笑道:“父亲,此子是要心学门下,悉数投靠过去啊!若是如此,只怕心学就变了。”

王华点头,“没错,此子说了,若不如此,心学就没了!”

父子可不讲究含蓄,老头一句戳心,王阳明浑身剧烈颤抖,虽然只是短短一瞬,但也足显滔天波澜……王阳明就坐在石头上,苦思了整整一天,当清晨的阳光出现,他露出了笑容,眼神的迷茫尽去,变得更加清澈。

就在家乡余姚,王阳明登坛讲学。

时间不多,只有三天。

可消息传开,周围的读书人,立刻动身,没有一丝一毫的停留,读书人纷纷赶来,只可惜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宁波等地,三教九流,贩夫走卒,无人不至,数万听众,只为一睹阳明公风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