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983章 随波逐流

秦吏 第983章 随波逐流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人言,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老朽年岁老迈,自知死期将至,不堪用了。朝中有摄政执一,万事皆已在正轨上,天下贤士如流水归之,老朽最后一点牵挂也便没了,还望摄政容老朽回乡,以骸骨归葬故土。”

黑夫三度挽留,但李斯却意已决,最后只好松口:“既然老太傅去意已决,欲与长子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自是悠然而乐,那我也不多加阻拦。但老太傅故乡上蔡尚在项贼手中,残破不已,太傅如何归去?”

“摄政将大军东出,无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楚必无幸矣,摄政能速定天下。但老朽恐时日无多,旦夕将死也,唯恐等不到那天,只求去到离家近一些的地方,见到水土风情相近的旧物,以缓思乡之情。”

“待摄政将项贼从上蔡驱逐时,若老朽还活着,便立刻赶过去,为摄政抚民,使之归顺王师……此飞鸟丘狐之情,谨拜表以闻”

黑夫嘉其诚,言李斯于秦一统有大功,在昔日彻侯爵位之上,再加一千食户,又赐卫士五百,护送李斯南下去南阳郦县居住——李家可是大财主,在全国各地有一些产业,郦县亦有一处大庄园,看来是李斯早就准备好的后路,并亲自下令,使沿途郡县供李斯膳食……

黑夫给足面子,亲自送别出渭桥等细节自不必多言,倒是李斯,在车乘过了灞桥,渐渐离开咸阳后,才低声道:

“黑夫将东出,老夫若再赖着不走,他恐怕难以放心,要对我家动手了,李斯可不会重蹈蒙氏兄弟的死状……”

在正确的时机退幕,是一切出色演出的**,这是李斯得意的事。

但驾车的人却没有回应,李斯皱起眉,伸脚踢了踢车舆的门:“阿阍,莫不是耳背了,怎不答?”

少顷,一个弱弱的声音才响起:“君侯,大父他已去世,为你驾车的,是小人我……”

李斯掀开车帘来,却见前头驾车的,果不再是那熟悉的白发背影,倒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后生,面容忐忑。

他这才想起来,三十余年来一直为自己驾车,前段时间甚至奉命玩了一手“车祸”的老御者阿阍,已经去世了,这驾车的活计,也传到了其孙子手中,此子技艺有余,忠心也够,但李斯喃喃的低语,他却不敢有任何回应。

“是啊,物是人非了……”

李斯默然,复又拉上车帘,从咸阳政变失败,黑夫入主,完全掌握局势后,他便明白。

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车队出武关道,往南阳而去,这本该是李斯熟悉的景色,几乎每个亭舍的名,他都有印象,李斯当年作为秦始皇的得力干城,几乎每次出行都要随驾,数次东巡,这条路走了数次,但这一回,感觉却不一样。

“这是老夫最后一次行于此道之上了罢?”

这让李斯想起第一次来咸阳的场景,他也是从楚国进入南阳,又沿着此道北上的。

那时的他,随行的只有一个信得过的赶车老仆,两匹驮马拉着简陋安车,车上也无金银细软,只装了许多李斯在兰陵时亲手抄就的书篇,布衣褐裳,此外身无他物。

那时候最值钱的东西,只有胸中的韬略……

而除了“出人头地”,从厕鼠变身仓鼠的个人志向外,驱使李斯入秦的还有另一件事,或者是,另一个人,李斯的敌人。

王绾?冯去疾?赵高?

呵,他们不配。

李斯这一生只有一个敌人,他亲爱的师弟,韩非!

……

李斯记得,与韩非初见,是在兰陵,那时荀子受春申君之邀,做了兰陵令,在处置政务之余,开坛讲学。

作为稷下学宫连任三届的“祭酒”,荀子是当世最着名的学者,不远千里,赶到兰陵求学的士人数不胜数。而荀子对学生很挑,只有可以成材的精英才有资格登堂入室,于是毛亨、公孙尼、浮丘伯等人荟萃一堂,但他们学的都是礼乐诗书,唯独李斯是奔着“帝王术“来的,这才是荀学的精髓!

而他也凭借自己才干和好学,最受夫子器重。

那年红色秋叶落满兰陵学坛,一个许多随从簇拥,身穿锦绣的弱冠孺子来到兰陵,说话结结巴巴地表示,想要拜入荀门。

当时李斯也没太在意,本以为又是个借着向荀子讨教名义来博取名望,不学无术的贵公子,岂料这个叫韩非的年轻人虽不擅长言语,写出的雄文,却让人惊艳!

他献上的拜师敲门砖是《解老》,是此子闲暇之余读老子的一点心得。

荀子初看此文时,也是微微一笑,不以为然。

但看到开篇第一句“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便笑容少去,认真起来。

再看到,“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时,荀子已是满眼惊讶,老子本已难懂,如此年轻的后生,怎会有这深邃的解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良久,读了两遍文章后,荀子才仔细地看向满脸认真的韩非,一语道出了全篇的核心。

“道生法!”

但又批评道:“汝虽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然其极惨礉少恩。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韩非这才服气,方才不只是荀子在考较他,他也在考较荀子。

那之后,荀门里,最受夫子喜爱的学生,就从李斯,变成了韩非。

同门竞争是常态,譬如鬼谷子门下的庞涓与孙膑。

“明明是我先来的……”

李斯自是不服,也暗暗起了比较之心,甚至也自己作了一篇读《老子》的心得。

交上去后,被荀子笑着评价说此文真是好字,好文笔,还有精雕细琢的好立意,用词考究,洋洋洒洒,堪称雄文。

“但,过于流于皮相了。”

而韩非交上去第二篇解读老子的文章《喻老》,或许是其口吃不能道说的缘故,将所有想法都寄托在了书写上,旁征博引,逻辑清晰,更被荀子评价为:

“有骨相!”

李斯不得不服,他看过之后,发现韩非的文章,确实锋利得如刀子,直指人心!

那时候李斯就明白,在立书着说上,自己是比不上韩非了……

只能从其他地方,一较高下!

比如,辅佐帝王,成万世功业!

于是学成之后,李斯向荀子告辞时,直言了自己的志向:

“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斯欲西入秦!”

当年,荀子曾一改大儒不入秦的传统,访问了咸阳,还对秦制赞誉有加,只是觉得唯一缺少的,就是少儒者的脉脉温情,他叹息道:

“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我不担心秦能否一统天下,因为那是注定的,有了你,只要遇上一位雄主,天下一统,不过是三十四年内的事。我怕的是,能兼而不能凝,能统而不能安,秦一统天下的时候,便是它走向灭亡的开始,李斯,只望你能给秦,带去些许改变罢……”

只可惜当时李斯没当回事,他也不想改变秦国的任何东西,只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地位。一切精力,都放在被吕不韦器重,和获得秦王政信赖上。

他没想到,夫子竟一语成谶。

入秦十余年后,当李斯已位居廷尉,得到秦王器重,实现了人生抱负时,某一天,秦王政却在释卷之后,忽然嗟叹道:

“《孤愤》、《五蠹》之书,真奇文也,寡人读之,不觉蜡炬之渐尽,夜之将明,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自然知道,这是他那立志“着书立说,观往者得失之变”的师弟大作!

不知是出于何种心态,或是庞涓主动推荐孙膑时的嫉恨,或是知道自己终究无法阻止秦王得到他想要的,李斯忽然开始大赞韩非,力主将此韩非召来秦国。

特洛伊和希腊诸邦为了一个美人海伦而打仗,而秦王政却为了一个男人,一个在字里行间打动过他的国士,不惜发动一场战争,逼迫韩国交出韩非!

当韩非入秦后,或是其口吃难言难交流让秦王失望,亦或是得到的东西不再有诱惑力,秦王始终未信用韩非。

但秦王仍时常阅读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又虚席与韩非讨论,如何做才能成为他书中描述的那种权势独一无二的君主……

而事后往往感慨道:“今日方知,荀子果授帝王之学也。”

言下之意,李斯并非是真正的帝王学,韩非的才是……

嫉恨在李斯心中酝酿。

“明明是我先来的……”李斯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感,他明白,自己和韩非的学问是重合的,只能有一人能出人头地,留在秦王身边!

好在,李斯太了解这个师弟了,故意举荐韩非入秦,便是因为知道韩非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他太爱他的祖国!”

机会很快来了,当秦王使群臣议论,该先灭哪国时,李斯与姚贾力主先亡韩,而韩非却站了出来,极力劝说秦王存韩。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结怨于天下,而功归于强秦。”

韩非很聪明,肯定明白秦王之欲,但他仍无法放下自己身为韩人,韩公子的身份,拘泥于保全祖国。

从那时起,李斯便知道,是自己赢了!

赢在格局,更赢在立场!

最终果然如此,秦王开始怀疑韩非终为韩不为秦,更记起郑国为间之事,将韩非下狱,又在李斯、姚贾二人一个红脸一个黑脸的表演下,最终决定处死韩非!

不只是不欲韩非为他人所用,也因为秦王政自觉已吃透了韩非的帝王学,不再需要他,不再需要将权力斗争剖析得这么直白的人……

当李斯奉旨去云阳狱中赐死韩非时,他不免得意地讽刺韩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师弟,可知你为何而败?”

“你败于言行不一,一面想让秦王成为不受任何人牵制的、独一无二的、为所欲为的千古明君,却又不献出自己的忠心,一味袒护韩国,阻挠统一大业!”

“你现在,可后悔了?”

韩非却很冷静,一字一顿地说道:“我立说着书,是为万世,但我本人,却有自己的母邦,须臾,不敢忘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我知秦王必不纳存韩之策,但我不悔,至少我试过。”

言罢,将毒药一饮而尽!

李斯顿感索然无味,只能让韩非死难瞑目:

“韩。”

“汝欲存之。”

“我必灭之!”

韩非闭着眼,嘴角流出血,却一言不发。

那个场景,成了李斯持续很久的噩梦,同门手足相残,终究是有愧的,他只能宽慰自己,谁都不能心软,赢得一方才有最终的发言权!

“等着罢,我会辅佐大王成为功盖三皇,德超五帝的圣君,让秦能万世,我也成为永世赞誉的宰辅!”

“最终永世留名的人,是我,不是你!”

……

往事到此为止,梦醒了,李斯睁开浑浊的眼睛,伴随着摇晃的车舆,他已经出了武关,抵达南阳。

李斯病了,毕竟是年近八旬的人,机关算尽耗费了他大量精力,当放下权力,放下尊严后,却好像整个人垮了一样。

又闭上眼,半梦半醒间,李斯再度见到了夫子,他依然那么瘦削,坐在兰陵学坛的大桑树下,闭目弹奏着赵地的曲风,唱着成相之歌。

李斯走了过去,跪坐在前,听了一曲后,打断道:

“弟子才学,成就更胜韩非,但夫子为何始终更偏爱韩非?”

“是因为他出身尊贵显赫,而我贫贱么?”

“是因为他讷于言而敏于行?写的文章有骨相,而我只有皮相?”

“不。”

荀子停下了琴,有些悲哀地看着李斯,这位弟子现在白发苍苍,眼中满是迷茫,不复告别入秦时的雄心壮志。

“韩非是一块石头,坚硬,沉重,默然。”

“他认准的事,不会回头,入水时,会掀起惊天大浪,叫人难以忘怀,也让我嗟叹怜爱。”

“而你,李斯,好似一叶扁舟,行在海上,追波逐浪……”

“这样的人,我不喜。”

他没有确定的方向,哪边风大,就顺着哪边走,一切原则,都被抛之脑后。

“但石头激起的风浪,转瞬即逝。”

李斯强辩道:“只有逐浪而行,才能静水流深!”

“真的?”荀子笑着反问,目光看向李斯身后。

李斯一愣,回过头时,发现梦中那片大海不知何时,已干涸消退,船只也随之搁浅,风吹雨打后枯朽了。

而在残木旁边的礁石,却始终屹立!

是啊,李斯想起来了,二人的斗争,并未随着韩非之死结束。

秦始皇帝一直在恪守韩非的帝王之术,时不时就翻出《韩非子》来看,甚至让扶苏、胡亥也读一读。

为了钻研始皇帝所好,李斯也不得不将韩非子钻研透,吃起了人血馒头……

这让李斯有种感觉,看上去,他是赢了韩非,逼死了他,也实现了助始皇帝一统天下的夙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韩非的幽魂,却一直在咸阳宫梁柱上萦绕不去,甚至堂而皇之的坐在统治思想的陛阶上。

韩非死了,但《韩非子》,却成了李斯永远无法击败的敌人,成了他一生中难以越过的大坎,一块横亘在路上的礁石。

韩非激起的浪花虽只是一时,但李斯作为弄潮儿,也只是一时,当海水散尽,船也随着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礁石,却静静地躺着,重见天日!

更可悲的是,李斯终究不能像韩非一样,坚持己见,而是做了三姓家奴。

他也被时代所弃。

“是我……输了?”

忽然间,一切都觉得无所谓了,那些机关算尽,那些随波而行,那些妥协、退让、隐忍、背叛。

李斯只感到所有人都看着自己,那是夫子的厚望,是韩非的叹息,是吕不韦的白绫,是秦始皇帝的托付,甚至还有冯去疾的信任。

是啊,无数浪花风雨,他都在最后,选择了随波逐流,离开楚国,出卖吕不韦、向始皇帝的大欲妥协,又背叛了他的遗诏,从未坚持到底。

而现在,他们都死了,独他活了下来,站对了最后一次队,并能让家族富贵,黑夫也不敢轻易为难。

但这就是他李斯,这一生的追求么?

李斯喃喃自语道:

“秦始皇帝想永远占有一切,但司命忽至,却什么都带不走。”

“而我想留下些什么,但到头来,却什么都没留下,这后半生,竟是靠着咀嚼你的学说,靠着不断背叛旧主过活……”

“是我输了。”李斯终于承认了这点,这漫长的斗争,还是走到了终点。

“不过若以最终的成败论,吾等都输了,赢了的,反而是去兰陵最迟,入秦也最迟的小师弟,张苍……”

李斯发出了一阵惨笑,但声音却渐渐低了下去。

“君侯,郦县到了。”

车停下了,御者呼唤着,掀开了车帘,却闻到了一股恶臭。

捏着鼻子靠近,却发现李斯瞪大眼睛,老泪纵横,却早没了气息,逝于车中,而且死得一点不体面,甚至还在死之前……

拉了一泡,好臭的屎!

……

PS:第二章在晚上,会很晚。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